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控制技术对平尾面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控制是现代飞机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打破了传统飞机设计方法的格局,充分发挥了飞行控制系统的主动性和潜力,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和效益。该文以主动控制技术放宽静稳定性功能为基础,从现有飞机实际出发,分析探讨了常规飞机采用主动控制技术后平尾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刘振钦  吕新波 《飞机工程》2003,(3):24-27,47
本文分析了现有飞行品质标准(GJB185—86)对采用主动控制技术飞机的适用性,并根据主动控制飞机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设计准则和判据,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飞机的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3.
全贵燮 《飞机设计》1998,(4):25-25,35
1、来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主动控制系统广泛地应用于飞机各系统,功能越来越全面。但是控制系统与柔性飞机结构和气动力之间发生耦合,产生了一种气动伺服弹性不稳定现象。为寻求一种能充分利用主动控制技术和气动伺服弹性技术的有利耦合,避免控制系统和柔性结构之间的不利耦合,这就产生了主动柔性机翼技术(AFW)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主动控制与综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控制和综合控制技术是当前航空领域控制技术发展最活跃的两个主要方向,也是研制现代飞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直接力控制飞机时域和频域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力控制是主动控制技术是主动控制技术要实现的主要功能之一。此功能的实现无论对民有飞机还是军用飞机都有重大的意义。现介绍DFC飞机时域的频域特性分析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并讨论DFC飞机飞行品质规范的制订,依据,品质等级的评定方法,最后以YF-16CCV飞机为算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DFC飞机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能够较全面地了解DFC飞机的各项性能;利用频域特性,可以方便地评定了DFC飞机飞行  相似文献   

6.
层流流动主/被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自强  鞠胜军  吴宗成 《航空学报》2016,37(7):2065-2090
摩擦阻力在民机总阻力中占很大比重,减少摩擦阻力对改善民机性能和实现绿色航空具有重要意义。层流摩擦阻力远小于湍流摩擦阻力,因此扩大层流区,甚至实现全层流流动,是减阻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形成了自然层流流动、全层流流动和混合层流流动控制(HLFC)3种层流流动主动控制技术。本文基于减阻和流动不稳定分析,对3种控制技术的概念、方法、优缺点、可带来的效益和应用层流流动控制技术的飞机的设计方法及维护(包括预防昆虫和冰粒等污染的措施)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概要地介绍了X21A、Jetstar、Boeing 757等飞机的HLFC飞行试验验证项目,结果表明了层流流动主动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和困难性。本文也从原理到飞行试验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一种层流流动被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未来战斗机关键技术——主动柔性机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结构设计角度看,机翼的柔性越大,结构重量可降低的幅度也越大,但是,柔性结构通常会带来一系列的耦合效应,给飞机飞行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主动控制技术(ACT)在航空技术领域的发展,逐步使人们认识到结构的柔性在主动控制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空学会定于2000年2季度召开"中国航空学会飞机总体专业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 1.征文范围:①军、民用飞机的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②飞机总体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研究;③飞机总体设计的经验及研究成果;④高生存力技术、主动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飞机总体设计中的应用;⑤国外飞机总体设计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一代飞机的设计载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载荷是确定飞机结构重量和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常规操纵系统飞机的设计载荷都是由现行的强度规范规定的。但是对于采用主动控制技术和复合材料的高机动飞机,现行的规范已不合适。在过去10年中,飞机界的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根据北约公开的材料介绍这些研究工作。本文首先评述了现有规范并指出其不足,然后讨论了安全系数。为确定主动控制的新飞机的设计载荷,介绍了3种方法,即概率法、作战飞行参数法和飞行参数包线法及其在EF2000飞机设计中的应用;还介绍了飞机设计的各种动载荷;最后提出了确定我国新一代飞机设计载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带主动控制技术飞机平尾机动载荷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采用主动控制技术飞机飞行参数对平尾机动载荷的影响,包括带纵向控制电传操纵系统和“硬连接”状态,气动特性考虑弹性修正和不考虑弹性修正等方案。给出了这些状态下飞行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了这些状态平尾的机动载荷,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可以用于飞机型号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歼击机的设计特点及其飞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飞机飞行品质和飞行控制的角度出发,简要地综述新一代歼击机的气动力布局特点,主动控制技术的功能,超机动性和机敏性,以及高机动性飞行试验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温杰 《国际航空》2007,(3):56-59
飞机结构由于遇到大气中的扰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变形,不仅会使飞机的性能偏离正常特性,有时还会导致灾难性的事故。本篇介绍了 NASA 兰利研究中心在"气动弹性响应控制"概念上的研究与创新历程。该中心在气动弹性响应主动控制技术研究领域被公认为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相似文献   

13.
颤振是飞机飞行中可能面临的一个异常危险的情况。人类虽然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找到了一些解决颤振问题的方法,但是在颤振机理研究、颤振预测、颤振抑制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在美国空军的资助下,洛马公司启动了一项主动气动弹性控制技术研究项目,旨在更好地解决颤振预测的问题,并开发以柔性机翼进行主动颤振抑制的技术。该技术一旦投入使用,机翼将变得细长而轻薄,飞机也能够节省更多的燃油。  相似文献   

14.
徐文 《国际航空》2008,(9):62-62
NASA通过新型的光纤传感器系统设计,可以在飞行中实时“感觉”机翼的气动的变形,测出机翼的实时应力,进一步的研究将通过对机翼外形的主动控制实现对机翼表面气动载荷的重新分配,大大提高飞机的飞行效率和安全性,从而使机翼主动控制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杨一栋 《航空学报》1988,9(7):393-397
 由于侧风对安全着陆的危害,以及常规飞机抗侧风着陆系统的固有缺陷,使飞机设计者的目光日益投向主动控制设计技术。70年代初期曾有众多的学者纷纷提出CCV直接侧力控制的设想。并预言将直接侧力主动控制技术用于抗侧风起飞与着陆将是最典型和最有效益的应用。为便于对比,本文将提出三种不同的抗侧风控制系统方案,即  相似文献   

16.
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是提升未来飞行器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研究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目前主动流动控制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简述了其流动控制原理和应用研究案例;介绍了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研究采用的主要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现在和未来的作战飞行器,推进系统对于飞机的费用、质量、体积、生存力、性能和总体外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设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高隐身、超短型进气道的设计目标,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提供了一种途径来满足这一需求。本文对进气道主动气流控制的方法和效果、气流控制理论及数值模拟技术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风切变会对飞机起飞和进场着陆阶段的飞行造成较大影响.在分析现有阵风减缓控制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某型民用飞机的风切变阵风减缓控制方案.通过在机翼两端和飞机重心处安装的加速度计,采用主动控制技术,使用对称副翼、扰流板和升降舵来实现阵风减缓控制.建立了阵风-飞机综合线性数学模型,并以法向过载为性能指标,针对风切变采用LQR方法设计了最优状态调节器使性能指标达到最小.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飞行控制技术在过去20多年里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尤其是主动控制技术在军,民用机方面的广泛应用集中体现了这些成就,本文主要介绍了主动控制技术的概念,它的主要功能和所产生的效益,论述了主动控制技术在战斗机上的应用情况和主要特点,以及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减小飞行阻力、节省燃油消耗,是主动重心控制功能的重要收益之一,对功能方案的迭代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主动重心控制技术原理和方案,耦合飞控系统模型、自动飞控系统模型、燃油系统模型、气动力模型、发动机模型和飞机六自由度(6-DOF)模型,建立某型飞机主动重心控制功能仿真模型。该模型计及燃油消耗引起的重心变化的影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