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3篇
航空   402篇
航天技术   329篇
综合类   112篇
航天   3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可重组机器人的研究是机器人领域研究的新兴分支,可重组机器人教学模型的建立,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可重组机器人的不同组合方式,工作空间和轨迹规划等方面的分析,给出了一个具有三个自由度的可重组机器手教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软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3.
本文设计了机器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变结构模型跟踪控制器,该控制器构成的控制系统对系统参数因时变惯量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文中同时给出仿真和实时控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4.
105.
GOLD KEY机器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 GOLD KEY 机器人所采用的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软、硬件设计。结合示教再现操作方式,为满足操作的精确性,实时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讨论了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机器人运动的重复精度、响应速度、控制方式、故障诊断及自保护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6.
为了降低劳动强度,研制了CZ-1装配机器人.介绍了装配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给出了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框图和伺服驱动的基本参数.CZ-1装配机器人的性能实测结果为:重复精度达0.017mm,最大速度2.5m/s以上.它适合于较精密的装配.  相似文献   
107.
基座与臂杆全弹性空间机器人的有限时间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基座、臂杆全弹性影响下,基于有限时间的漂浮基空间机器人系统轨迹跟踪以及柔性抑振问题.由于弹性基座与两柔性杆之间存在多重动力学耦合关系,此系统为高度非线性系统.将弹性基座与臂杆间的连接视为线性弹簧,利用拉格朗日第二类方程并结合假设模态法,推导出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应用奇异摄动理论的两种时间尺度假设,将系统分解为表示刚性运动的慢变子系统和表示基座弹性、双柔杆振动的快变子系统.针对慢变子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名义模型的有限时间控制器,保证完成刚性期望轨迹跟踪.设计的积分式滑模面具有有限时间收敛特性,比传统渐近收敛控制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强的鲁棒性;对于快变子系统,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同时抑制弹性基座与两柔性杆的振动.Lyapunov理论证明了所提控制算法能使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原点.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8.
随着经济蓬勃发展,水生农作物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水域水质检测行业显得日益重要,但人工水质水域检测效率低下,为此设计一套可以搭载检测传感器的水质检测蛇形机器人,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减轻人工劳动力度。为适应水下环境,该机器人具备小巧、灵活、机动性能好、转弯灵活、对复杂水域适应能力强、可检测不同深度水质的特点,在此针对机器人的移动单元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等问题进行分析,可为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种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109.
110.
随着并联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其运动性能的提升成为了发展需求,指出了研究工作空间和奇异位形的必要性。以研究方法为主线,详细阐述了工作空间和奇异位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特点,进一步提炼出个体的创新思想和面临的共同难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方法的原理,找到了解决共同难题的突破口,同时剖析了研究中的尚存难题。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结构综合和理论创新两个方面进行突破,能够为并联机器人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得出的结论和展望给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