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翼型声激励增升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供了翼型内部声激励增升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并着重探讨了声激励增升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分离点前或分离点后位置作激励都有很好的增升效果,且机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本文所描的关于声激励升机理的初步结论,为进一步进行这一方面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发。  相似文献   

2.
声激励增升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二元后台阶低速风洞实验表明,用内部声激励控制脱落旋涡能够获得有利的增升效应。实验还得出激励频率、旋涡自然脱落主频及旋涡脱落主频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模型表面压力随声压级及频率变化的规律。本文将对二元翼型及三角翼等内部声激励的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对绿色航空发展要求、噪声适航标准、机体噪声概念介绍的基础上,对增升装置气动噪声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数值分析技术、试验研究、飞行试验、降噪设计等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增升装置气动噪声研究的重要性,提出重视机理研究和数值分析方法验证工作的观点,指出增升装置气动与噪声一体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格尼襟翼对某运输机翼型的增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技术、新措施、新方法进行增升研究是飞行器布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结合某型运输机有改型中需要进行增升的工程应用背景,通过二元翼型的测力、测压及流动显示试验研究,详细研究了格尼襟翼的增升机理和对该运输机翼型的地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该运输机,格尼襟翼的最佳高度为当地弦长的2%,升阻比最大可增加13%左右,因此可以满足该运输机改型的需要。同时,格尼襟翼的增升方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加伟  柳兆涛  丁仕洪  姚程 《推进技术》2020,41(5):1055-1062
基于等离子体热效应机理,在来流速度为34m/s和攻角0~12°内,对NACA0012翼型在等离子体激励下的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研究等离子体激励的位置和数量对翼型的升阻力特性的影响,得出翼型增升减阻的最佳位置和数量。为保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将未激励的翼型流场参数与NASA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未激励翼型的流场计算参数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在等离子体单激励下,最佳减阻位置位于翼型下表面的前缘,最佳增升位置位于翼型下表面的后缘,且二者受攻角的影响较大;在翼型下表面的前缘和后缘同时施加激励时,翼型的减阻比约为20%,最大增升比为52%。  相似文献   

6.
文章描述了在Weybridge的英国宇航公司运用空气动力研究和发展程序为空客新A320客机设计的增升系统。回顾了理论和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英国国家增升计划过程中使用大机身数据获得的增升装置。论述了在一个全三维模型上对A320飞机前缘增升装置和后缘增升装置的选择和后来的开发背景以及对他们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飞机增升装置气动力特性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飞机增升装置气动力特笥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为了计算增升装置的缝隙效应和剪刀口效应,求解了粘性三维Navier-Stokes方程。为了正确 模拟大舵偏和阻力板后的大面积分离,采用了反映涡流特笥的新类型的两方程湍流模型。  相似文献   

8.
王刚  张明辉  毛俊  桑为民  陈真利  王龙  张彬乾 《航空学报》2019,40(9):623045-623045
为满足翼身融合(BWB)民机增升装置简单、高效的设计需求,以配置三段高升力系统的BWB民机增升构型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下偏扰流板技术的增升机理与设计原则。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下偏扰流板能够将BWB民机增升构型设计点升力系数提高约20%;其增升机理集中体现为对缝道射流、流场能量分布、环量及其分布的控制作用。其应用于BWB民机增升装置的设计原则为:扰流板偏转后上表面延长线应与襟翼上表面相切,控制缝道宽度使增升装置环量增大并前移,控制扰流板偏度避免扰流板内段过早分离。研究还表明,受增升装置三维效应影响,扰流板下偏翼型上洗作用越强,则相应三维增升装置升力损失越大,并呈近似线性变化规律。下偏扰流板改造简单,且有助于简化襟翼作动机构,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增升技术,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改善增升装置气动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华  吴云  李军  韩孟虎  马杰 《航空学报》2016,37(8):2603-2613
针对流动分离导致飞机增升装置气动性能下降的问题,进行了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增升装置流动分离的试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频率、占空比及激励位置等参数对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通过加速近壁面附面层,增强附面层内的能量掺混,可有效抑制主翼和襟翼表面的流动分离,改善增升装置气动性能。在主翼前缘施加激励,可有效控制主翼表面大迎角下的失速分离,最大升力系数增大18.1%、临界失速攻角提高4°;在襟翼前缘施加激励,可有效抑制襟翼表面的流动分离,显著减小阻力,在4°迎角下,将试验模型阻力系数减小了28.7%,升力系数提高了7.1%。占空比对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当占空比为10%~30%时,激励的非定常性更强,控制效果最好;占空比为50%的控制效果次之,占空比为100%时的控制效果最差。来流速度越高,逆压梯度越大,流动分离更难被抑制,控制效果也变差。该研究为在增升装置上应用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明辉  陈真利  毛俊  王刚  谭兆光  王龙  张彬乾 《航空学报》2019,40(9):623048-623048
翼身融合(BWB)布局是"绿色航空"发展目标的下一代大型民用飞机的理想布局。由于高度融合的外形特点,BWB布局难以通过应用传统增升装置实现低速增升与配平的协调设计。本文采用开缝钝头克鲁格襟翼提高BWB布局低速失速特性。首先,构建了克鲁格襟翼二维参数化方法,该方法符合克鲁格襟翼运动机构特点,可准确描述几何外形与缝道配置。其次,开展克鲁格襟翼几何参数与偏转角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分析流动形态与增升机理,提出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外形、运动机构与遮蔽效应等设计约束,以提高增升能力为目标,开展前缘开缝克鲁格襟翼优化设计。优化设计结果满足设计约束,数值分析表明其增升能力比初始外形与经典缝翼均有明显提高。最终,采用前缘开缝克鲁格襟翼与后缘简单襟翼构建BWB增升构型,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增升方案能够实现升力系数要求,降低了对配平能力的需求,减小了增升装置和高升力配平设计压力。提出的克鲁格襟翼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BWB布局,也为传统布局民机增升装置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采用CFD方法对腹支杆干扰进行了研究,克服了低速风洞支架干扰试验的缺点。通过对某飞机增升装置打开时不带腹支杆和带腹支杆两个模型分别进行流场计算,得到了腹支杆的低速干扰特性,并对腹支杆的干扰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CFD方法对分析研究低速风洞试验腹支杆干扰问题及进行支架干扰修正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增升装置的气动效率对于全机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而当代大多数跨音速运输类飞机均采用翼吊发动机布局。通过对有、无翼吊短舱的两个三维增升装置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翼吊发动机短舱对于增升装置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翼吊发动机短舱会严重恶化增升装置的气动性能。流动机理分析表明,短舱挂架与机翼前缘结合处的缝翼缺口及大迎角时绕过短舱的分离气流是造成增升装置气动性能恶化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增升装置的设计是飞机设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多块网格技术生成计算网格,运用全湍流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模型和带有转捩修正的SST湍流模型对飞机三维增升装置的气动力特性和流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两种湍流模型的特点及其在飞机增升装置...  相似文献   

14.
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某运输机简化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开展了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效能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单独的发动机模型和不带动力装置的增升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均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动力增升效能分析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网格生成策略以及流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对动力增升构型在带发动机喷流效应和通气短舱的两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其增升效果显著、流场结果合理。表明本文所形成的计算方法与技术思路可靠的、有效的,方法对大型运输机外吹式襟翼动力增升系统的设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机械式增升装置和动力增升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技术途径,描述了外吹式襟翼系统构型设计和操纵机构设计,研究了该系统的空气动力特性、飞行品质和发动机短舱、机翼展弦比及后掠角等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提出外吹式增升装置设计中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外吹式襟翼装置是常规布局大型运输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增升装置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设计出满足较高气动力与水动力性能要求的高效增升装置,围绕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特殊设计方法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栖飞机与常规陆基飞机增升装置的技术特征与设计差异,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典型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类型及设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两栖飞机的快速性、喷溅性和抗浪性指标,对增升装置在使用和设计环节中相关影响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依据两栖飞机的使用环境以及使用要求,探讨了气动力与水动力耦合设计对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重要性,分析了水面喷溅、近水面效应、机构偏转限制等对增升装置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规律,剖析了增升装置设计与抗浪指标的内在联系,对增升装置下偏量的选取方法给出建议。结合大量水动力、气动力试验和数值模拟数据,总结提炼出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特殊设计原则。依据本文总结的设计方法完成的增升装置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正在研制的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通过风洞及水动力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飞机越过阻力峰后未发生主喷溅冲击增升装置的现象,耐波性预报表明该飞机的抗浪能力满足预定的技术要求,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增升装置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距耦合鸭式布局气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距耦合鸭式布局的基本设计思想。从实验、数值计算两个角度对近距耦合鸭式布局气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对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增升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耦合e~N转捩预测方法,对30P30N二维多段翼型和DLR-F11三维增升装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e~N方法计算得到的转捩位置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增升装置翼面特别是主翼和襟翼下翼面存在大范围层流流动,为提高增升装置绕流计算准度,计算中考虑转捩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相比全湍计算,e~N转捩计算升力系数与试验值符合更好,提高了增升装置大迎角失速特性计算准度。  相似文献   

19.
林海 《飞行试验》1995,11(3):2-8,11
为缩短飞机起着陆滑跑距离,减小需用的跑道长度,提高起降的安全性,国内外航空界始终把增升装置气动力研究作重要的研究课课。本文评述了作为增升装置的几种后缘襟翼和前缘缝翼的气动力特性;并介绍了螺旋浆滑流对飞机起落特性的影响及后掠翼飞机增升装置的特点;同时还介绍了增升装置在起飞着陆中的应用情况,文中数据主要取自风洞和试飞结果。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增升装置在提高舰载机薄翼型升力系数方面的作用,观察到大偏角前缘襟翼小迎角时对翼型升力曲线的影响,并通过与试验现象对比,初步探讨了非线性作用形成的可能机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对相同流场中多种增升装置的升力系数进行了模拟与比较,从而达到合理设计舰载战机翼型的目的。CFD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二维多段翼型有良好的气动特性,升力系数得到提高,具有较好的增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