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目的、译者翻译观、翻译行为发起人、译文受众等诸多因素对重译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探讨重译,有助于我们认识躲在不同译文之后的译者本身和译文赖以生发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不同译本,也更深刻地认识重译在推介文化上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你吃饭了吗?"的翻译为例,探讨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应如何实现功能对等.本文认为,译者应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为目标,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大胆选择异化翻译法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这样的翻译策略不仅能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而且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论文依据翻译伦理,从交际原则、规范原则和再现原则出发,选取《红楼梦》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习语。通过举例和对比批判性分析译者的译文,体现了翻译伦理在翻译实践和鉴赏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互文性活动。译者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需利用互文性知识,把源语语言文化和目的语语言文化联系起来,从而既保留译文的民族特色,又让读者易于接受。从互文性的角度,以《洗澡》四字格的英译为研究个案,分析其目的语言特性,论证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探讨翻译策略,以期对翻译实践与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在被读者阅读和接受之前都只是一个半成品,译者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不仅要忠实于原著,同时还要对译本的读者负责。由于所处的年代和环境不同,不同译者的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翻译策略有较大的差异,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程度也并不一致。从接受美学视角,通过对《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从翻译策略、语言风格、文化诠释三个方面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简·爱》的过程中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翻译的语篇分析》旨在探讨中国新闻的翻译机制及译者在新闻制作环节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包括其所受的"操控性"影响.梁霞(音译)运用综合分析法,从文本、语篇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批评性语篇的原则,从《参考消息》在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制度背景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对选定的英语源新闻和汉语译文进行了文本比较.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这种创造性工作中,由于语言转换要保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译者的活动领域因此会受制于原文。而文学作品的固有特性使得文学翻译难上加难。本文以高健先生的语言个性论为指导,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怎样能在文学翻译中做到兼顾作家个人风格及作品风格,不仅传种更要达意,让文学翻译成为文体上的“二度创作”,而不是对原文单纯的复制。  相似文献   

8.
初学翻译的人,如果没有意识到或者混淆了译者在翻译三个阶段的不同身份,就会导致翻译腔和受母语的干扰。在“后观式理解”阶段,译者是在源语语境中理解原文的读者;在“前观式表达”阶段,译者是运用目的语创作的作者;在翻译校对阶段,译者是目的语的普通读者和翻译批评者。只有在翻译教学中强化译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身份,才能在翻译实践中尽可能地避免受原文束缚和母语干扰这两个极端的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翻译的要旨在于忠实于原文。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来看,译者首先须遵循质量准则。基于此,本文选取《雷雨》中的两组台词的原文与译文进行了分析和评鉴。  相似文献   

10.
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专业要求,纪录片的字幕翻译需要遵循简洁性和易读性等原则。而不同语言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会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构成巨大的约束。论文以RoylockeCallula所译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脚步》的英文字幕为例,评析译者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对文化负载词和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处理态度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词曲体研究,目前已在词曲体翻译的适用性、译者的主体选择、读者的接受,以及中英诗歌的诗作风格、格律对比等方面有了广泛研究,但却有一个问题还没有涉及,就是译者如何从汉语填词的策略和技巧角度来对译文进行二次打磨,使之对原作诗情诗意"保真"的同时,"归化"得更完美.本文从词调选择、平仄和抑扬对比、诗性语言的选...  相似文献   

12.
再论文学翻译中译者再创造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文学翻译中译者再创造的“度”有助于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本文从美学角度切入,再次探讨了这个问题,力图揭示其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桂林大量传世的古典山水诗词及名句是桂林旅游外宣推广材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现阶段桂林山水诗词英译的滞后状态,指出大量的山水诗词名句亟待英译,并以接受美学思想为指导,以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例,探讨了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思路,指出在翻译山水诗词时应重视中西历史文化、语言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方面的差异性,巧妙地实现译文与海外游客的期待视野融合,以期达到宣传桂林旅游和文化的目的,力求译文达到最佳的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语言层面外的影响翻译活动的诸多因素受到翻译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研究的主体也由一元走向多元。现代翻译理论改变了传统语言学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忽视,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而翻译活动的主体间性能避免译者主体性发挥超过其合理的尺度。赛译《水浒传》在原著版本选择和具体的翻译操作上彰显了译者主体性,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体现了与作者和出版商的对话与妥协,通过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部中国古典名著首次被成功传播到海外。  相似文献   

15.
文化空缺现象是一种语言文化异质性的极致表现。如何弥补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实现文本连贯重构无疑给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文化空缺的可译性及其翻译手段,如意译要做到对源文本的深度忠实等,希望为解决由文化空缺所带来的翻译问题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全球化和汉语语言文化的国际化,为我们采用异化策略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架起了一座桥梁。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探讨了采用异化策略来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理由、优点及广泛性,论述了包括音译、直译、直译加注、转换补偿在内的四种具体翻译方法。笔者认为,采用异化策略英译的汉语文化负载词俨然成为中国英语的词汇,彰显汉文化个性,实现译文同原文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7.
以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基于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以《聊斋志异》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活动中不同译者发挥其主体性造成的翻译差异,以研究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研究盗墓类题材电影字幕英译的翻译策略。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从归化和异化两方面对《盗墓笔记》《寻龙诀》两部盗墓类电影字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盗墓笔记》《寻龙诀》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实现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归化使电影中文化意味较强的表达更符合英语受众的理解习惯;而异化则在翻译过程中适当保留原语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让受众能从译文中感受到原语文化独特的异国情调,正是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巧妙结合使得《盗墓笔记》《寻龙诀》的字幕翻译取得了成功,并对其在海外的影片宣传和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在翻译生态系统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一方面,译者是翻译主体间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译者对翻译的生态环境的有着巨大影响。反过来,翻译的生态环境对译者具有限制作用,译者自身是生态环境的产物,其翻译行为也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制约。在翻译中,译者应该合理发挥其主体作用,为促进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中华文化真正走出去,如何实现中国文化在海外实质性的传播与突破一直是困惑我国政府与广大学者的难题.众包翻译在准确选择外译作品、快捷定位译者、高效发行出版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翻译模式,这有助于整个译介工作最高效率地生产、输出、消费最符合自己国家、民族及读者需求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