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航空   10篇
航天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发汗冷却技术为背景,采用D3Q19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程序,在孔隙尺度下研究了多孔介质结构对结构温度场的影响。针对球形颗粒堆积结构和随机结构这两种常用的多孔结构,分别计算分析了渗透率和固体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对于颗粒堆积结构,当颗粒规则排列时,其固体温度分布呈明显的阶梯状;而颗粒无规则排列时,固体温度变化趋势比较平稳,并且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渗透率增大,固体温度降低。对于随机多孔结构,随着孔隙尺寸减小,渗透率减小,固体温度升高。在0.3~0.5的孔隙率范围内,颗粒堆积结构和随机结构由于内部对流换热强度的不同,固体温度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跑道容量评估是科学评价跑道规划方案、合理安排航班时刻、精准实施流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针对平行双跑道容量评估问题,分析了跑道容量影响因素,考虑到跑道分配、机型分配、起降类型分配、进离港点分配、航班流队列顺序等随机性,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变量随机性,按照离散事件系统原理,递归计算每个航班的起降时刻,通过统计1h内的航班数量获得容量值.以西安机场双跑道为例,针对现行的相关进近、独立进近、隔离运行3种模式,分别计算了跑道容量值.仿真计算结果显示,相关进近模式容量60架次/h,独立进近模式跑道容量为78架次/h,隔离运行模式跑道容量为52架次/h,平均每次仿真时间仅为1 min,说明方法效率较高.与2015年高峰61架次/h相比仅相差1个架次,计算结果说明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外挂物分离特性研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外挂物分离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手段、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飞机无动力投放模型自由飞试验中,由于受载机螺旋桨滑流影响,模型与载机分离后发生滚转、难以保证水平飞行的问题,根据模型自由飞试验不同阶段的飞行特点开发了专用控制律,具备直接链、投放控制、失速尾旋3种控制模态。论述了控制律的设计过程,以及在模型自由飞试验中的应用情况。试飞结果表明,该控制律很好地解决了模型与载机安全分离和大迎角水平飞行控制问题,提高了模型试验动作精准度。  相似文献   
5.
6.
主要介绍了某增压压气机试验件结构设计,包括了重点考虑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法,以及试验件首次总装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该增压压气机试验件圆满完成试验验证,全面达到设计性能指标,填补了我国增压压气机设计技术的空白,为民用发动机的研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
正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是指采用三维编织技术获得具有整体结构的预制件,并通过一定的加工成型方法与基体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层合复合材料,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间性能更加优异,抵抗分层和冲击损伤的能力更强。然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实际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暴露于复杂的外部环境中,疲劳载荷和极端的温度、湿度、辐射等因素会使得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急剧下降,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这些因素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研究乘波体的气动性能和实用性,探究其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针对影响乘波体气动性能的外形几何参数、非设计状态、前缘钝化半径等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并对乘波体外形进行了优化改进。研究结果表明:乘波体的前缘曲线决定了其外形参数和气动性能,而前缘曲线受自由流面影响;非设计状态下,乘波体依然具有较理想的升阻比;前缘钝化处理使得乘波体下表面高压气流上泄到上表面,降低了乘波体的升阻比;外形优化使乘波体的实用性得到显著提高,并保持较高的升阻比;乘波体构型具有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外形设计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械反馈伺服作动器测试零位输出不稳定,测得位移量与实际测量长度存在误差等问题,原有的传统LVDT式位移传感器不能满足高精度测试需求,采用内置复位弹簧设计的新型位移传感器消除了连接部位间隙,提高了测试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无动力模型自由飞投放试验伞降回收的特点,提出了伞降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及关键点。针对挂飞阶段开伞机构易误触发、在模型失速/尾旋试飞过程中存在失控/改出后离地高度过低风险等问题,设计了双余度伞降控制系统和专用开伞控制程序。论述了系统设计方案与控制原理,以及在模型自由飞试验中的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伞降控制系统满足了模型自由飞投放试验伞降回收要求,提高了开伞可靠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