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对新型直升机主旋翼系统进行充分地面验证,本文提出一种直升机旋翼塔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输入、总体方案、塔体设计、驱动系统、测试系统、标定工装、试验厂房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与研究,制订了直升机旋翼塔总体设计方案,并开展了旋翼塔CAE建模和分析。CAE分析结果表明,旋翼塔模态等关键参数符合直升机主旋翼系统地面验证要求,证明了该直升机旋翼塔总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研究可为各类型直升机主旋翼系统的产品研发、地面验证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在空中以旋翼打尾梁形态的飞行事故占相当比例.差不多都造成直升机报废,并且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在我国的民用直升机运行中,先后发生过三起在空中旋翼打尾梁的重大飞行事故,报废直升机三架,机上人员全部遇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势必促使民用直升机的数量逐渐增加。研究直升机在空中旋翼打尾梁的机理,明确预防措施,对避免发生同类飞行事故,提高我国民用航空安全水平是很必要的。一、在我国发生的民用直升机在空中旋翼打尾梁的飞行事故  相似文献   

3.
笔者参加了美国直升机50届年会和技术展示会,考察了西科斯基和波音公司直升机部。美国在直升机旋翼技术发展中对先进旋翼几何形状和桨毂结构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动倾斜器的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直升机的操纵问题。但随着现代电子技术、旋翼设计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倾斜器未来将不再是唯一的直升机旋翼操纵系统。一种构建在传统伺服襟翼技术基础上的电伺服襟翼系统,将有可能用简单的电缆取代自动倾斜器复杂的机械杆系;用高效轻便的电作动器取代笨重的机械作动器,给直升机操纵系统带来革命性的进步。这就是21世纪初开始登上直升机新技术发展舞台的电控旋翼系统。  相似文献   

5.
C.A.RDC的直升机气动力试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自1990年建成12 m×16 m/8 m×6 m低速风洞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台以来,在8 m×6 m风洞进行了多种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2001年,首次在12 m×16 m试验段进行了旋翼及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为新型直升机的研制做出了贡献.2003年以来,通过开展某工程配套技术改造项目,建成了2 m旋翼模型试验台、尾桨及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台;配套研制了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和监视报警系统;配备了频闪仪、动态信号记录仪等专用设备,大大提高了CARDC的直升机气动力试验能力."十五"期间,还开展了直升机试验技术和试验数据精准度研究、直升机试验数据相关性研究,掌握了先进的旋翼前飞配平试验技术、悬停地面效应试验技术,初步建立了旋翼模型风洞试验数据的洞壁干扰修正方法、悬停试验数据的Re数影响修正方法,进一步提高了CARDC的直升机风洞试验技术水平.目前,CARDC具备了系统研究直升机模型气动力的试验能力,可以为新型直升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内外直升机旋翼系统研制技术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直升机旋翼系统标准现状和不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旋翼系统标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的旋翼尾迹受前飞自由流、机身和旋翼之间的干扰影响,旋翼尾迹不仅影响机身的空气动力,也影响旋翼自身的空气动力特性.应用欧拉方程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自适应非结构直角网格技术生成计算域网格,数值模拟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全机流场,给出了考虑旋翼影响的机身表面压力分布以及全机流场特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适航审定的程序和主要验证方法,重点研究了美国和欧洲民用直升机防/除冰系统的鉴定方法和特点,提出了一些针对国产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适航审定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抗旋翼遮挡技术是直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的核心技术.根据直升机载卫星通信系统旋翼遮挡的特点,分析研究了直升机无遮挡通信时间比率与直升机航向和卫星波束入射角的关系,以此分析设计了试飞方案.发现了抗旋翼遮挡技术的重大设计缺陷,并通过试飞中的测试数据对抗旋翼遮挡算法进行了优化改进,有效实现了抗旋翼遮挡技术的有效性验证,达到直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定型试飞的目的,为后续该类型设备的试飞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参加了美国直升机50届年会和技术展示会,考察了西科斯基公司(Sikoysky)和波音公司(Boeing)直升机部。在美国直升机旋翼技术发展中对先进旋翼几何形状和桨毂结构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现作以扼要介绍,期望对我国直升机研究和发展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贝尔/波音609是美国贝尔/波音公司倾转旋翼飞机研制组于去年11月发起的世界上第一种6~9座的小型民用倾转旋翼飞机计划。它是该研制组基于发展V-22军用倾转旋翼飞机成功的设计经验,并在美国大力推行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民用飞机种类。它的问世仅仅是倾转旋翼飞机打入世界民用飞机市场的一个开端。随着倾转旋翼飞机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它几乎两倍于直升机速度和航程的优势和像直升机一样不需要起降跑道的  相似文献   

12.
熊克  陶宝祺  陈仁文  刘果 《航空学报》1997,18(6):641-647
直升机自适应旋翼由复合材料桨叶、埋入式驱动和传感元件以及控制系统组成,它能够有效地抑制桨叶的振动、改善旋翼的操纵系统和空气动力特性。对自适应旋翼的基本含义和关键技术之一--驱动器进行了评述,并从旋翼驱动材料、驱动系统和力学模型等方面介绍了当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最近,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向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开发部交付了第一架侦察直升机OH-1。预计1997年8月以前还要交付3架。研制OH-1是日本第一个旋翼飞行器发展计划。OH-1是一种双座双发侦察直升机,1996年8月首飞,共研制4架原型机,累计飞行150多小时。第一架原型机用于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几十架直-X直升机旋翼动平衡检查调整的总结,结合维护手册和实际经验,提出了该型直升机旋翼动平衡检查调整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el 2020的直升机旋翼锥体及动平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于直升机减振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和难点.直升机的振源主要有旋翼系统、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等,旋翼是影响直升机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首先论述了旋翼技术是直升机的核心技术及在直升机技术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然后介绍了国外各主要直升机公司各自发展了独具特点的旋翼系统和我国在旋翼技术方面三十多年来所做的工作及基本上具备了研制新型旋翼的几个方面的条件,最后提出了依靠自己发展我国直升机旋翼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旋翼锥体测量是直升机一项重要的常规视情检查项目,由于旋翼锥体直接影响直升机的振动,而且使用频度较大,所以旋翼锥体测量方法是直升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了一种基于UDT设备的旋翼锥体测量方法,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锥体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套具有综合测量、实时处理和故障诊断能力的直升机旋翼锥体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8.
旋翼是直升机的关键部件[1],其不仅是直升机的升力面,也是直升机的操纵面[2].在直升机领域,流传着一句话,"一代旋翼,一代直升机".因此,直升机技术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旋翼技术的进步.早期的直升机旋翼桨叶是由金属(甚至航空木材)设计、加工而成.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可设计等诸多特点,现代直升机的旋翼桨叶都普遍采用复合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3].  相似文献   

19.
变转速旋翼直升机性能及配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东 《航空学报》2013,34(6):1241-1248
 为研究变转速旋翼直升机性能及配平特性,本文以旋翼动力学综合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样例变转速旋翼直升机旋翼需用功率随旋翼转速、前飞速度、起飞质量和飞行高度的变化,以及旋翼总距、纵横向周期变距和桨轴纵横向倾斜角随旋翼转速和前飞速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旋翼转速可明显降低旋翼需用功率,有利于提高直升机航时、航程和升限等性能指标。旋翼转速变化对直升机配平影响明显,配平限制了旋翼工作于过低的转速,另一方面,旋翼转速过低反而有可能增加旋翼的需用功率。旋翼总距和纵横向周期变距随旋翼转速的降低而加大,旋翼桨轴的纵向倾斜角随转速变化不大,横向倾斜角随旋翼转速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旋翼桨叶电加热除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外直升机结冰保护研究现状,结冰保护设计气象条件情况及旋翼桨叶的主要除冰方法,并根据国外型号设计经验概括性地描述了直升机旋翼桨叶电加热除冰系统的组成、研制过程及相关试验,最后就桨叶迎面水滴撞击特性计算、热力计算和除冰组件疲劳及结构相容性设计等旋翼桨叶除冰研究应解决的关键设计技术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