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消费需求视角下的最优城乡购买力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我国城乡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确实影响消费需求,且存在很高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总量最大的城乡购买力配置模型。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在我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张消费需求尚有较大的政策操作空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或收入再分配等方式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着居民消费率过低、购买力实现程度下降、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等问题,这是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消费信用制度发展滞后、消费行为短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原因引起的.我国必须采取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小城镇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等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金融中介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股票市场的资本化率都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而股票市场的交易价值比率和周转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可以通过不断提高股票市场流动性来改善我国逐步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金融中介发展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改善城乡收入差距,但从长期来看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表明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并不利于降低收入分配差距.建设一个银行体系与市场体系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金融体系可能才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就成为关键手段,而收入分配的重点领域就是城镇职工的收入分配。文章采用泰尔指数作为比较城镇职工收入分配差异性现状的指标,分析发现:总体上看,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企业之间,在不同性质企业就业的城镇职工收入分配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在不同性质企业就业的职工收入分配缩小比例并不一致,部分企业甚至有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趋势。因此,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时,要综合考虑不同性质企业城镇职工收入分配的现状,在坚持既有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之外,还应当采取一些措施向某类企业倾斜。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谐社会,是以社会公平为前提的.社会公平的实现最终必然体现在分配即财富的占有上,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必须正确处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以期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若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必须采取措施,规范不同社会群体的权利边界和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产权是一组权利束,资本主义国家的雇佣劳动制度造成了劳动力产权的残缺,资本家的剥削收入来自对雇佣工人劳动力所有权收入的侵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的按劳分配面临许多现实性障碍,所以应进行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创新,采用双层分配机制,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力所有权分配结合起来,确保劳动力产权在分配上的完整实现.  相似文献   

7.
金融发展不平衡是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运用中国1978~2007年的时序数据,在VAR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和地区间教育不平等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平等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2)不论对于长期还是短期而言,金融发展不平衡和教育不平等均会拉大地区收入差距;(3)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是城镇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教育不平等是城镇地区收入差异的双向格兰杰原因,是农村地区收入差异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因此,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缩小地区差距,应从解决金融发展的地区间非均衡问题和教育不平等问题着手.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合理与否的关键,一是积极的分配实践,二是科学的判断标准.目前,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统计的模型来衡量收入分配合理与否,因此,经常被批评为缺少经济理论的有力支持.文章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不仅为衡量收入分配的现有方法提供了坚强的经济理论支持,而且推导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合理与否的帕累托最优曲线标准.帕累托最优曲线标准是一种理论曲线,无须依附“自己”的实际数据,从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分配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收入对职工具有最直接的激励作用,而这一作用的保持与增强则取决于收入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国有企业正值改制时期,急需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方案。综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在实践中的标准是多样的,行动是盲目的。因此,探讨具有坚实经济理论支持的判断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科学合理与否的理论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停场过夜航班机位分配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大型枢纽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是机位资源供给难以满足停场过夜航班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部分航班溢出,机位分配管理难度极大增加;二是我国大型机场近机位比例普遍较低,导致分配至远机位的停场过夜航班比例较高,航班靠桥率明显偏低.目前,针对机位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但对于停场...  相似文献   

11.
贫困不仅受到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研究与解决居民贫困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方法,对不同维度的重要程度进行了赋权,进而构造加权多维贫困指数,用于多维贫困评价。运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与分解。实证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居民总体贫困程度有所减轻,而医疗、卫生、收入、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贡献较大;多维贫困呈现出不均衡性,农村居民多维贫困比城市居民严重,西部地区多维贫困比中、东部地区严重,这为中国居民脱贫路径的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某实际发动机篦齿封严装置振动特性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篦齿式封严装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接触密封装置,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等叶轮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高,篦齿封严装置的振动故障问题愈发突出,颤振、声固耦合及振型协调等振动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本文针对某实际航空发动机的篦齿封严装置,对其进行了振动特性和气弹稳定性分析,有较强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上,现代物流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物流成本问题展开的,具体就是在实现一定物流服务水平基础上的物流成本最小化问题,或是在控制物流成本基础上的物流服务最大化问题。现实中,中国物流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物流业务收入增长迅速,但社会物流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文章围绕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展开分析,具体研究中国社会物流成本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权利贫困的社会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利贫困是指由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对社会部分人群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享有不足的状态,它具有客观性与必发性以及社会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人们对贫困的认识已从狭隘的收入(经济)视角逐步扩大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层面。学者们从社会剥夺与社会排斥理论、能力贫困理论以及一些经典的公民权利理论得到启发,逐步形成了权利贫困的观念,这是在学术界层面形成的对权利贫困的社会认知。此外,政治家对贫困问题的关注以及媒体对贫困问题的宣传和报道,将推动权利贫困的社会认知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5.
经济适用房政策,是我国现阶段用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对经济适用房政策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如何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提出了界定购房对象、政策补贴、拓展二手房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网络是给定一个无向图G=(V,E),在图G中,存在一个子图是森林,森林中的若干个不相交的树称为若干个区域。该问题的目标是把该森林子图即若干个区域连结成一棵树,且使增加的边的权和最小。把该问题归结为图的Steiner tree问题,给出了求解该问题的一个近似算法,并证明其复杂性,最后用实例说明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商品的数量和品种都大幅度增加,给我国的贸易收入带来巨大的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大面积反倾销的危机。从我国商品遭遇反倾销的特点、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我国如何应对反倾销危机的策略,以及保护我国出口商的合法利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问题,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因此,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制度创新和产业突破并举。在制度上,要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向以工业反哺农业转变,从农村支持城市向城市支持农村转变,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在产业结构上,必须扭转工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的趋势,扶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大幅度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降低农村土地负荷,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创造条件,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有效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中,当两种文化接触撞击时,一方面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自身所不具备的特质和优势;同时,对于其他民族的人身上的不足和缺陷,我们既要认清,又要在不伤害自己民族感情的基础上加以宽容、理解,从五个方面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1)克服文化优越感;(2)克服成见思维定势;(3)避免种族歧视;(4)发展移情,进行文化融入;(5)识别差异文化,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