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初学翻译的人,如果没有意识到或者混淆了译者在翻译三个阶段的不同身份,就会导致翻译腔和受母语的干扰。在“后观式理解”阶段,译者是在源语语境中理解原文的读者;在“前观式表达”阶段,译者是运用目的语创作的作者;在翻译校对阶段,译者是目的语的普通读者和翻译批评者。只有在翻译教学中强化译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身份,才能在翻译实践中尽可能地避免受原文束缚和母语干扰这两个极端的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在被读者阅读和接受之前都只是一个半成品,译者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不仅要忠实于原著,同时还要对译本的读者负责。由于所处的年代和环境不同,不同译者的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翻译策略有较大的差异,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程度也并不一致。从接受美学视角,通过对《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从翻译策略、语言风格、文化诠释三个方面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简·爱》的过程中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基于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以《聊斋志异》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活动中不同译者发挥其主体性造成的翻译差异,以研究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介绍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应用文的文体特点,论述应用文体翻译应遵循功能对等理论,即译者应准确推测原文意思,充分了解读者的认知语境,用译入语准确写出相应的应用文,达到最佳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翻译的要旨在于忠实于原文。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来看,译者首先须遵循质量准则。基于此,本文选取《雷雨》中的两组台词的原文与译文进行了分析和评鉴。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语言层面外的影响翻译活动的诸多因素受到翻译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研究的主体也由一元走向多元。现代翻译理论改变了传统语言学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忽视,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而翻译活动的主体间性能避免译者主体性发挥超过其合理的尺度。赛译《水浒传》在原著版本选择和具体的翻译操作上彰显了译者主体性,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体现了与作者和出版商的对话与妥协,通过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部中国古典名著首次被成功传播到海外。  相似文献   

7.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在翻译生态系统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一方面,译者是翻译主体间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译者对翻译的生态环境的有着巨大影响。反过来,翻译的生态环境对译者具有限制作用,译者自身是生态环境的产物,其翻译行为也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制约。在翻译中,译者应该合理发挥其主体作用,为促进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这种创造性工作中,由于语言转换要保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译者的活动领域因此会受制于原文。而文学作品的固有特性使得文学翻译难上加难。本文以高健先生的语言个性论为指导,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怎样能在文学翻译中做到兼顾作家个人风格及作品风格,不仅传种更要达意,让文学翻译成为文体上的“二度创作”,而不是对原文单纯的复制。  相似文献   

9.
以"你吃饭了吗?"的翻译为例,探讨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应如何实现功能对等.本文认为,译者应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为目标,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大胆选择异化翻译法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这样的翻译策略不仅能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而且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翻译界试图用关联理论来重新审视"译者—译本—读者"三者的关系,同时对不可译和对等性这些理论提出了质疑。但少有研究从实际译本出发,用关联理论来评价译本。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着手,以《道德经》陈荣捷版本第一章的翻译为例,来看从关联理论评价译本的可行性,为译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互文性活动。译者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需利用互文性知识,把源语语言文化和目的语语言文化联系起来,从而既保留译文的民族特色,又让读者易于接受。从互文性的角度,以《洗澡》四字格的英译为研究个案,分析其目的语言特性,论证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探讨翻译策略,以期对翻译实践与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化空缺现象是一种语言文化异质性的极致表现。如何弥补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实现文本连贯重构无疑给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文化空缺的可译性及其翻译手段,如意译要做到对源文本的深度忠实等,希望为解决由文化空缺所带来的翻译问题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实践大多忽视学生主体性培育,造成学生主体性残缺不全,这种现实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为改变这种状况,结合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英语教师借助于课堂学习共同体,探索对高职生进行主体性培育的路径。英语教师要走下讲台,为学生主体性发挥创设环境;提供实践活动情境,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发展主体性能力;开展元认知策略训练,激发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培育。  相似文献   

14.
零翻译是将原语符号原封不动地移入译语的转译方法。作为国际民航通用语言,英语中存在大量专业缩略语。基于顺应国际标准,追求形式极似,彰显透明效应,促进专业交流等方面原因,对这类缩略语可采用零翻译。  相似文献   

15.
英美文学是英语阅读课堂中常见的阅读材料。如何利用好这一载体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所有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事情。本文是作者借鉴前人的理论经验,并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的教学尝试:从语言学,文体学的角度讲授文学;把文学植入语言课堂。  相似文献   

16.
The logical problem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has long been a very controversial topic.Bley-Vroman claims that L2 acquisitio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L1 acquisition in his paper‘What is the logical problem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his paper views differently from his points about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negative evidence and domain-specific cognitive facility.He emphasizes the facilitative role of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ignoring the negative role of it.He views that negative evidence plays n...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对当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体性德育观是当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人本理念的必然嬗变,针对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成与彰显主体性是当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追求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8.
某塑胶玩具厂的塑胶焊接超声机工作时噪音特别大;该厂设计采用了一个屏蔽水箱将此超声机的噪音源即上、下模处屏蔽,使噪音隔阻;本文介绍了噪音防护箱——即屏蔽木箱的设计原理及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在定点DSP芯片的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数据处理特别是实数处理以及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