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对河南城市贫困阶层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城市贫困阶层的社会流动以及流动受阻的状况,分析了贫困阶层社会流动的阻碍因素.认为教育和就业以及阶层收入的“马太效应”都会阻碍城市贫困阶层向上的社会流动,进而提出了完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水平、促进城市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保障城市贫困阶层的各项社会权利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经济贫困女大学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她们疲惫的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511名贫困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她们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贫困不仅受到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研究与解决居民贫困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方法,对不同维度的重要程度进行了赋权,进而构造加权多维贫困指数,用于多维贫困评价。运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与分解。实证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居民总体贫困程度有所减轻,而医疗、卫生、收入、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贡献较大;多维贫困呈现出不均衡性,农村居民多维贫困比城市居民严重,西部地区多维贫困比中、东部地区严重,这为中国居民脱贫路径的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学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及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对这一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能帮助其摆脱心理“贫困”,健康的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相对于物质贫困,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更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更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阐述新时期我国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并对其根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精神解困的现实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两所西部地方师范大学为样本,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分析贫困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以及领导力、社会服务和个人兴趣对贫困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与非贫困生相比有更大提升,并表现出显著年级差异,没有发现师范与非师范显著的专业差异;其自尊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个人兴趣、社会服务对于贫困大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发展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鲜有社会资本对城镇人口减贫影响方面的研究.文章采用CGSS的微观调查城镇样本数据,使用Logit模型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城镇减贫的影响,探讨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对城镇减贫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加强还是减弱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反映社会网络质量特征的网络差异和网络顶端能显著地减少城镇人口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具有重要的减贫效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资本对城镇减贫的作用会加强,其中网络差异和网络顶端的作用尤其显著.最后,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了未来我国城镇减贫工作应注重提高城镇相对贫困人口社会资本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法制理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法制建设的启迪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转型期法治进程是政府推进与自然演进结合型的长期过程。现代法治并不仅仅是制度问题,而且与生活状态、行为方式和文化模式密切相关。只有发挥两者的良性互动。才能推进中国法治进程.保障民主政治目标的实现;确定和培养法治精神是转型期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的真谛是良法之治并以规约权力保障权利为首要目标;多元化的市民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土壤.它能构成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分解、平衡和制约,使现代法治真正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和发展:公民意识是构成法治的文化土壤.它奠定法律信仰的基础.构成法治秩序的内在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盗窃现象屡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针对这种现象,运用犯罪学理论,从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微观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予以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然而。当今社会感恩意识严重缺失,高校应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在感恩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影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及经济发展的1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部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并进一步分析导致河南省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源,分别从扶贫开发、人口数量控制及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民营经济发展及城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为河南省贫困地区尽快脱贫提出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权益。失地农民的土地保障功能正逐渐消失,而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失地农民的生活风险凸现。运用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剖析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需求、供给状况,并提出了现实条件下,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扶贫开发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贫困成因、反贫困干预方式,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效率等方面,系统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目前的研究不足,提出了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效率方面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1)不同扶贫模式的效率和适应性;(2)政府对于不同扶贫模式的干预措施;(3)如何发挥非政府组织(NGO)在扶贫开发中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创新的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提供了有效载体。文章对新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模式进行了评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点、不足和适应范围。同时,还对现阶段涌现出来的各种新型扶贫模式如社区主导型模式、“中农合创”模式、“社区基金”模式等9种扶贫模式进行了评述,指出扶贫模式创新的趋势和特点: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项目决策权交给项目受益人;强化市场机制,充分调动扶贫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传统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凸显.非营利组织作为事业单位管理方式改革的趋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立足于实际,对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运营管理方式进行了描述对比,分析了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机制向非营利组织转变的必然性以及当前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现状与目标模式的差距,针对此问题,为事业单位管理机制向非营利组织的转化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色行器落角与撞击时间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包括带落角约束的导引问题、带时间约束的导引问题、带落角与时间约束的导引问题、剩余时间估计问题和欠驱动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针对速度不确定飞行器落角与时间控制问题,从航路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几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逐渐增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借助数据统计方法对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农村大学生在入学、就业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探讨,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来看,农村大学生在高等教育起点和结果等方面与城市大学生之间依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建议通过四项措施逐渐提高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中原崛起进程中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中国经济学界对区域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入手,综合国内外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转型过程中的表现,突出河南在全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焦点聚集效应,修正中原崛起中的战略孤立观点,切实把中原崛起融合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正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它们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对社会尤其是对农民工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因此,加强企业伦理建设,自觉用企业伦理来规范企业行为,用人道、诚信、公平、关爱的态度来对待农民工,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种种问题,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当今我国各类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紧迫任务,也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解决的道德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