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25篇
航天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复合材料副翼典型结构件的VARI工艺模拟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模拟研究,可以预先判断树脂在增强体中的流动形式和获得树脂的注模时间以及注模压力,进而为实际成型工艺提供参考设计。本文利用PAM-RTM模拟软件对复合材料副翼典型结构件的树脂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达西定律推导出树脂在增强纤维中一维流动渗透率计算公式,分别对增强纤维、缝线纤维进行了渗透率测试,在此基础上对渗透率数值进行了修正。利用渗透率修正值采用不同的流道设计方案对树脂注模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根据模拟结果最终选择合理的注射方式和流道布局。对所选方案进行了工艺试验验证,并对结构件进行了超声无损检测。结果显示:理论充模时间和试验充模时间基本一致,结构件没有内部缺陷,树脂填充完全,模拟工艺计算有效。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金属热防护系统(TPS)的缝隙辐射及支架两大热短路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缝隙宽度和缝隙辐射率对热短路的影响,完成了整体样件以及阵列组合件的稳态传热实验测试,定量地研究了热短路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支架处热短路现象明显,实验中支架引发的热短路温差高达50K;在773K以下,缝隙传热引发的温升随着缝隙宽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773K以上,辐射热传导在缝隙宽度超过3mm时即成为内部传热的主导机制,这时缝隙传热引发的温升不再随宽度增加而线性递增。所提供的数值分析和实验方法可为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过程中,缺陷无损检测(NDT)和质量无损评价(NDE)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已经融入复合材料从研究到最终装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形状记忆合金偏心埋入到复合材料层板中可以构成可变形复合材料,并且其在航空航天、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变形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受到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以及制备工艺的制约,可采用单向弯曲、推挽结构和扭曲结构等方法进行设计.通过对形状记忆合金的记忆处理及表面处理,根据形状记忆合金的铺入方式设计,可以制备可变形复合材料试件,这种方法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光纤氢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光纤氢传感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比较了几种典型光纤氢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出了光纤氢传感技术是测量易爆环境下氢气浓度的有效方法,并对光纤氢传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依据自动铺带头的结构从离型纸与预浸带的作用、预浸带间的粘附性、预浸带对模具的粘附性这3个影响自动铺放成功的方面简介了预浸带的自动铺放适宜性的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离型纸剥离力的测量和比较可以选择出适合自动铺放的离型纸。其次,通过楔子剥离测试预浸带间的平均剥离力,为选择出一定温度下适宜自动铺放的预浸带提供了参考。最后,通过预浸带与垂直金属板间的粘性测量,为选择适宜在金属模具表面自动铺放的预浸料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复合材料制造成本的构成、估算方法的分类以及选择,阐述了复合材料制造成本估算的理论框架及可实际应用的标准工序建模流程和标准模块的概念模型,并指出了成本估算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AGS)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具有空间点阵的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AG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结构形式,在航空、航天结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AGS优良的各项性能以及在美、俄等国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现状,着重描述了混合工艺法、模具膨胀工艺和拉挤 互锁格栅结构几种现行工艺方法,并对当前国内外针对格栅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AGS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合板理论,给出了纤维增强橡胶软模的等效刚度的预报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橡胶软模对复合材料整体化结构固化成型过程中对压力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复合材料结构的制造工艺及其特点,提出了分级化制件的结构特征,并借助结构特征与工艺要素间的定量关联,建立了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可制造性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