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为有效解决南京机场设施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机场二期建设即将全面开始,航站楼作为机场的重要设施,需要协调处理好旅客流、行李流及相应的信息流。行李处理系统(BHS)是航站楼内处理行李流的关键设施,贯穿于航站楼内的主要流程节点,并集成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功能性、复杂性以及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日前,虹桥机场公司航站区管理部联合携程公司,进一步优化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到达层行李提取大厅南北两侧咨询柜台,将其打造成开放式综合性的旅游交通问询柜台,为旅客提供更全面的旅游、交通信息咨询,以及免费充电、上网等服务。  相似文献   

3.
陈晓  宁永平 《民航科技》2005,(2):39-40,53
新近启用的青岛流亭机场新建航站楼采用了大量现代化、智能化程度都很高的设备和系统,其中集中安检系统更是全国第一个采用集中安检模式的机场。青岛机场新建航站楼出发大厅中值机柜台采用岛式结构,共设有三个值机岛,其中两个国内航班值机岛各设有一台集中安检机(EDS),另一个国际航班值机岛设有两台集中安检机(EDS),每个值机岛上所有值机柜台接收的旅客交运行李均通过该岛的集中安检机(EDS)进行检查。采用集中安检模式、使用集中安检机检查旅客的交运行李,对于机场候机楼的结构布局、流程设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流程中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4.
利用随机过程和排队论的基础知识,对爱尔朗排队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和参数求解,给出其在机场旅客航站楼中的应用范围。通过实例计算,研究单路排队和多路排队方式的区别,为航站楼值机大厅的旅客组织和面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推广排队论在航站楼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1系统构成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是主楼加长廊的前列式国内、国际综合型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800万人次,建筑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自上至下共设有4个楼层,分别为出发层、到达夹层,站坪层和地下机房。交通中心包括五星级酒店和地铁"机场线"换乘大厅。停车楼包括停车场及绿化草坪。T2航站楼公共广播系统使用了PEVAEY(百威)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用航空》2010,(2):45-45
2010年1月22日,首都机场T3旅客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在T3二层迎客大厅举行。 “T3旅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由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航站楼东区管理部经过了近一年多的时间策划、筹备而建立的一个综合性服务中心.它将向进出航站楼的旅客24小时开放,为出行旅客提供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7.
陈健 《机场建设》2006,(2):16-17
航站楼是当代最复杂的公共建筑之一,航站楼每年供数千万旅客使用,处理大量的行李和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航站楼是国家和当地政府通向世界的大门,是来自现代化社会的旅客和交流人员的中转站,是一个国家经济成功发展的标志和衡量尺度。航站楼的建筑设计无疑给建筑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对于卫星厅式航站楼而言,安检位置的分布区域不同会对旅客整体通行效率造成影响。为了探究安检布局位置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以卫星厅式航站楼为基础,构建基于Anylogic的不同安检布局位置模型。对构建完成的模型进行仿真,并利用排队人数、通过时间等数据来判断安检位置布置的影响。仿真实验的结果显示,卫星厅内安检可以从整体上减少旅客整个离港流程中的通行时间,但由于APM的集中到达性卫星厅内安检区域的排队人数也会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南京机场客流量的不断攀升,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在处理旅客托运行李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本文通过风险识别与控制的多种方法,将行李处理系统在运行中构成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行李处理系统(Baggage handling system,BHS)是对旅客托运行李进行称重、输送和分拣的一整套设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行李处理系统,主要包括112台值机柜台,8台离港行李输送线,一套自动分拣系统,8台  相似文献   

10.
航站楼内服务设施和旅客满意度的最佳组合受着很多条件的约束,包括服务时间、单位占用面积、资金费用等问题,结合动态规划的思想,运用多目标规划的知识对航站楼内服务设施和旅客满意度的最佳结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可用空域中,通过流量管理策略与进港航班队列优化相结合可提高机场运行容量。以终端区航路航线间隔和扇区容量为约束,通过合理分配机场终端区边界的进港口流量.以总进场排队等待时间最短为目标,提出了协同调配流量和机动分流两种新策略,达到提高机场运行效率的目的。以首都机场为例,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现状运行相比较采用的优化策略排队进场可使进场延误和等待时间减少,并使离场正常率提高8%左右。  相似文献   

12.
航站楼旅客流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仿真能够准确、形象地预知系统未来发生的情况,尤其在航站楼旅客流程这类环节多、不易更改的系统中,可以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以及给旅客带来的不便。文章提出了使用仿真优化航站楼旅客流程的方案,并使用实例说明。首先给出了ProModel仿真模型在航站楼旅客流程研究中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针对旅客流程耗时长的问题,使用SimRunner优化工具,通过两次优化,得出航站楼旅客流程的最佳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大型繁忙机场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导致的飞行流量与保障能力、机场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充分利用跑道系统资源,合理配置跑道运行容量,优化飞行流,建立非线性0-1整数规划模型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确定跑道配置优化序列,匹配进离场飞机流。模型综合考虑机场交通流、跑道配置转换容量折损、跑道容量包络线等约束,以优化区间内航班总延误最小为目标,用LINGO建模求解,使用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实现了跑道资源的优化利用,降低了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旅客步行距离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指廊型航站楼构型优化问题。通过分析航站楼构型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了不同旅客构成条件下两种指廊型航站楼的最优构型。  相似文献   

15.
机场安检服务资源智能分配及调度是提高机场旅客服务水平及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准确的机场安检旅客流量预测则是实现机场安检服务资源动态分配及调度的前提。以天津机场安检旅客流量的历史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机场安检旅客流量预测模型,并将该预测模型通过天津机场实际旅客流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场安检旅客流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可达90%以上,证明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很好地应用到机场安检流量预测中,为机场运营者动态调度安检服务资源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跑道容量评估是科学评价跑道规划方案、合理安排航班时刻、精准实施流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针对平行双跑道容量评估问题,分析了跑道容量影响因素,考虑到跑道分配、机型分配、起降类型分配、进离港点分配、航班流队列顺序等随机性,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变量随机性,按照离散事件系统原理,递归计算每个航班的起降时刻,通过统计1h内的航班数量获得容量值.以西安机场双跑道为例,针对现行的相关进近、独立进近、隔离运行3种模式,分别计算了跑道容量值.仿真计算结果显示,相关进近模式容量60架次/h,独立进近模式跑道容量为78架次/h,隔离运行模式跑道容量为52架次/h,平均每次仿真时间仅为1 min,说明方法效率较高.与2015年高峰61架次/h相比仅相差1个架次,计算结果说明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客车行李舱门的工作原理.对比了传统的与新式的行李舱门的结构,并提出了新式客车行李舱门的设计方案。根据运动要求确定出机构的主要尺寸参数,对AD杆进行受力情况分析,通过强度计算证实这种机构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姜鹏  郭栋  韩亮  李清东  任章 《航空学报》2020,41(z1):723776-723776
提出了一种多飞行器再入段时间协同弹道规划方法。首先,在纵向平面内规划满足航程与终端约束的纵向标称轨迹。随后,在采用轨迹跟踪律跟踪纵向标称轨迹的同时,运用考虑初始横侧向状态的多边界航向偏差角走廊策略控制飞行器的横侧向机动,以满足到达时间约束与终端约束,进而实现单枚飞行器到达时间约束下的轨迹规划。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飞行器的到达时间分布与飞行能力分析,给出了最小与最大到达时间的分析计算方法,并根据多飞行器协同再入的任务需求完成了协同飞行时间决策。最后,多飞行器协同再入与扰动条件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规划出满足到达时间与终端约束的协同再入轨迹,具备良好的计算精度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陈怀民  肖顺达 《航空学报》1992,13(4):215-221
本文着重探讨了飞机进入终端区域后理想速度剖面的生成问题,目的是通过执行理想剖面生成算法,达到对飞机进行精确的时间控制,消除等待时间,提高机场利用率,达到节省燃料减少延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A general performance index is developed for evaluating aircraft landing trajectories. The primary term in the index is the effect of noise on people residing near the air terminal. Other terms included are passenger comfort, fuel consumed, and the time spent in the near-terminal area. Models are developed for aircraft engine noise, passenger comfort,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bout a specific airport, and the aircraft flight behavior. While this performance index may be used in computing optimal trajectories, it is also useful for comparing nonoptimal trajectories which, for one reason or another, may be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Some examples of such comparisons are included through simulations of landing. The aircraft considered is a Boeing 7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