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可展面上“自然路径”的几何本质,推演证明其在可展曲面上与测地线的等价性。应用和拓展可展面“自然路径”数值算法,在一般曲面上引入边界控制点调整预浸带中心点以减小预浸带变形、实现铺放,构造了一般曲面“自然路径”求解格式。  相似文献   

2.
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技术研究——曲面铺带轨迹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海燕  李勇  肖军  还大军 《航空学报》2009,30(9):1782-1787
为满足自动铺带成型工艺要求,在自由曲面上规划预浸带轨迹。采用三角形网格划分逼近自由曲面方法,将商业CAD软件导出曲面的表面三角化数据格式(STL)文件用于曲面分析,对网格信息重构,建立点、边、面之间的关联信息。算法中应用“自然路径”原理在曲面上规划预浸带轨迹,研究了曲面边界处轨迹计算问题,提出了过三角形顶点出现“奇异性”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在曲面上求解预浸带轨迹,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可展曲面上“自然路径”与测地线等价原理,应用沿弧长展开方法,研究了柱面上“自然路径”轨迹生成、铺带头轨迹坐标和姿态坐标计算模型与方法,讨论了简单边界的处理原则与方法,为实现柱面自动铺带CAD/CAM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可展曲面上“自然路径”与测地线等价原理,应用沿弧长展开方法,研究了柱面上“自然路径”轨迹生成、铺带头轨迹坐标和姿态坐标计算模型与方法,讨论了简单边界的处理原则与方法,为实现柱面自动铺带CAD/CAM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向带预浸料在不可展曲面上铺贴过程中其变形量超过一定程度会产生铺贴缺陷的现象,采用变形角度表征变形量,设计了测量变形角度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变形角度与铺贴缺陷的关系,定义了变形角度警告值与限制值,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测定了变形角度警告值与限制值,并确定了其影响因素,为单向带预浸料铺贴复杂型面的可制造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采用固定角算法的复合材料"C"型翼梁自动铺丝试验中,预浸丝在翼梁的拐角区域出现严重的屈曲与皱褶。在分析了其原因的基础上,利用翼梁的结构和受力特点,使翼梁的自动铺丝轨迹尽量向测地线方向靠近,可以显著减小预浸丝在过拐角时的偏转角度,从而消除预浸丝的皱褶和屈曲。轨迹进入非可展翼梁曲面的缘条后,相邻预浸丝束间会出现无法通过自动增减纱动作进行控制的重叠或间隙,在拐角区域采用变角度轨迹设计方法消除微小的重叠或间隙,实现了"C"型翼梁的满覆性铺放,可减少缺陷,提高构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文立伟  李俊斐  王显峰  肖军 《航空学报》2013,34(7):1731-1739
通过分析预浸带/纱在曲面上的铺放工艺性,提出以轨迹测地曲率作为铺放工艺性测度,构建一种基于结构设计的自调节轨迹规划算法,兼顾自动铺放中的铺放工艺性和结构设计要求.该算法是在满足结构设计的前提下,将预浸带/纱轨迹从结构设计所确定的方向按特定方式向测地线方向偏转,从而减小预浸带/纱的变形.本文以固定角度法作为结构设计准则、以最大容许偏转角法定义修正函数,以此为例阐述具体算法及实施过程.基于Visual C++平台,进行C++和SQL混合编程,以某型进气道为模型进行了算法仿真,并进行了进气道和锥壳的铺放试验.结果表明:容许偏转角的增大有助于缓解预浸带/纱的变形.  相似文献   

8.
《航空制造工程》2009,(1):72-72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资助聚酰亚胺预浸带的认证工作,这是一种非甲撑替二苯胺(MDA)预浸带,可用于飞机机体及发动机。美国空军及NCAMP均认为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可用来代替日前许多航空零部件制造用钛合金。  相似文献   

9.
依据自动铺带头的结构从离型纸与预浸带的作用、预浸带间的粘附性、预浸带对模具的粘附性这3个影响自动铺放成功的方面简介了预浸带的自动铺放适宜性的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离型纸剥离力的测量和比较可以选择出适合自动铺放的离型纸。其次,通过楔子剥离测试预浸带间的平均剥离力,为选择出一定温度下适宜自动铺放的预浸带提供了参考。最后,通过预浸带与垂直金属板间的粘性测量,为选择适宜在金属模具表面自动铺放的预浸料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转子叶片的曲面特性和服役环境,开展了复合材料叶片曲面可铺性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浸料纤维变形及纤维铺放方向双约束的复杂曲面复合材料构件可铺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既满足了复合材料构件曲面铺放工艺性要求,同时又满足构件结构承载要求。基于CATIA Automation技术在Visual Basic 6.0平台上开发了相应软件模块,利用叶片模型仿真验证了该算法。  相似文献   

11.
碳纤维增强PEEK预浸带制备工艺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探索了熔融浸渍法制备碳纤维增强PEEK预浸带的制备工艺。通过热失重、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等试验,探索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碳纤维增强PEEK预浸带性能的影响,进而制定了制备碳纤维增强PEEK预浸带较优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格化曲面的自适应自动铺放轨迹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轨迹的可铺放性要求分析了铺放过程中预浸料产生畸变的原因及影响轨迹可铺放性的因素。根据测地线定义构造了一种基于网格化曲面的测地线新算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预浸料的可铺放性和构件强度分布要求,提出了具有曲面自适应功能的铺放轨迹算法,可根据预浸料带宽计算得到铺放轨迹容许的最大测地曲率,并将其运用于铺放轨迹设计,使轨迹能够保证预浸料良好可铺放性的同时又满足构件的强度分布要求。最后通过数据库SQL Server和VC++针对某型号S型进气道进行铺放轨迹设计,在CATIA中将计算获取的离散轨迹点拟合成曲线并进行了实际的铺放试验,验证了测地线生成算法和铺放轨迹生成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浸渍法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预浸带,对其成型温度、行进线速度进行研究,并测试了CF/PEEK预浸带的热胀系数、拉伸性能,利用SEM扫描电镜观察CF/PEEK预浸带内部界面结合状态。结果显示,预热区、熔融热压区温度分别控制在110~130℃和220~370℃,预浸带行进线速度控制在2 m/min时,制备的预浸带性能较好;在-150~+150℃范围内,CF/PEEK预浸带线胀系数为0.5×10-6/K,并随着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而减小;CF/PEEK预浸带最大拉伸强度达到1.81 GPa;SEM扫描电镜显示碳纤维与PEEK界面结合良好。研究显示,CF/PEEK预浸带制备工艺参数可行,CF/PEEK预浸带性能较好,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预浸料铺放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控制自动铺带成型工艺参数,针对自动铺带成型工艺过程,分析了自动铺带成型过程中温度对预浸料铺放效果的影响.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作用下,根据温度对自动铺带过程中预浸料基体流动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弹性理论来计算预浸料形变的方法.针对预浸料的铺覆性和形变进行自动铺放试验,验证了在自动铺带过程中温度对预浸料黏附性和带...  相似文献   

15.
该论文讨论了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预浸工艺,预浸料的贮存性能以及成形工艺,该树指适合于湿法预浸,预浸料粘性适中,室温下的粘性贮存期大于14d,后固化温度低于200℃,加压带较宽,具有较佳的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6.
复合材料预浸料铺层成型易产生皱褶或凸起,而铺层设计是关键。以飞机双曲面罩类零件为例。运用CATIA复合材料设计方法,先通过对零件进行产品性能分析,确定曲面的不可展性;再对单层曲面进行网格离散化处理,计算出网格曲面模型上各点的高斯曲率,根据曲率最大值所在点确定剪口路径,最终将曲面进行展开;通过模拟铺层成型试验,对展开样板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有效地避免了皱褶或凸起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自动铺带机预浸带精密输送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宝  文立伟  肖军  李勇 《航空学报》2008,29(6):1716-1721
 根据自动铺带(ATL)成型工艺对预浸带输送系统的要求,经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预浸带输送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适应于预浸带输送的精密控制策略,并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式实现预浸带的精密控制;经SIMULINK仿真研究表明,自适应控制器满足预浸带精密输送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预浸带树脂含量的检测与过程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浸带的树脂含量稳定性是保证复合材料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预浸带树脂含量的检测技术现状,着重对间断检测和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主要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讨论了预浸带制造工艺和预浸带结构特点等。  相似文献   

20.
复材构件手工成型时,预浸带经剪裁后手工铺叠、压实到模具表面.随着复材构件在现代大型飞机上广泛应用,人工铺放工艺已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急需自动铺带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制造过程的可控制性,降低成本以及提高产品质量. 自动铺带技术利用数控技术实现预浸带剪裁、定位、铺叠的自动化.与手工相比,自动铺带技术可降低制造成本30%~50%,主要适用于各种大尺寸、小曲率部件的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