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提高调度策略对工件到达密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对柔性作业车间内的动态调度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调研结果以及Agent建模方法构建了基于多Agent系统的柔性制造动态调度系统;然后结合柔性制造背景下的复杂结构件加工特点对调度过程中任务分解、机床选择、任务分配3个步骤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基于工序块的任务分解机制、基于加工精度的机床选择机制以及基于调度规则的动态时间窗调度方法;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动态调度方法在工件到达密度变化场景下的可行性,对当前实际的柔性作业车间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已经成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推进本国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在航空制造领域,智能制造也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现有数字化车间基础上,提出了涵盖基础物理层、中间管理层及顶端智能管控层的飞机结构件智能数字化车间架构,并对智能工艺、智能装备、智能管控等飞机结构件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为智能制造在航空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智能制造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是国际上公认的实现工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新一代方法论,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复杂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研制水平,因此,正确理解、全面认识智能制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数字中国的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数字化,由于航空工业具有复杂性、可靠性、研制成本高的三高特征,因此三维全数字化设计在国际上以波音777为代表、国内以新飞豹为代表走在了前列,其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和管理体系已经持续的向其它行业推广,取得了领先的成绩。在此基础上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初步构建了航空工业的智能制造体系和架构。  相似文献   

4.
面向Agent的CGF智能行为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了军事作战等复杂系统仿真中行为建模的作用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体(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综合论述了在计算机生成兵力(CGF)中基于Agent的智能行为建模技术,并阐述了基于多Agent技术的作战仿真系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合作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智能制造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的介绍,分析了智能制造系统中合作与协调的特点,描述了基于改进合同网的谈判方式的制造任务分配方法,并提出分布式智能制造系统中各自治单元之间利用CORBA和分布式对象技术建立合作与协调基本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论坛主题"大尺寸数字化测量技术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论坛内容三维测量技术及其在航空航天的应用面向智能制造的高精度动态实时测量技术飞机大尺寸数字化测量关键技术航空发动机叶片叶轮、整体叶盘、机匣等复杂零部件测量技术及质量控制系统基于MBO的集成测量技术测量数据处理技术三维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及系统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高效高精度测量方法及加工过程在线测量技术产品快速检测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激光跟踪、激光雷达及IGPS检测技术数字化检测工厂与航空航天数字化测量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数据采集系统对于电机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数字化车间,以组态软件为核心处理层,通过工业以太网络采集生产设备参数、生产人员信息、物料信息、质量数据等关键生产参数,构建出车间生产现场综合数据的交换。基于该数据采集系统,可为智能制造上层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智能制造。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智能自治体及多智能自治体系统(MAS)理论,在分析敏捷制造单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MAS的敏捷制造单元框架结构,用协商机制实现了敏捷制造单元的分布式动态调度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航空发动机数字化转型升级,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论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和服务等业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对智能生产线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实践表明:数字孪生技术与MBD建模、数字线索、虚拟仿真、数据融合等技术相关联,能够进一步优化车间布局和生产节拍,改善工艺设计,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准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有利于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字线索和数字孪生的生产生命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深度应用,引发传统产品研发模式的变革。介绍了利用数字线索和数字孪生开展复杂产品生命周期业务过程建模与仿真、动态预测和评估,实现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虚实映射的产品规划与定义、模拟与分析、验证与确认的业务闭环。最后结合航空工业智能制造架构,给出在生产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思路,以提升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敏捷制造单元中的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敏捷制造单元中的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作业动态调度问题的解决方法,指出基于代理技术的仿市场运行机制调度方法,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为解决分布式生产调度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2.
结合航空发动机总装业务特点,通过对面向智能制造航空发动机总装生产线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建设需求分析研究,提出了面向智能制造航空发动机数字化总装生产线应用架构,阐述了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实现路线,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以及装备制造业开展面向智能制造的产品数字化生产线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设备的DNC通信技术开发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虚拟设备 (VD)思想 ,通过动态链接技术构成设备服务器 ,实现计算机与车间级的各种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互连技术。该技术以网络和数据库为集成基础 ,解决了制造车间生产数据和现场信息的传输、控制和集成等问题 ,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远程故障诊断结构的基础上,以Agent为基本单元,构造了一种航空电子设备远程智能故障诊断与监测系统模型,并对智能诊断与监控系统的任务分解、组成结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多Agent技术是未来复杂设备故障诊断的发展方向,将对实现设备的智能故障诊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制造"理念的深入人心,制造业也开始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大量数据采集设备在车间投入使用,采集了车间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大数据技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大数据在制造企业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通用性的智能车间大数据处理平台架构,从数据集成、数据处理、数据分析3方面讨论了车间大数据技术,给出了大数据技术在智能车间的应用方向。大数据技术在车间的广泛应用必将给制造行业带来变革,将智能制造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航空制造技术》2016,(4):22-23
(~):请您谈谈我国航空装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和进展,航空装备作为典型的复杂高端装备,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领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任占勇:2016年1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发布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智能制造架构(V1.0)》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智能制造推进计划》,为支撑集团公司智能制造建设,航空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化应围绕中航工业智能制造架构,从产品由概念到报废的生命周期集成、企业从全球供应链到生产过程管理的价值链集成以及数字化车间智能装备与资源互联集成3方面开展标准化工作.目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建设有信息化标准体系,主要是从产品生命周期方面开展信息化标准工作,“十三五”期间,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也将进行升级,以满足智能制造带来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7.
伴随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入推进,刀具管理系统的功能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在不断拓展。针对工艺设计后的刀具选购、使用直至报废等环节,基于"刀具流"开发了一款智能制造刀具管理系统,更精确地实现了刀具使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全生命周期管理。鉴于目前刀具状态监测技术的复杂和可靠性低等问题,在工程应用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被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间接预测刀具剩余寿命的方法。整个系统在现场得到了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8.
工装配送是数字化车间智能物流的关键环节,工装配送的及时、准确直接决定着生产运行的顺利与稳定。针对制造资源有限约束情况下的数字化车间,提出了包括车间现场互借以及车间工装库配送的工装配送模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建立包括工位满意度、工装相似度和配送车辆数的目标函数,求解带模糊预约时间的多工位混合配送的配送方案,实现数字化车间中工装的精准配送。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生产排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是航天产品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车间的自主决策和自组织生产,设备互联、自动感知、虚拟监控以及实时分析等技术已经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结合我国航天领域首个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与车间信息通信技术(ICT),研发车间现场实时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生产线效能评估建模、人机交互式三维/二维集成可视化等功能模块。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如MES等进行数据集成,构建基于实时数据驱动的生产线运行状态监控平台,实现透明化生产,提高生产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丁国如  孙佳琛  王海超  焦雨涛 《航空学报》2021,42(4):524750-524750
作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电磁频谱空间呈现出环境错综复杂、目标类型多样、用频行为多变等新挑战,导致频谱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面向复杂电磁环境下频谱秩序安全、频谱对抗安全和频谱共享安全等需求,基于人工智能的频谱管控成为电磁频谱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存在着具有挑战性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首先,调研了复杂电磁环境下频谱智能管控的国家战略需求,然后,提炼了智能频谱管控的科学意义与技术挑战,进一步从频谱管控模型机理、频谱态势感知、频谱行为推理、频谱安全决策和频谱管控应用系统等5个方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相关发展动态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