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BSP-ANN的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明  牛康  李磊  吴云华  华冰 《航空学报》2018,39(6):321924-321924
为了降低无人机轨迹跟踪误差,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对反步(Backstepping)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反步神经网络(BSP-ANN)的无人机轨迹跟踪方法。首先,建立了四旋翼无人机运动学模型;然后,结合Backstepping方法在无人机的姿态控制、轨迹跟踪控制系统中引入Sigma-Pi神经网络,同时设计Sigma-Pi神经网络控制率,并证明该控制率满足Lyapunov意义下的系统稳定;最后,分别给出了相应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跟踪误差,缩短无人机跟踪时间,同时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
贾丽杰  李敏 《飞机设计》2010,30(1):20-24
随着压电材料的快速发展,压电驱动器在结构控制领域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压电驱动器应用时要通过胶粘剂与主体结构固结,达到传递应变,实现控制结构变形的目的。本文对于这个工程问题的理论分析模型——均匀应变模型做了进一步分析讨论,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得到了胶粘剂性质变化对驱动效果的影响情况。对结构端部的层间剪切应力的仿真模拟表明,在压电驱动器粘贴的主体结构的边缘处要加强胶粘剂的剪切强度,以防止边界脱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岩  付永领  张晓宁 《航空学报》2006,27(6):1185-1188
根据迭代学习控制基本原理,吸取了Bang-Bang控制的思想,提出了新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与常用的利用迭代误差或误差变化率进行控制率计算的算法相比,该算法只需根据迭代误差的符号即可计算控制率,不仅大大减小了计算工作量,而且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给出了算法表达式和控制结构图,进行算法收敛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收敛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改进二分法的被动振动控制,它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自适应调整电感大小,很好的克服被动控制鲁棒性差的缺点。在恒定激振力单模态和随机激振力下,将改进二分法的被动控制仿真结果与传统的被动控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新方法控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航空起动发电机的性能,提出了二自由度H_∞鲁棒控制方法。基于模型匹配二自由度方案,通过标准H_∞控制率研究了系统的鲁棒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模型匹配二自由度系统的控制结构,并将控制率设计归结为标准的H_∞控制问题。对控制方法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并且对于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压电驱动器具有迟滞、蠕变等非线性特征,在精密定位中存在较大的位移跟踪误差。本文对此提出了一种逆补偿和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利用逆补偿器作为前馈,使压电陶瓷驱动器的位移跟踪误差得到一定的补偿,再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进行反馈,进一步减小压电驱动器的位移跟踪误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够将驱动器的输出位移误差由37.26%减小到0.51%以内。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短路径和负载动态的改进路由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日益膨胀,随时导致网络拥塞的发生,甚至造成网络崩溃。为了对网络拥塞进行控制,提出了基于最短路径和局部负载动态的改进路由策略。采用基于距离优先和度优先连接的复杂网络演化模型构建现实网络的模拟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再对所提出的改进路由策略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充分说明提出的改进路由策略在网络拥塞控制上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以全翼布局无人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滑跑过程中跟踪直线轨迹的问题,通过仿真和试验对比了L1轨迹跟踪法、追踪法和矢量场轨迹跟踪法的控制效果。首先,详细介绍了不同轨迹跟踪方法的原理与结构,并针对它们未考虑速度的问题进行了改进,简化了参数调整的复杂程度。然后,仿真分析了三种轨迹跟踪方法在不同速度和不同初始角度条件下对全翼布局无人机的控制效果。最后,通过试验测试了三种轨迹跟踪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控制效果。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相比于其他两种轨迹跟踪方法,矢量场轨迹跟踪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完全能够满足全翼布局无人机的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9.
戚学锋  樊丁 《推进技术》2005,26(1):58-61,67
涡扇发动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用常规的多变量控制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对FSQP(Feasible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FSQP算法和自适应变权重线性加权法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的解决涡扇发动机的多变量非线性控制问题,同时在满足控制过程中的各项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达到调节时间最短的目标。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了该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含脱胶压电传感器/驱动器的智能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压电传感器、驱动器粘贴在复合材料结构的表面可实现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 ,但若传感器、驱动器部分脱开会对结构的静、动态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建立了一个新的加强假定应变压电固体单元 ,用于压电自适应层合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模拟仿真。与现有的压电固体单元相比 ,所建单元性能更优越 ,精度和计算效率更高 ,并能用于壳体结构的分析。采用相同坐标值但不同的节点号的方法模拟脱层 ,利用该单元分析了传感器、驱动器脱开对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几种传统的双电机逆变器拓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逆变器拓扑,弥补了传统逆变器拓扑控制复杂且很难独立控制两台电机的问题。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基于该逆变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改进的逆变器拓扑可以实现独立控制且控制简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以压电材料作为感受器与作动器进行真实飞机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一些应用技术,利用这些技术进行了真实飞机座舱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地面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金龙  董凌华  杨卫东 《航空学报》2020,41(4):223384-223384
直升机后缘襟翼多采用压电驱动器作为驱动元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压电驱动器迟滞会对其振动控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压电驱动器迟滞开展了迟滞建模与抑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压电驱动器在不同驱动频率下的迟滞特性,采用Bouc-Wen模型对驱动器迟滞现象进行了建模,并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辨识模型参数,与实际测量迟滞曲线进行了对比,在10~60 Hz范围内所建立的迟滞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描述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基于Bouc-Wen逆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能够在10~60 Hz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效抑制该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考虑驱动器迟滞的主动控制后缘襟翼振动控制动力学模型,并对中等速度稳态前飞条件下后缘襟翼振动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驱动器迟滞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振动控制性能,而采用复合控制可以提高后缘襟翼旋翼振动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4.
赵天  杨智春  刘昊  Kassem MOHAMMED  王巍 《航空学报》2018,39(12):222308-222308
压电陶瓷叠层作动器的迟滞蠕变非线性特性严重影响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跟踪精度。针对其迟滞蠕变非线性补偿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动态补偿压电陶瓷叠层作动器非线性特性的自适应混合补偿控制方法,即迟滞蠕变前馈补偿与自适应滤波反馈补偿结合的前馈-反馈混合控制方法。采用改进的Prandtl-Ishlinskii(Modified Prandtl-Ishlinskii,MPI)模型对压电陶瓷叠层作动器迟滞蠕变非线性特性进行精细化建模,并得到其逆补偿模型进行前馈补偿。根据前馈补偿误差,采用自适应滤波反馈控制对输入信号进行实时调控,实现对压电陶瓷叠层作动器的迟滞非线性及lg(t)型蠕变特性的实时精确补偿控制。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前馈迟滞蠕变补偿,所提出的自适应混合补偿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压电陶瓷叠层作动器的迟滞补偿误差,极大提高了迟滞蠕变非线性动态跟踪精度以及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某型叶片控制机构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利用AMEsim软件对改进后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系统仿真结果与改进后系统的物理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航空遥感稳定平台可被应用于资源勘查、地理测绘等领域,可用于隔离载体飞行过程中相机的视轴抖动。由于装配等原因,稳定平台自身也会存在不平衡力矩、摩擦等干扰,这些干扰将影响稳定平台的视轴稳定精度。介绍了上述扰动对稳定平台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扰动的形成原因。为了抑制这些扰动对稳定平台控制精度的影响,在基于传统干扰观测器的基础上,设计了改进型干扰观测器并将其加入到了稳定控制回路中,以形成扰动补偿控制,并对改进干扰观测器的扰动抑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干扰观测器的稳定平台的扰动抑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算法,平台的稳定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吴梅  侯砚泽 《飞行力学》2008,26(1):68-70,74
针对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对延迟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将动态特性接近被控对象的参考模型作为前馈补偿器,从而改进系统性能的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补偿方法效果明显,且对不确定的延迟扰动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址接入协议,详细介绍了该协议,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协议相比,改进协议可以提供较高的信道吞吐量以及较低的平均报文时延、平均报文碰撞率和控制开销。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电动舵机伺服系统的鲁棒性,同时解决实际工作中电动舵机不确定负载引起的跟踪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指数趋近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率结合扩张状态观测器对负载扰动进行实时估计的电动舵机的伺服控制方法,给出了控制器设计方法和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滑模控制器相比,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变结构控制能有效提高电动舵机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20.
倾转旋翼飞机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转旋翼飞机的旋翼既要充当直升机飞行模态的旋翼,又要充当固定翼飞行模态的螺旋桨。为了研究倾转旋翼飞机的控制问题,建立了倾转旋翼飞机的数学模型。其中旋翼模型采用改进了的叶元法,旋翼诱导速度计算采用改进了的动量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可反映倾转旋翼飞机的基本特性,可对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