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不能以牺牲“三农”为代价,而是要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其顺利推进的坚实后盾,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则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前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以来,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农民职业培训的调查,发现农民自身素质、培训体系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严重影响着培训的效果,进而提出建立培训需求的动态管理、改善培训方法和内容、拓展项目的资金渠道、完善后续培训工作、推动农民参与组织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培育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依赖于中等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培训平台。中等职业教育要立足于外出务工新型农民的培训需求,进一步提升其培训平台功能,推动实现以新型农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不仅有助于选择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路径模式,更是保证我国城镇化进程健康推进的关键.参照欧美、日韩、拉美的城镇化进程的路径模式及其经验教训,在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历程中市场和政府所扮演角色的基础上,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路径选择和城镇化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推进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但是,当前饱受诟病的"土地财政"乱象,拆旧城建新城的激情,以及"空城""鬼城"都表征着较低的城镇化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重构城镇化教育和宣传机制、政府服务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动力激励和约束机制、土地财税和增值利益分配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城乡融合与共生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空心化”严重、城镇化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提出了复合型城市建设的框架模式.建议复合型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发展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实现“三区”一体化发展,探索集中、集约、集聚发展道路,创新复合型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对城镇化内涵的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城镇化内涵应该包括经侪城镇化、产业结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等。从城镇化的内涵人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对辽宁城镇化的进程进行测量,以期进一步推动辽宁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阐述了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辽宁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辽宁城镇化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从提升城市和区域竞争力、制定促进产业向城镇空间集聚、扩散的导向政策、完善户籍、土地、投资等制度的创新、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辽宁城镇化进程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改革的关键在于规划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工作会议确定的2010年全国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这为当前和今后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必将拉动我国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城镇房地产商业和服务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改革的最终成功与否,在于规划、政策与投入机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河南新农村建设“三化”合力推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依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的增强;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的增强,依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强调建设新农村不是忽视工业化城镇化,更不是放慢工业化城镇化,而是要更好地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既要从农业农村的视角看待新农村建设,又要跳出农业农村看待新农村建设,要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工农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已形成很大规模,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趋利避害,更好地疏导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从政府角度,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合理定位,并加强对其规范与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正规金融的改革,使其替代部分农村非正规金融;再次,要从法律法规的健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信用中介组织的建立与农村征信系统建设等诸多方面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教育阵地,建设农村图书馆是实现城乡居民文化平等的根本保障,是促进基层图书馆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然而,当前农村图书馆面临着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经济投入不足、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农民意识相对淡薄等问题,这严重阻碍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因此,探索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出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基于皖北六个地级市343户农民实际调研数据,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为工具,对主体特征、组织因素、政策环境等影响农民合作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合作意愿受主体、组织、政策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户的家庭特征、合作社运行机制、合作社服务体系、对合作社认知、土地流转变量对农户的合作意愿影响显著。基于上述结果,文章从政府引导与宣传教育、完善合作社为农服务体系、健全合作社运行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一个普通村庄的农民的法律意识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当前农民法律意识的四个特点和产生这些特点的五方面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四条建议,以期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创农村法制工作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5.
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而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推进,农地流转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并由此带来流转农户的权益保障问题。文章以成都统筹试验区为例,对统筹城乡试验区内的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和土地互换三种典型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土地流转后农户权益保障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农户面临基本生计转型困境、农地转用的远期权益保障困境、农地流转收益不确定困境以及劳动力就业收益实现困境,等等。为此,提出保障农户权益的五项措施,即: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租赁业主的服务监管、积极推行就业培训和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16.
目前,苏北各地相继实施了招商引资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的实施是在现行财政和行政体制背景下进行的,该过程中政府、企业及居民三者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企业相互交换资源,通过利益共谋形成利益共同体,并通过政府权力运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利益交换关系;与此同时,该过程中居民从政府、企业方获益甚少或从未获益,因而居民与政府、企业形成利益对抗体,并最终形成了"二对一"的三方关系。这一不和谐的三方关系不利于当前乡村建设与发展,必须主要从政府层面来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改善三方不和谐的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社区是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探索形成的一种新的空间行政单元.文章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研究的背景,回顾了社区规划相关理论的发展演化,以新乡卫辉市孙杏村新型社区规划为例,总结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认为农村社区规划有利于避免农村无序建房和重复投资等浪费现象,节约土地,共享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社区是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的平台。居民住所空间方位的转换和人口集聚体的形成给传统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巨大挑战。加快实现新型社区管理由传统的村落监控型管理向城镇社区居民服务型管理转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即要以“两委”班子重构为抓手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推动土地制度、集体资产、城乡管理体制等“村改居”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变革,深入广泛地宣传引导居民转变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生产方式,提高居民素质。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建立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体现出三点共性:(1)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2)商业性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政策性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补充。在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首先必须鼓励金融组织创新,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其次要对现有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再次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通过塑造有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用市场化利率覆盖农户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对促进陕西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坑农害农的重要手段。转变思想、树立信息战略资源观念;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农业信息人员配置;创新信息传播载体和激励机制是建立陕西农业信息市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