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伺服阀是飞行器伺服机构的心脏,它的性能,参数好坏直接影响飞行器的性能,伺服阀静态参数试验台是参照部伺服阀规范和国外有关规范,为适应研制生产的需要而设计的。 一、原理及主要性能 本试验测试台包括液压系统和电测系统,能真实地记录和调试电液伺服阀的主要参数,包括:  相似文献   

2.
电液伺服阀为电液伺服系统的核心元件,其模型的准确性关系到整个伺服系统模型的准确性,而阀芯粘性阻尼系数是电液伺服阀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因此,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动态测试方法的粘性阻尼系数测试系统。文章将该测试系统看作一个二阶模型系统,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可求解得到阀芯的粘性阻尼系数。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测试及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电液伺服阀精确建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电液伺服阀测试台的流量信号测试的校准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流量校准信号特点,改进了校准方法。给出了S300电液伺服阀测试台流量校准实例,讨论了影响测量不确定的因素并采取了对应措施,分析了测试数据。结果表明:改进的校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该液压舵机由作动筒、电液伺服阀和反馈电位器组成,是某型号自动驾驶仪完成稳定和控制的执行机构。本文介绍了液压舵机设计依据的主要参数,液压舵机各参数的计算公式,并算出各参数的值。证明该液压舵机的特性参数能满足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双喷嘴挡板力反馈式两级电液伺服阀在航空航天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其力反馈环节小球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磨损,导致空载流量特性变坏。本文利用simulink,在简化的伺服阀自动控制模型基础上,加入小球磨损导致的非线性环节,定性分析了磨损深度和流量跳变之间的关系。依据上述结果,在现有伺服阀试验标准基础上,设计了可用于进行小球磨损加速退化试验研究的系统,并对其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余度数字伺服控制系统结构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三余度数字伺服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和余度配置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通过空载故障模拟试验证实了三余度数字伺服控制器的软硬件功能及3个通道间的同步、余度表决均达到预期设计目的。与非冗余模拟伺服系统相比,此系统的任务可靠度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舵机的抖动现象,开展了对电液伺服阀的研究工作。较详细分析了影响电液伺服阀在系统中适应性的因素,提出了克服舵机抖动的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变阀芯阀套的配磨状态,增加预开口量是提高电液伺服阀适应性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全系统数字化需求,并确保产品可靠性,对各类三余度控制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机械反馈式伺服机构的控制特点,对故障模式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分析了不同故障模式对伺服系统的影响。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智能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三余度伺服控制方法;搭建了系统故障模拟试验平台,经验证满足设计意图,在一度故障及一种两度故障模式下,伺服机构性能也可以满足任务需求;最后对三余度伺服控制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DSP的导弹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TMS32 0F2 4 0DSP设计了全数字无刷直流电机的新型导弹舵机伺服驱动系统 ,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原理、硬件设计及控制策略。试验结果表明 ,此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10.
某型号伺服阀集合了喷嘴挡板式电液伺服阀、系统动态压力反馈、作动器位置反馈等输入控制,结构复杂,其匹配液压系统的过程存在合格率偏低的问题。小组通过使用包括分层法、六西格玛方式中的Minitab分析软件、决策程序图、箭条图等科学统计方法,结合各种检测及试验,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全面提升了产品的匹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电液伺服压力脉冲试验机是集机械、电气、液压、计算机、软件控制等于一体的产品。设备总体上有如下部分组成:液压动力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高低温环境箱系统。所涉及的核心技术有:电液伺服控制技术、电气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采集处理与测控技术、试验箱环境高低温控制技术等。本文主要针对某型号试验机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等进行说明,并对试验机的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三余度数字伺服控制系统建模与动静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的三余度伺服控制系统的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被控对象的线性化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动压反馈环节的参数进行了仿真寻优,并对无故障和两种单点故障情况下系统的动、静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带惯性负载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建模分析的正确性,并表明数字动压反馈也能起到对负载谐振的阻尼作用,与机械式、模拟式实现形式相比,它更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遥感卫星对数传单机小型化的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星用X频段调制功率放大模块的设计方法。首次通过采用半导体单片集成电路芯片,对射频电路进行创新性设计,将驱动放大、载波调制、功率放大等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实现功率放大器的小型化;其次,通过腔体谐振特性仿真及传输特性仿真,优化模块结构设计,保证模块的腔体稳定性以及优良的传输特性;最后,通过优化大功率芯片载焊工艺,改善模块散热特性,并通过红外热像仪测试对芯片焊接质量进行评估。研制出的X频段调制功率放大模块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红外热像仪结温测试及静态老炼等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X频段调制功率放大模块可靠性较好,可满足星载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余度技术是提高惯性导航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微小型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中的惯性传感器多余度配置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了MEMS惯性器件构成的微型余度配置惯导系统,分析了微小型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特点和误差特性,并经过测试分析,建立了惯性传感器的误差模型。针对余度配置系统静态标定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六位置转动标定算法,该算法只需要一个单轴速率转台就可以标定出IMU误差参数,并对采用低精度陀螺的惯性系统标定具有通用性。经过实际系统测试分析,误差补偿后的微型余度配置惯导系统的系统导航精度明显提高,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返回舱回收过程的压力环境特点,设计了由气源装置、比例调节阀、密闭压力容腔和真空发生装置等组成的环境压力模拟装置.经静态测试和特征波形测试表明,静态最大误差29 Pa,对阶跃、正弦、三角波等输入信号的跟随特性好,幅值误差不超过2.5%,相位误差不超过1.5°.返回舱的正常返回模式下测试的最大误差为37 Pa,时滞小,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解决无人机冗余控制结构设计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非相似三余度控制系统;重点描述了系统的故障自检测方法,控制模块故障的自隔离方法,控制模块之间的表决方式,通过马尔科夫链故障分析方法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傅俊勇  夏忠  郭加利 《宇航学报》2019,40(8):957-964
针对电液伺服机构安装到运载火箭后存在非工作状态下承受外力并产生被动运动的现状,分析伺服机构的受力情况并构建内部液体流动回路,研究非工作状态下伺服机构在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特性。发现伺服阀零位特性以及伺服机构高压回路密封性能是影响伺服机构非工作状态下运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运动时油缸某一侧往往处于抽真空状态。使用零位特性良好的伺服阀以及高压回路泄漏小的伺服机构,在外力作用下将处于双向不动或单向可动的状况。利用典型产品开展了物理试验,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相控阵天线测控系统小型化的需求,提出一种相控阵天线转台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集成化的设计思想,将伺服控制系统集成到转台内部。系统设计有波束控制器,具有波束控制功能和自动跟踪目标的功能,以及利用网络通信方式实现对多套伺服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功能。系统的伺服控制器采用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结合时间最优控制的复合控制算法,阶跃信号、正弦信号测试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伺服控制系统具有优异的动态性能和较高的跟踪精度。该伺服控制系统功能丰富,控制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柔性接头动态迟滞曲线受控制系统控制位置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电液伺服机构和柔性接头变刚度变阻尼模型,构建了柔性喷管的电液伺服机构-变刚度变阻尼模型,将其和电液伺服机构-定刚度定阻尼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液伺服机构主要参数、柔性接头工作参数等对电液伺服机构-柔性接头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液伺服机构-变刚度变阻尼模型所构造的迟滞曲线可更准确地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并符合迟滞曲线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反馈系数、放大器静态放大系数、电液伺服机构增益、滑阀流量增益等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更为明显。该模型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电液伺服机构-柔性接头系统动态特性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典型运载火箭电液推力矢量控制(Thrust Vector Control,TVC)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对不同TVC系统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先进技术在TVC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给出了电液TVC系统总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三条准则,提出使用结构设计选择树设计方法完成电液TVC系统的总体设计,使得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简便、直观。最后以一型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高可靠性电液TVC系统的总体设计为例,给出了基于结构选择树设计方法的电液TVC系统总体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