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区域单一枢纽格局被打破,区域性枢纽和次枢纽逐渐形成,进而产生区域多机场系统。对影响旅客在区域多机场系统中选择机场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区域多机场系统为例,根据旅客选择机场的偏好,确定了三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机场的航班状况、航空运输票价水平和机场服务质量,运用多项式logit(MNL)模型对区域多机场系统中各机场分担率,以及相应旅客吞吐量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为未来机场预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空中交通需求量高的区域通常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场,这些机场的进场运行相互影响.基于跑道和进场定位点双重约束,综合考虑终端区内最大可消耗延误、航班位置偏移等实际运行约束,以多个机场航班进场总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混合型0-1整数规划模型,采用Lingo进行建模求解,利用模拟数据进行仿真验证,并将所提规划模型与FCFS的排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所提模型优于FCFS.  相似文献   

3.
枢纽机场选址与航线网络优化问题是近年来受到民航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考虑到枢纽机场建设对航线网络的反作用,提出了单枢纽机场选址与航线网络规划综合优化问题。为了描述该问题,建立了基于空中交通均衡分配的成本最优的数学规划模型。最后,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迭代优化算法,并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4.
薛剑  许英涛  刘磊  李峰  刘鹏程  高杨 《民航管理》2023,(8):26-29+53
<正>《“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关于加快枢纽机场建设,《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国家、行业政策中也相继提出对航空货运枢纽及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的发展要求。本文重点以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规划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深入研究鄂州花湖机场的规划方案,总结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机场运营需求与机场平面布局规划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希望可以为未来专业性货运机场的平面规划布局提供借鉴参考,并对综合性机场货运区平面布局或运营公司建设运营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针对枢纽机场运行效率低下和盲目追求建设超前性问题,用聚类分析明晰全国枢纽机场等级,通过DEA研究枢纽机场的运行效率,并根据各机场发展需求和功能定位,提出我国枢纽机场协同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民用机场被分成4类,一级、二级、三级枢纽分别为3、15、31个.49个枢纽机场中,北京、广州、昆明、深圳、三亚机场效率为1,为DEA有效.评价方法对改善机场的运行业绩具有参考价值,为机场的顶层设计规划提供科学的管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机场系统运营特征及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前世界主要都市区机场资源日趋紧张。为了缓解航空运输需求与机场资源受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都市区开始发展多机场系统,“一市两场”、“一市多场”已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大都市。然而,由于缺乏对航空旅客需求的认识,在多机场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旅客和航空公司的实际需求,缺乏对区域内各机场功能定位的科学划分,造成了区域内个别机场资源使用紧张,而其他机场却设施闲置甚至面临关闭,严重影响整个区域机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8日,随着甘肃省兰州、庆阳、嘉峪关、敦煌等四大机场的顺利移交,标志着历经两年的我国机场属地化改革工作正式完成。自此,属地化后的机场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一时间,枢纽机场规划、航空城规划、物流园规划、临空经济区规划等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国家门户枢纽、国家商业门户枢纽、地区门户枢纽、物流中心、大通关基地等名词不断涌现,致使有人撰文,大声疾呼,机场应该是航空城。果真如此吗?细数世界各国机场,又有多少枢纽机场?又有多少成为了航空城呢?认真思考属地化后我国机场的发展与建设规划,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难怪有媒体质疑,八成亏损的机场,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各区域机场群内各机场功能定位趋同化严重,严重的同向定位导致各机场之间恶性竞争。尤其是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的机场,旅客有多种选择。各个机场开辟相似的航线结构,都趋于构建大中型航空枢纽。以珠三角机场群为例,从旅客运力的角度构建趋同模型,提出趋同系数评价方法,对各机场进行区分定位。实行梯度定位,使该机场群内各机场之间协同发展,避免不必要的航线网络竞争,同时能够减轻空中交通管理的巨大压力,进一步促进航空运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进港飞机的调度日益成为提高机场终端运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机场的运作效率和减少飞机降落延误所带来的损失,对于机场终端多跑道的情形,建立了混合整数0-1规划模型,旨在减少所有跑道的总工作量和最小化航班的总延误成本.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出Epsilon约束算法,可以在几分钟内求解得出进港飞机降落方案的Pareto前沿.并通过实例证明模型的可行性及高效性,对机场终端进港飞机调度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五"期间的超常规增长,西部枢纽机场的格局已经大致确定,4个区域性枢纽基本达成了规划目标.悬而未决的问题可能是,哪几家机场将成为未来的西部门户机场,即"大型复合枢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市一场”模式下的单机场在修建若干跑道后仍不能满足城市对机场的要求,修建第2座机场势在必行。借鉴国外大都市“一市多场”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机场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一市多场”的基本标准,即地方经济指标、运量指标、容量分配指标和航空公司选择指标4项标准,基于这4项标准分析了在实行“一市多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及要实现该模式下机场的最优化配置应注意的问题,并以上海“一市两场”的模式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终端区时空资源利用率及空中交通运行效率,综合考虑航班间尾流间隔、航向道安全间隔及定位点管制移交间隔等时间标准的约束,研究了进场交通流在多机场多跑道系统及定位点的排序优化问题,建立了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旨在最小化多机场航班的总延迟时间和跑道总调度时长.开发出Epsilon约束精确算法,可以在数分钟内求解出多机场进场交通流排序方案的Pareto前沿.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欧之间航空运输量的不断增加,中欧几个主要枢纽机场之间互飞的航班量增长迅速,从欧洲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发展的经验来看,协调枢纽机场航班放行时间可以显著地减少空域拥挤,减少航班延误,提高航班的正常性和可预测性.尝试从分析中国北京首都机场等几大枢纽机场中欧之间航班飞行流量、起降时刻出发,从减少中国枢纽机场拥挤的角度分析中欧协同放行的必要性,从航班和机场信息共享、协同放行机制等角度分析其可行性,以期望为进一步加强中欧航空合作打下基础.由于时间和数据限制,研究无法从欧洲空管角度做出类似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传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生  丁建立 《航空学报》2008,29(6):1598-1604
 由于机场航班之间存在前后衔接关系,每个航班的延误会波及到下游机场及其航班,因此需要一种有效手段来分析航班衔接时的延误传播。贝叶斯网络(BN)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分析方法,从某个枢纽机场航班延误出发,对其关联机场的衔接航班的延误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BN的航班延误传播模型。结合某航空公司实际数据,通过最大期望值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给出了测试结果。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分析航班延误从局部到全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多机场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围绕着城市圈的多机场系统正逐步发展起来.加强多机场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研究,对促进两者互动良性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建立多机场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入手,运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分析模型,对世界级的伦敦、纽约、巴黎、东京、上海5个多机场系统进行实例分析.研究表明,多机场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越高,多机场系统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拖动作用越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越具有活力,航空运输需求越旺盛.  相似文献   

16.
构建航班延误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航班延误进行风险评价,能给机场以及航空公司提供比较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高机场未来运营绩效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其进行准确预测是改善机场运营绩效的基础。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单纯定量预测存在预测失真问题,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法预测亚洲 10 大枢纽机场“十四五”期间的运营绩效,对比灰色模型定量分析法和 ARIMA 模型的预测结果,并对机场运营绩效预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色模型定量分析法比 ARIMA 模型更适合预测机场运营绩效;与实际统计值相比,灰色模型预测的误差都小于 4%,预测精度较好;采用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法得到了机场未来运营绩效预测的结果,比单纯定量预测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More than half of all flights in and out of Frankfurt International Airport are conducted by Lufthansa airlines, as it is one of their two major hubs. The so called hub and spokes systems allow airlines to bundle major passenger flows via connecting flights across the in- and outbound traffic. The reliability of these transfer connections, and specifically the arrival punctuality at the hub airports are crucial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daily operation.Since Frankfurt International Airport has lately been one of the most congested airports in Europe, delays (in particular arrival delays) have increased quite significantly throughout the last years. To compensate for additional queueing time in the arrival processes, the scheduled block times inbound Frankfurt were continuously adjusted upwardly keeping the arrival punctuality (and thereby the connection reliability) close to stable. The two disadvantages of this approach have been the decrease in aircraft productivity and over-deliveries in peak hours, which in turn induce either additional block time delay or ground delay programs inbound Frankfurt.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iterative stochastic-simulation approach that models the vicious circle of lengthening block times and increased over-deliveries. In a second step it quantifies the operational and economical effects of depeaking the schedule and illustrates the overall growth potentials for the depeaked operation of the airport. The schedule was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Frankfurt in summer 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