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时间之谜并非古就有之,它是随科学进步涌现而出的。根据现代物理(量子论和相对论),它们是没有方向的,即没有过去和将来之分。那么,人的感知为什么会跟物理定律不一致呢?霍金把这一点归于三个原因,或称三种时间方向:一为宇宙学时间方向,二为热力学时间方向,三为人的心理时间方向。首先。从大爆炸创生宇宙,随之产生空间膨胀。因此,宇宙学的时间方向和膨胀箭头方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纪舟 《飞碟探索》2013,(4):46-46
“哲学是科学之母”这种说法有各种用途,例如为自己穷极无聊的文章起个看起来有深度的头,或者在辩护自己明显没有前景的科系价值时进行最后抵抗。然而,我相信这种说法无法在讨论中为哲学价值提供任何支持。现在,我讨论“哲学是科学之母”的三种可能意涵,并说明它们都对想要为哲学护航的人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基因”与“纳米”这两个词.不但是报章杂志最热门的科学报道题材,同时也是政府投资最巨的两个项目。有朋友将两者戏称为“蛋炒饭”,虽然此“基”非彼“鸡”,此“米”非彼“米”。但也颇为传神。  相似文献   

4.
据《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空间科学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成功之作,同时也可能是继苏联卫星“斯普特尼克”号之后最为著名的无人航天器,凭借出色的表现,蓥台勃在航天界享有盛誉,但这架望远镜也已经“老态龙钟”,无复当年之勇。2010年4月,服役多年的哈勃迎来自己20岁生日。  相似文献   

5.
“灵魂”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没有“灵魂”关于“灵魂”的传说由来已久,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之一。相信“灵魂”存在的人认为,人的“灵魂”和人的肉体是组成人生命的两个缺一不可的部分,即使人的肉体死亡了,其“灵魂”依然存在。在古代,这种说法是人人皆信,但是在近代科学兴起以后,人们,特别是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人们开始渐渐倾向于认为,所谓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灵魂,只是个神话。在今天,如果你说“人死了以后会变成鬼”,那么别人一定认为你这个人既愚昧又迷信。不相信“灵魂”存在的人认为:“灵魂”是人们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想象出来的东西,人的肉体死亡了,那么这个…  相似文献   

6.
死神岛之谜     
俗话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果我说一座孤岛也能吃人,你肯定不相信吧!但是事实上,在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东南约300千米的大洋中,真就有这样一座能吃人的岛,人们叫它死神岛。死神岛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沉船之岛”,这里沉没的海船,  相似文献   

7.
“劳驾,请问现在几点了?”我们大概都问过这样的问题。好像这世间真有时间这么一个东西似的。然而,你很可能从来没有这样问过一个陌生人:“劳驾,请问在哪里?”如果你迷了路,实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你很可能会这样问:“劳驾。请问我这是在哪里?”这就不是在问空间的一个特性,而是你自己的特性。询问时间也一样。你问的不是时间的特性,而是你在时间轴的某个位置。  相似文献   

8.
我们会开玩笑说,不吃不喝。但“不吃”跟“不喝”是不等价的两件事情。我们可能参加过饥饿三十,但绝对没有听说过“口渴三十”;人可以两个月不进食仍然存活,但不能绝水超过两周。水约占成人体重的七成,水母体内含水量甚至高达九成以上。虽然一吨水的价格还远远比不上一克拉钻石,但能够维持生命的终究是水而非钻石。水是生命之源,生物不能脱离水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灵魂。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潜藏着奇妙的艺术因素。科学家若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并能动用自身的“艺术细胞”,充分调动形象、想像、直觉等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利用艺术美感、幻想、和谐等特有的灵智,其科研成果将会具有更多的创造性。科学也需想象力爱因斯坦一直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是相互补充的,两者均以丰富的想像为心理背景,共同追求和谐之美。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又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深奥的相对论原理呢?实际上他自己就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与两,诗能对再因为知识是…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份的《自然》杂志报道,澳洲科学及工业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利用柏氏无线电望远镜,拍摄到我们的银河系,以它强烈的引力,把最邻近的两个星系“大麦哲伦”和“小麦哲伦”星云扯开,形成裂缝,内部的氢气穿过裂口被吸进银河系。这个现象也可以解释早年天文学家发现“麦哲伦”星云后面所拖着长长的气体尾痕,也称为“麦哲伦气流”,便是星云被扯开后所喷出的氢气。柏氏无线电望远镜的最新多光束仪器,能侦察到这些溢出的氢气。目前,这是世界上最强力的仪器,也是现时惟一能够寻找到非常微弱和隐藏星系的方法。科学家估计这两个星系最终会被银河系…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的这个世界无论怎样纷繁复杂,但终究还是一个单纯的人类文明世界。肤色、种族、宗教、文化的差异无论如何巨大,总还是人类这一共同物种下的内部差异。但好景不长,人类文明似乎正面临着“异化”和“重组”的危险。说不定在21世纪或22世纪的某一天,当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天下已经大乱,除了我们自己理所当然地称为“人”外,还有三种用传统观念看来是非我族类的“人”正活跃在我们中间。他们甚至拥有更高的智力和更大的支配世界的能力,相比之下,我们成了“弱势群体”!这三种“人”分别是:克隆人、机器人、外星人。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后,世界上排行第四的航天大国。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Osumi)于(1970年2月11日发射,是世界上第四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比中国仅仅早两个月,日本每年用在空间研究和发射卫星的经费为10亿美元(2003年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万分之四,金额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1977年2月23日,日本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ETS-2“萄”2号成功升空,使日本成为第三个拥有这种能力的国家。另外,日本制造的科学卫星质量亦非常高,1986年更和美国、苏联以及欧洲各国一起参与发射宇宙飞船探测著名的“哈雷”慧星。  相似文献   

13.
外星人告诉朱里奥:“你们的世界太美妙了!其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彩,没有几个世界可以与之相媲美,至少我们无法说出一个。对我们而言,这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有我们急需的各种物质,其中之一是水。非常遗憾的是,你们已经开始了破坏这个世界的行动。而在数百年前,我们也曾经有过相同的经历,相同的遭遇,相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罗伯特.D.巴拉德有过许多重要的海底发现。他在深海发现了传奇式的沉船“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这使他成为举世瞩目的深海探险家。让我们来听听他畅谈闪光的人生,并和我们分享他如何把学生引上通往科学领域的壮丽航程的过程。以下是《科学年鉴》杂志对他进行的一次访谈。《科学年鉴》(以下简称科):巴拉德博士,你在加利福尼亚海滨长大,所以你总是能够享受海洋,在海里游泳,在海滩上散步。你的朋友们可能也做这些事。那时你对海洋的看法就与你的朋友们不同吗?巴拉德(以下简称巴):我不记得和我的朋友们谈论…  相似文献   

15.
卡普兰 《飞碟探索》2010,(12):24-25
在《自然》杂志50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开启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的科学正当性,这到底是浪费资源的搜寻“小绿人”探险,还是可以打开人类视野的智慧作为,依然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生活大爆炸》是个很有意思的美剧.它说的是四个年轻物理学家的故事——或者说是他们泡妞的故事。现在,物理学家似乎正在变成令人感兴趣的人群,套用剧中莱纳德的话,简直是“we are the new alpha males(我们是新一代的型男)”。在四位男主角中,最有意思的是谢尔顿·库伯,我猜别人也会这么想。  相似文献   

17.
我常想,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创造过世界第一,但哪一项第一能比得上你——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你这“第一”的含金量实在是太高太高了,决非一项体育世界记录的创造者或什么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拥有者所能与你比拟的。虽然没有谁给你颁发过“世界第一”的金牌,但你那块无形的金牌早已悬挂在  相似文献   

18.
刘琳 《国际太空》2023,(4):24-28
<正>1任务简介2023年3月8日,美国民营航天公司相对论空间公司(Relativity Space)的人族-1(Terran 1)火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进行首次测试性飞行。这次发射任务代号为“GLHF”,意思是“祝你好运,玩得开心”(GoodLuck,Have Fun)。相对论空间公司成立于2015年,计划采用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以及自主机器人相融合的新方法来实现火箭的设计、制造、试验与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2003年7月的《科学》杂志上,美国亚利桑拿大学、布朗大学和其他五个学院的科学家们联合发表了一份科学调查报告:经过研究“伽利略”号太空船传回的大量资料和图片,科学家们发现木星的卫星“艾奥”的火山正喷射出非常热的熔岩,使它的表面温度成为太阳系最热的。科学家们同时指出,最少有12个不同的火山口在喷出温度超过1200℃的熔岩,而且有一个火山喷出的熔岩,其温度高达1700℃这比最接近太阳和最热的水星的温度还要高出3倍。但是,离开了“艾奥”的火山地区,其他的地方都是在零摄氏度以下。“艾奥”在近年依然在不断变热,这可能是它与木星的…  相似文献   

20.
地外文明,也许是人类文明史中所碰到的最激动人心的一个问题,虽然这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无关,但却有助于我们对自身起源的探索,同时这也是对人类心理上的一种满足。许多杂志谈到了某些人碰上外星人的经历,但另一方面,没有一个权威的科学机构(更不用说政府当局)发表过类似的消息。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一直在搜索地外智慧的信号,但始终毫无结果,不过科学界并不因此而气馁。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这方面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设置了一个专门研究地外生命的机构,为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