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产业支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落脚点。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与历史重任,必须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完成三大战略转变:一是农业的产业化转变,二是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型,三是农民向产业工人及市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政策性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农村地区尽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而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条重要捷径和制度安排.通过对河南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科学认识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制度功能及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构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农村政策性金融为主导的农村财政金融协调发展及合力支农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广州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认为其主要问题表现为产业发展方式整体粗放、资源供给紧张、产业发展调节能力差、成熟完备的产业系统尚未形成,等等.进而借用循环经济有关理念,提出广州产业升级的四大思路:资源型向资本型转变、实体经济向真空经济转变、断裂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和产业分割向产业整合转变.最后,对广州发展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提出若干建议:建立常设性机构、完善现行法规体系、进行制度建设、鼓励技术创新、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在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业服务滞后的各种表现,从战略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本身、风险约束和金融宏观政策传导三个方面剖析了金融服务滞后的原因。以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为例,用博弈论对金融在支持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两难状况作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金融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最优选择的观点。最后从金融体系、资金投入和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与大陆贸易中心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及由制造业中心向贸易中心转变的情况,同时借助中间人理论分析了外国进口商和中国内地的加工企业通过香港中间人开展贸易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内地沿海地区开展加工装配活动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或者正在消失,向中部地区转移加工产业,实现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既符合加工装配活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有利于实现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双赢;为了更多地分享加工贸易利益,中国内地必须建立自己的贸易中心,此中心非上海莫属。  相似文献   

6.
农村发展问题事关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央对此问题高度重视,连续下发十个"一号文件",成为指导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性方针政策。文件基本制定了"工业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提出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若想实现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改革力度,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为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保障和源泉。  相似文献   

7.
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其有效实现载体,河南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进行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调查发现,河南目前大多数集聚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产业的选择与发展还存在一些偏差和问题.基于此,文章按照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理念,从产业集聚区软硬环境优化、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分工与协作、支持网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障农民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这是以农民工利益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双重牺牲为代价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不可能解决所有"三农"问题,改革的落脚点应放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上.因此,应该加快农地经营权流转,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农地流转不可能有大的起色,必须实行农地产权国有化和农地经营权资本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打破"农村是农村人的农村"的思维定式.当前最迫切的两个任务是: 其一,改变占有农地即获得补贴的现实;其二,理清农业补贴与农民补贴的关系,真正把农业补贴用到提升农业发展的潜力上去.  相似文献   

9.
根据投入产出和RAS法对河南和全国高技术产业的贡献进行了测算和比较,认为:(1)河南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对传统工业具有较强的渗透和改造作用。河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业,但对农业的提升作用目前还很弱。(2)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力最突出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感应度却较小。高技术产业自我服务性质突出,产业辐射力还较弱。(3)河南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的单位拉动能力很强,但总体拉动能力目前还较弱。由此得到以下启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找到突破口,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应在农业上。应确立农业在河南省的战略地位,并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线,推动农业高技术化.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阐述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辽宁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辽宁城镇化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从提升城市和区域竞争力、制定促进产业向城镇空间集聚、扩散的导向政策、完善户籍、土地、投资等制度的创新、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辽宁城镇化进程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河南新农村建设“三化”合力推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依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的增强;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的增强,依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强调建设新农村不是忽视工业化城镇化,更不是放慢工业化城镇化,而是要更好地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既要从农业农村的视角看待新农村建设,又要跳出农业农村看待新农村建设,要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工农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居民增收缓慢,其中,存在着城乡差别、消费观念守旧,农村消费环境差等因素,使得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结构不合理且升级速度缓慢,消费水平难以提升。事实证明,通过加强国家政策扶持,改善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推进城市化进程等途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购买力,是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部是我国粮食安全体系中重要一环,也是“三农”问题最集中和最突出的地区。协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关键。当前我国中部农业发展中存在着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弱质”化,乡村债务沉重,农技推广和农村服务体系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是:以投入换产出、以产出换土地、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及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金融支农资金短缺、金融服务体系边缘化、民间金融缺乏保护、金融改革严重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现存的城乡二元金融体制已经成为阻碍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创新发展,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重构欠发达区域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三农”的功能,增强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辅之以创新“农业经营项目”贷款抵押、信用担保与信贷投放机制,多管齐下,全方位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使我国金融体系真正发挥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建立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体现出三点共性:(1)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2)商业性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政策性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补充。在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首先必须鼓励金融组织创新,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其次要对现有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再次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通过塑造有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用市场化利率覆盖农户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全国收入差异的重要指标,对衡量城乡收入差异并不适用。采用城乡居民收入、消费以及恩格尔系数的数据历史地考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差异,认为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产权不对等的土地制度、不平等的福利制度及带有单边垄断特征的劳动力市场是导致城乡差距的深层原因。解决上述制度不合理问题、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农民自生能力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都市型工业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防止出现各种"城市病"的必然选择。国际诸多大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发展了比较成熟的都市型工业,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都市型工业起步较晚,对于如何发展都市型工业仍然在摸索之中。文章通过分析代表性城市都市型工业发展的经验,论证了都市型工业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它的主要特点,认为发展都市型工业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满足人们个性化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在都市型工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区政府除了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本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行业外,还需要在政策、资金和服务上给予企业扶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省级部门对农民培训的力度愈来愈大,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成为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将农民培训工作中的原始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归档,进而开发和使用,对于进一步搞好新时期农民培训工作,推进农村成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部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从制度基础、产业基础还是从工业自身性质上看,我国县域工业十分有利于科技创新,也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持。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将集中发展规模巨大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开采类产业将更多地集中于县域地区。如果没有科技创新的相应跟进,难免会出现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污染加剧等现象。因此,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难点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文章引用一系列实际数据,分析了当前县域工业发展中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促进科技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韩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但她仅是一座县级城市,一座小城,其经济状况与历史名城极不适应。韩城要发展,重点是要定好位,并给予政策扶持。要以文化产业为先导,振兴旅游业,带动现有的强势工业的改造和升级,发展特色农业,使韩城真正成为一座文化大市,旅游强市,煤炭、电力、钢铁发达,特色农业鲜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