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508篇
航空   1327篇
航天技术   386篇
综合类   200篇
航天   5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钱瑞战  段卓毅  付大卫 《飞行力学》2006,24(2):86-88,92
为进行超临界机翼气动设计技术的飞行验证,将某教练机改装为飞行验证机,为此必须进行增升装置的重新设计。在保持原型机襟翼平面参数和运动机构不变的条件下,完成了验证机增升装置的气动力设计工作。风洞试验表明,改装成功的验证机增升装置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42.
王旭  张冬  王龙 《飞行力学》2020,(2):17-22
基于NACA0012对称翼型设计了前掠机翼、后掠机翼和平直机翼,采用CFD方法计算了3种机翼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通过压力云图和流线图分析了3种机翼的气动特性及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前掠机翼上表面的流动是由翼尖流向翼根,翼根首先出现分离,而后掠机翼上表面的流动是由翼根流向翼尖,翼尖首先出现分离,平直机翼由于受翼尖涡的下洗影响,翼根首先出现分离;在30°斜掠角下,前掠机翼形成了机翼前缘涡,表现出旋涡流态气动特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机翼之间的流动差异,有助于在飞行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气动布局。  相似文献   
43.
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主动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奇凯  陈桂彬 《航空学报》1991,12(10):453-458
 本文对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一小展弦比带外侧导弹的机翼颤振模型,模型具有外侧后缘控制面。依据该模型的全部动力特性和刚度特性,以最优控制为基础,采用动态补偿器方法,设计了两阶控制律。对该控制律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颤振临界速度提高了14%以上。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4.
抗反辐射导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允春 《航空学报》1989,10(4):206-211
 自60年代美国在越南战场首次使用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以来,经过不断改进,重新研制,美国的反辐射导弹已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二代为标准反辐射导弹,笫三代为哈姆反辐射导弹)。目前除美国外,英、法、苏联、联邦德国、瑞典、挪威和以色列都拥有自己研制的反辐射导弹。在越南战场、中东战争、叙利亚和以色列的黎巴嫩冲突、1985年的美国和利比亚冲突中,反辐射导弹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CPLD的内部结构及特点 ,重点阐述了CPLD在雷达测距机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6.
在建立雷达目标的单频多极化幅度响应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极化分集技术和线性化最小二乘法提取目标极化本征系数的方法,此组系数是与目标的姿态角无关的绝对极化不变量,亦即目标的极点。最后以哑铃型目标为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极化雷达极点特征抽取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一种以后掠75.7°薄三角翼为主要特征的典型航空航天飞行器模型,在激波管风洞马赫数为11.9和15.4两种条件下,攻角范围20°~50°,用模型自由飞方法测量了它们的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特性。相应的实验雷诺数分别为3.19×10~4和1.64×10~4,这两种流动条件均属于稀薄气流的滑流区。 实验结果表明在M_∞=11.9和15.4两种条件下,两种剖面外形模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均随攻角加大而递增,其变化规律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对马赫数并不敏感;但从体轴系来看,不仅两种模型的轴向力系数不同,而且因粘性干扰的缘故,同一模型A在M_∞=15.4时比M_∞=11.9时有相对较大的轴向力系数,但两者随攻角变化的规律一致,且当α>45°时接近牛顿值。此外,实验表明两种模型的压心系数随攻角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8.
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提出雷达吸波材料在物体表面涂敷位置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电磁波的干涉原理和材料的吸波性能,通过设计吸波材料在飞行器表面的涂敷位置,研究局部涂敷吸波材料所能获得的隐身效果。以某飞行器模型为例开展吸波材料隐身技术研究,实现了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与材料增重之间的优化与折衷。  相似文献   
49.
提出了一种将柔性翼和刚性翼相结合的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新概念布局型式,通过与刚性翼微型飞行器的风洞对比试验研究了该新概念布局的气动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试验原理样机的飞行试验验证。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的新概念布局是可行的;与刚性翼微型飞行器相比而言,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具有更好的气动特性,对解决微型飞行器抗风稳定飞行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0.
基于仿生的大展弦比机翼结构布局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大展弦比直机翼的结构布局形式,本文借鉴自然界中的鱼骨与树叶的叶脉形式,利用有限元分析与满应力优化作为设计手段,对3种不同的结构布局形式(A构型、B构型和常规构型)开展基于强度、刚度以及质量条件限制下有关响应的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度的等质量条件限制下,“A构型”弯曲刚度最大,扭转刚度居中;“B构型”弯曲刚度居中,扭转刚度最小;“常规构型”弯曲刚度最小,扭转刚度最大。分析结果证明,机翼的翼肋布置应该“适当地”倾斜。最后给出3点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