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扶乩之惑     
巫术从发端到今天,已到了面.目全非的时候。许多研究者甚至把原始的占星术、算命术、风水堪舆和解梦说成是准科学。随着历史的流变,巫术原有的形态已不复存在,而它其中所包含的科学成分早已分化,如天文学从占星术中分离、实验化学从炼丹术中分离,这使得今天的占星术、算命术、风水和解梦,已经找不到科学的影子,成为完全彻底的巫术。  相似文献   

2.
阿景 《飞碟探索》2007,(2):18-20
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要成为一个人类和生物可居住的星球,究竟需要哪些条件?众所周知,对生命而言,水是首先必备的条件.这意味着行星必须具有合适的温度,也就是说,距离恒星的位置既不能过远也不能太近.在我们身处的太阳系中,可居住的地带分布在从地球轨道向内延伸至金星,向外延伸至火星的广阔区域.如果要使生命延续,行星的环境条件还必须在长时间里保持稳定.即是说,行星的运行轨道必须基本上为圆形,这样才能终年保持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同.此外,行星还不能遭遇来自其他天体的剧烈碰撞,因为这种碰撞会影响行星的气候,并毁灭行星上的生物体.天文学家相信,在使地球成为生命家园的过程中,木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外星人是否也在污染着周围的环境呢?科学家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如果它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我们相近的话,更是这样。科学家认为,我们能够发现它们产生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物质。不过,这里所指的污染物,并非是它们的粪便以及其他通常的垃圾,而是较为  相似文献   

4.
“听说这世界上只有三个人能真正理解相对论的含义,是吗?”“我正在想这第三个人是谁。”──一位记者和一位科学素之间的对白近百年来,物理学界最时髦的话题莫过于对相对论的研究。然而,其进展速度之慢也堪称科技史之最,甚至近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新的突破,相对论的研究人员也是逐年递减。然而,这样的高深科学不仅没有使平常人望而生畏,反而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某杂志曾载:如果你要在别人面前显示学识渊《,最好就是和他(她)谈论相对论。因为其他的问题你又并不精通,别人也容易看出破绽。该杂志戏道地称相对论为“最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40年后,太阳能光板可能像今天的电视天线一样,成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奇观.要建设一个环境更为稳定的未来,显然需要对这种未来提出某种设想.如果社会不以矿物燃料为能源,那么何种能源能够取而代之?如果今后不能再毁林种粮,增加的人口又靠什么养活?如果用完即丢的习性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又怎样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总而言之,如果现行的道路明显地走不通,那么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远景规划来指引我们的行动,走向一个能持久的全球社会?  相似文献   

6.
季明 《飞碟探索》2007,(4):50-51
日食是一种罕见的天象,特别是日全食.对某一个地区而言,要看到一次日全食的奇异壮观景象很不容易,平均要二三百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大约在5,000年前,埃及人建造了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时钟.它的构造不仅能计时,而且能计日,记季,甚至记录世纪.这就是建于公元27世纪前切奥帕斯王朝的大金字塔.它是位于尼罗河畔的吉萨金字塔群中最大的一座.这些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硕果仅存的遗迹.大金字塔可算得上是世上最古老的天文台,并且仍然在吸引着科学的探索和玄秘的臆测.1835年法国的物理学家皮奥脱参观了吉萨并断定金字塔是一只巨大的日晷仪.但它不仅仅用来记录一天里的时间.埃及人把它建成这样的规模,置于这样的纬度和这样精确的角度上,因此它也能精确地指出一年里的日期.  相似文献   

8.
齐锐 《太空探索》1999,(3):22-23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这颗美丽的行星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那么其它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周围,是否会存在行星呢?如果存在行星会不会有一颗行星的环境与地球近似,而适于生命的形成呢?近一时期,各国天文学家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利用迅速发展的空间技术,搜索太阳系外的行星。其中,哈勃太空望远镜带给我们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李馨 《国际太空》2013,(8):18-19
2012年10月14日,长征-2C/SMA火箭成功将实践-9A、9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第一批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实现首飞。1航天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2012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批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9A、9B之后,该工程总师郭宝柱表示,此次任务是航天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这之前,我们民用航天从来没有研制过新技术试验卫星,却要求任务一次成功,这样的风险是很大的,然而发射这样的卫星是符合航天技术发展的科学规律的。"在每项新技术应用到卫星上的时候,试验人员都会在地面做大量的环境试验,但是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毕竟有限,并不能完全模拟太空环境,一项新技术在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如果直接应用在任务中,其风险可想而知。因此,实践-9A、9B卫星正是把预期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宋健院士策划、组织并领导了一次学术会议--第242次香山科学会议,其主题就是"宇航科学前沿与光障问题".不久前,有学者在学术刊物上撰文称,该会议"是在科学发展的重要时刻探讨关键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参与,具有历史里程碑的意义".这样高的评价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它取得了成功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则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重力单位g?在航天工程和医学的研究中,常常用到的重力单位是g。g是一个什么单位呢?它是一个物体在某种环境下所受到的加速度力。在地球上,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物体受到的是1g的作用力,如果它进入另一个加速度是地心引力3倍的环境中,受到的将是3g的作用力。这样在地球上是50千克的人,到3g的环境中就变成150千克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会碰到加速度环境的变化呢?如果你想体验一下g值增加时的感觉,可以到游乐场,在那种地方经常会有一种可以绕着轴心旋转的圆形装置,你站到里面以后,将背紧靠着墙。当这个装置开始旋转,而且旋转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发射飞船,不光是要把人送上去,还有就是要在太空这个环境中,进行多项科学试验。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共开展了8项在轨应用任务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在52件有效载荷设备中,有33件科学设备是首次上天。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怎样工作?科学家都做了些什么?是像通常的科学史图书记录的那样,科学家采用科学的方法,永远做合乎理性的事情,从而取得一连串提升人类文明的伟大发现吗?只是在一级近似的意义上可做如是观。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一近似上,我们就会得出失真或者十分错误的科学形象。科学传播首先要传播真实的  相似文献   

14.
理性的光芒     
理性铸造了人类迈入科学时代的道路。自近代科学起源至今,人类在5个世纪的科学道路上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时代,至20世纪末又迈入了信息时代,这一切辉煌的文明成果均源于一个共同的始祖———科学的理性,正是科学与理性的结合才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明。从近代科学的起源说起1932年,在居里夫人逝世一周年的纪念会上,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悼词中说了这样一段话:“理性的那个永远完成不了的任务,比起人类的愚蠢与激情来说的确是很微弱的,但是理性的产品(这是指科学、艺术、哲学)要比喧闹纷扰来得经久,它能…  相似文献   

15.
UFO随想曲     
UFO这一科学之谜,千奇百怪,众说纷纭,传说和报道延续了两个世纪,波及世界各地.它们或飞行于原野,或高悬于空中,或飘忽于海上,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最近,又公开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太空航行中拍摄的录像,用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UFO的客观存在.这就更增加了我们的困惑,UFO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是“天外来客”,他们来自何方?这些不速之客,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显然与他们不远千万里造访地球的初衷自相矛盾.科学是历来既承认现象又追究本质的,探求UFO的本质正是本文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宇局(NASA)的使命有三项:一是认识和保护地球行星;二是探索宇宙,寻找生命;三是激励和鼓舞下一代航天人.在2001年年底,乔治@布什总统任命我为航宇局局长.不久,我就要求航宇局领导成员帮助我审核和确认NASA的核心力量和航天活动,并且要求每个成员竭力思考如何支持我们的使命任务.这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即工作的方向.如果一个项目或一项航天活动不能支持上述三大目标之一,即使我们可以把它干得相当漂亮,但我们要问为什么要干它?如果我们集中力量所从事的航天活动是符合NASA使命的,那我们就必须有把握用尽可能的最好方式管理和驾驭它们.例如,大学或者私营公司是否有可供选择的方案.如果有,那我们应该倾全力支持他们,而不是去重复干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17.
萤火一号卫星将对火星空间环境磁场实施探测. 火星磁场对火星弓激波、磁鞘、电离层、大气等绝大多数空间环境效应都具有重要影响, 萤火一号对火星磁场的探测是通过搭载于其上的科学载荷磁强计来实现的. 此磁强计在工作原理及具体设计上, 考虑了火星轨道严酷的工作环境和科学目标所需的测量要求. 通过装星前的地面标定测试, 验证了萤火一号磁强计可以在-130~75°C温度范围内测量±256 nT以内的磁场, 分辨率可达到0.01 nT, 带宽内总噪声小于0.03 nT, 能够满足萤火一号对火星空间环境探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曼哈顿工程的一次晚宴上,埃里克·费米陷入深思:如果外星人存在,我们应该看见他们.也许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但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许多地外文明探索计划的实施都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外星文明经深思熟虑后都使用无线电信号宣布他们的存在.该假设后面隐含着这样的一个信念:外星人或多或少与我们相似,他们也想知道附近是否有邻居,并且也已经使用无线电技术.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月球探测的科学内涵正在不断扩展,它包括月球的科学、基于月球的科学和居于月球的科学三个方面。根据这样的理念,未来的月球探索不仅要发射大量的轨道器对月球进行普查,还要进行更多的月面活动,对月球进行详查。所以,用月面巡视探测器(或叫月球车)对月面某一区域进行探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重力科学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中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不同重力环境中重力对物质运动的影响.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重要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本文回顾了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早期历程,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利用实践十号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空间平台开展的微重力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对中国载人空间站时代微重力科学发展的前景予以瞻望,推动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在中国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