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ILS下滑道形成的理论分析,阐述了各种因素对下滑道结构的影响.提出了改善下滑道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在近几年广汉机场ILS飞行校验中得到了验证.下滑道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传统镜像下滑天线系统在为山区机场尤其是下滑信号反射区域地形恶劣的机场提供满意下滑道引导时有相当的难度。本文旨在通过对镜像和非镜像下滑天线系统设计原理的分析比较,开拓思路,研究非镜像下滑天线系统的工作原理,多角度多层面为民用航空器提供一个满意、准确的下滑道引导。  相似文献   

3.
根据舰载机着舰对甲板风的要求,在分析不同类型下滑道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回收逆风和侧风对着舰下滑道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甲板风条件下保证飞行员操纵感觉一致、舰艉净空安全高度、下滑道着舰时间不变和消除侧风影响、准确保持初始对中的方法,为舰载机准确进入下滑道起点和安全高效回收提供理论依据,对实际飞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单、双机身布局下的大展弦比直机冀之间的结构刚度问题以及双机身大展弦比直机翼布局中基于翼面弯曲刚度下机身与机翼的最佳布置问题,采用工程梁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化与建模。理论分析与数值优化结果表明:就结构刚度而言,双机身布局优于单机身布局;针对双机身布局,通过优化给出了机身与机翼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此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冀面扭转刚度,并由此得出:就结构的弯曲和扭转刚度而言,双机身布局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舰载机着舰下滑阶段,油门操纵对迎角的影响,建立着舰下滑纵向小扰动方程,分析影响机理,仿真油门对迎角的影响过程及驾驶员的应对操纵,总结驾驶员保持下滑道精准操纵油门和驾驶杆的配合方式及训练中需要克服的问题,对保证安全着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胶接修复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挠度的影响,试验设置了阶梯搭接和斜面搭接两种搭接方式,通过三点弯曲实验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来研究胶接接头的弯曲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搭接长度下,阶梯搭接试件的失效载荷和弯曲强度均低于斜面搭接试件;试件的弯曲挠度与强度和搭接长度有关,搭接长度越长,弯曲强度越高,而弯曲挠度越小。由此表明,搭接长度越长,胶接层合板的强度越高,但不利于层合板的柔性变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两端固定的弯曲薄板在其支承简谐运动激励下的振动特性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在不同的初始曲率下激振频率ω的变化对弯曲薄板振动响应形态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在某些频率段上弯曲薄板会发生多周期及混沌等复杂运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共形相控阵雷达中组件与共形天线平台不匹配以及线缆插拔带来的系统不稳定等问题,对基于LCP基板的柔性T/R组件封装技术开展研究。分析了基板层压质量控制及有源芯片埋置方法,通过ANSYS软件仿真了基板不同弯曲角度下的应力分布。结果显示叠加层压辅材后的优化层压过程可以有效去除层间气泡,MMIC埋置的气密性可达7.4×10-7 Pa·m3/s。仿真结果表明在-55~80 ℃的温度循环下,当基板弯曲角度大于10°时,弯曲应力随着弯曲角度的增加迅速增长。当基板弯曲角度小于10°时,T/R共形组件保持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针对转子叶片叶根缘板过渡处高应力比弯曲振动疲劳问题,采用转子叶片结构细节刻画方法设计了特征模拟件,实现了对叶根缘板过渡特征的几何刻画和应力分布模拟。基于模态差异化方法,设计了试验夹具及调频质量块。搭建了模拟件双轴弯曲振动试验系统,试验过程中试样处于高频弯曲振动状态下(>1kHz),测得的试样考核点弯曲应变幅稳定,所搭建试验系统实现了轴向拉伸-高频弯曲振动的转子叶片典型双轴载荷施加。试样宏观断裂位置与有限元计算最大应力点一致,对断口进行了宏/微观分析确定了试样断口疲劳源与裂纹扩展特征,证明采用结构细节刻画方法进行试样设计的合理性及所搭建试验加载系统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非对称来流下带隔板的二维短隔离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隔离段中放置隔板,可以在满足气动性能的前提下缩短隔离段的长度。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带隔板的二维隔离段与不带隔板的隔离段性能进行了比较,对非对称来流条件下不同进口附面层厚度隔离段内弯曲隔板的形状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非对称来流条件下隔离段内弯曲隔板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在进口马赫数为2,隔离段进口下板附面层厚度δ/H=0.24,上板附面层厚度为0时,通过放置弯曲隔板,在进出口压比相同与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隔离段长高比减小了33%。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转子空间弯曲轴线的测试技术。针对某实际弯曲转子,首先,利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转子不同截面的弯曲向量,得到了在同一绝对坐标下的各截面形心相对于旋转中心的弯曲向量;然后,应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了转子的空间几何中心线,再利用Visual C++ 编程调用OPENGL图形函数,对弯曲转子进行了三维实体显示;最后利用百分表测量法和所提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测得的弯曲转子各截面轴心轨迹与百分表测得的各截面轴心轨迹基本一致,拟合圆结果也基本重合,其中截面1、截面6的拟合圆结果虽有轻微误差,但误差在可允许范围以内,由此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段静波  周洲  王伟  江涛  王睿 《航空学报》2016,37(3):799-809
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在气动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弯曲和扭转变形,会引起明显的气动载荷重新分布。基于一种只具有2个广义转角自由度的梁单元模型,提出了一种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载荷重新分布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大柔性机翼弯曲变形的几何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同时,基于弯曲变形结果,可在局部坐标系下进行机翼扭转变形求解,避免了整体坐标系下扭转变形的几何非线性问题。综合来看,该方法可将具有明显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的载荷重新分布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且计算量小,效率高,非常适合工程实用。通过与大柔性悬臂梁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解决航空发动机导管弯曲成形时的回弹问题,开展了0Cr18Ni9不锈钢管数控弯曲工艺试验,采用单一变量 法研究了管径、壁厚、相对弯曲半径、弯曲角对回弹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数值仿真和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弯曲速度、弯模间隙等工艺 参数,以及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硬化指数对弯曲回弹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弹角与弯曲角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当弯曲角在180° 以内时,回弹角为1.6°~6.0°;建立了回弹角预测线性方程,预测误差在[-0.425°,0.502°]内的概率为99.74%,并基于此方程开展了全 尺寸导管的回弹角预测和补偿工艺试验;在各工艺参数中弯曲速度和弯模间隙对回弹角的影响较大,可引起大于0.5°的偏差,而 因材料参数变化导致的回弹角变化不超过0.05°。  相似文献   

14.
崔文斌  陈煊  陈超  程礼  丁均梁  张晖 《航空学报》2020,41(1):223212-223212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CFRP构件的超高周疲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本文采用超声三点弯曲疲劳试验系统对CFRP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FRP复合材料在超高周三点弯曲加载下的S-N曲线呈阶梯状,尤其在108周次后,其疲劳强度明显下降。通过对CFRP复合材料在同一视场不同周次下的损伤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该材料在超高周加载下的损伤形貌主要表现为3种特征:纤维束交叉处基体损坏、近纤维束平行段基体空洞、基体贯穿,并随着加载周次的增加,其损伤过程也按照这3种特征依次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聚丙烯(PP)微粒与马来酸酐(MAH)在紫外线辐照下进行接枝反应,考察了单体MAH的用量,辐照时间等对接枝率的影响,以及接枝率与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关系,通过IR,DSC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在紫外线辐照下可实现PP-MAH固相接枝,而且接枝PP含量的提高使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钛超混杂复合材料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碳纤维/钛超混杂复合材料CTIL-1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进行加速老化试验,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同时列出了T300/648在相同老化条件下的拉伸、弯曲和层剪性能。在加速老化180d后,CTIL-1的拉伸、弯曲性能的保留率均在80%以上,层剪强度保留率也在60%以上,表明该材料有较好的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航空液压导管及其无扩口连接件的弯曲疲劳寿命对整架直升机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无扩口液压导管疲劳已成为影响直升机安全飞行的重要问题。飞机液压导管及连接件的弯曲疲劳寿命通常按有关标准进行测定,现有弯曲疲劳试验通常为单接头试验,与直升机飞行环境下的双接头形式存在差异。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直升机导管的真实飞行环境,本文提出双接头式无扩口液压导管弯曲疲劳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薄壁管数控弯曲过程中失稳起皱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艳  杨合  李恒  詹梅 《航空学报》2003,24(5):456-461
 针对薄壁管数控弯曲精确成形过程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可能发生失稳起皱这一复杂物理问题, 基于起皱能量准则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 提出了预测该过程起皱发生的能量( 数值) 方法, 研究了影响薄壁管数控弯曲成形过程起皱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弯曲半径、相对管径、芯棒伸长量和摩擦因素是影响薄壁管数控弯曲精确成形过程起皱发生的主要因素, 而材料的应力强度系数和加工速度等对起皱发生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薄壁管数控弯曲精确成形过程参数的确定和优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借助Pro/Engineer绘图软件,建立三维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及弯曲压头的结构模型,进行弯曲性能研究。借助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探究复合材料在5 mm弯曲位移载荷作用下纤维、树脂和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并对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三维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在弯曲载荷的作用下,试样与上、下压头接触处最容易发生弯曲破坏;三维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在承载弯曲载荷时,增强体纤维起到主要承载作用,树脂基体起次要承载作用;在5 mm的弯曲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主要是树脂的破碎。  相似文献   

20.
聚醚砜对环氧树脂在低温下韧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热塑性树脂聚醚砜(PES)对环氧树脂在液氮温度(LNT)下的断裂韧度、冲击韧性及其他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S质量分数大于23%时,PES在环氧树脂中形成连续相或半连续相结构,能有效阻止裂纹扩展,使树脂KIC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分别增加247%和77%。在室温下,PES不能使环氧树脂冲击性能提高,但液氮温度下可使冲击韧性增加59%。液氮温度下,环氧树脂的弯曲、压缩和拉伸性能随PES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但相对而言,弯曲和压缩性能受PES的影响较少,而拉伸性能受PES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