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精密可控微位移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位移器的静、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IP1型微位移器线性度可达0.12%,重复精度为0.01μm。还比较了IP1型和ELS1型微位移器的性能区别供应用选择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微动工作台的研制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而成的由电致伸缩微位移器为驱动元件的大范围高精度的微动工作台,该工作台采用电致伸缩微位移器直接驱动的柔性铰链机构,使其既可以在小范围内实现高精度的微动,又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宏动。同时还对工作台的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动、静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和实际测量系统。实验研究了逆压电效应型和电致伸缩型两种压电材料所构成的微位移器的性能。逆压电效应型微位移器位移线性度为0. 11%,重复精度±0. 01μm,电压-位移灵敏度约为1μm/100V。在200Hz频段内,幅频特性平直,相频曲线呈线性,相位滞后量小于25°;电致伸缩型微位移器的电压-位移呈非线性,所以位移量较大,对应电压500V时,位移约为12μm。微位移功能逆压电效应型适用于线性度要求较高的精密控制场合;而电致伸缩型则更适用于行程较大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柔性八杆对称联动定位机构及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柔性铰链为弹性导轨、压电陶瓷为驱动器,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纳米级柔性八杆对称联动定位机构,给出了其刚度公式和动力学模型,结合激光干涉仪微位移检测装置,设计并研制了微机控制的数字闭环控制纳米定位系统。实验表明:该纳米定位系统行程 10μ m,定位精度优于± 0.03μ m,定位分辨率 3nm,最大定位时间 40ms。  相似文献   

5.
大口径光栅是激光核聚变啁啾脉冲放大装置的核心元件,拼接方式是获得大口径光栅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一种宏/微结合的并联驱动式光栅拼接装置和有轴式旋转调整装置,角度调整精度可以达到0.2μrad,平动调整精度可以达到10nm。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啁啾脉冲放大装置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并使用动态信号分析仪对装置的动态特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放大装置的一阶固有频率可达30Hz。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静电驱动悬臂梁式微开关的非线性动力学简化模型,利用数值方法求解出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得到了动态吸合电压和开关吸合时间的关系,并详细分析了其动态响应中的非线性现象以及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的不同。计算结果表明,动态吸合电压并不是唯一的;随着动态吸合电压的增大,吸合时间逐渐变小;微悬臂梁的动态响应周期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动态临界电压低于静态临界电压,这些动态特性与静态特性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流变柔性微致动器所用的驱动电源,在理论上探讨了采用交流或直流供电方式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驱动电源的电路结构,然后针对驱动电源的关键技术做了分析,提出了稳定性补偿方案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变微致动器的分布电容对驱动电源的动态响应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应变片测量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位移的原理和设计思想,介绍了实验装置的结构,给出了实验结果,证明将应变片直接粘贴在压电陶瓷基体表面测量其位移的方法是可行性的;通过对压电陶瓷滞回特性的测定,提出了建立压电陶瓷的控制模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用于超精密平面磨削的新型微量进给装置并对其静、动态特性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位移分辨率为10nm,重复精度可达005μm。采用“速度前馈+PID”控制方法后,系统动态特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同步感应线圈炮发射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建立了考虑驱动线圈级间耦合的五级同步感应线圈炮的机电模型,运用轴对称线圈磁场的数值算法和微分方程算法编写了发射过程动态仿真程序,通过对给定系统发射过程的动态仿真得出了驱动线圈电流、电枢电流,弹丸所受推力、弹丸速度以及位移等重要参数的动态曲线,分析了系统发射过程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1.
微扑翼飞行器驱动机构的设计与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扑翼飞行器是一种新概念的飞行器,在应用技术上它超出了传统的飞机设计和气动力的研究范畴,同时开创了微机电系统技术(MEMS)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微扑翼驱动机构的设计、制作及其动态特性研究是飞行器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个静电驱动的胸腔式微扑翼机构,由于这种结构存在着强烈的静电和机械两个物理场的非线性耦合,因此系统的动态特性是非常复杂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系统奇点的存在与稳定性;在相空间中分析了无阻尼及有阻尼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特性;研究了初始条件和阻尼对临界拉入电压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在不同激励电压信号下系统的响应。所得研究结论对微扑翼驱动机构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及其在激光陀螺扫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与环形激光陀螺腔长调节原理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微机控制 0~ 30 0 V电压连续可调压电晶体驱动电源 ,并将其应用于自行设计的环形激光陀螺自动扫模系统。实验获得的扫模曲线表明 ,该驱动电源能够满足环形激光陀螺扫模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ANSYS软件采用顺序耦合法对静电驱动悬臂梁式微开关进行力电耦合分析,得出了微开关的动态响应特性,并指出了空气阻尼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微开关结构参数和其动态临界电压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动态临界电压略低于静态临界电压,由于空气阻尼的存在和静电力的非线性,系统的振动频率相对于其固有频率向下发生漂移,这些动态特性与静态特性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可进行动态微位移测量的激光微位移测量系统。该系统以多普勒效应为理论基础,以He-Ne激光器为光源,配置了判向变频系统、CCD视频信号的高速动态采集系统、微机处理系统及干涉图像处理软件包等,较传统测量方法其精度、误差、灵敏度及稳定度都有较大提高,并实现了微位移的全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15.
微扑翼飞行器驱动装置设计与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压电陶瓷驱动器和柔性铰链四杆放大机构融为一体,设计了结构紧凑的微扑翼驱动装置,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完成了微扑翼驱动装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采用拉格朗日方程来建立微扑翼驱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正弦驱动电压,微扑翼驱动装置可以实现稳定扑打运动,另外,采用标准正弦驱动电压,在某一频段微扑翼驱动装置能实现高效扑动,而且通过调整驱动电压幅度能够控制扑动幅度.该研究为微扑翼飞行器运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火工作动装置广泛应用于航天器上,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释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并转化为机械能输出做功,以完成预定程序动作。作为一次性做功的驱动装置,火工作动装置的动态特性与任务成败直接相关。自适应伸长型火工作动装置通过燃烧腔与动力腔两腔燃气压力的动态调整,以获得满足要求的输出性能。针对自适应伸长型火工作动装置的工作过程,考虑火药燃烧与活塞杆运动的强耦合关系、小孔节流等因素,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作动过程理论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对应的仿真分析模型,求解得到火工作动装置的腔室内燃气压力变化规律、输出性能等动态特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能够为火工作动装置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压电陶瓷微位移系统的定位精度,设计了一种以PA93高压运放器为核心的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大功率压电陶瓷驱动电源.重点阐述了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特性功能进行了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驱动电源具有精度高、输出电流大、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的特点.当压电陶瓷等效容性负载为3μF时,能在1KHz内实现0V~ 10V到0V~100V的动态放大,电压输出精度可达0.1mV.  相似文献   

18.
反推力装置负载特性是其运动机构及驱动作动器强度设计的基础,其中阻流门所受气动载荷及其应力分布计算是核心。以叶栅式反推力装置为对象,采用重叠网格方法实现阻流门和滑动整流罩的旋转以及平移运动网格划分,在STAR-CCM+软件环境下确定了流固耦合交界面的数据映射与交换关系,由此建立了反推力装置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对反推力装置在飞机降落时正常打开和起飞滑跑紧急终止时应急打开两种动态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随阻流门旋转,阻流门所受气动载荷与等效应力快速增加,并在旋转角度为50°附近达到最大,且在应急终止起飞状态下打开反推力装置,阻流门承受的最大气动载荷是正常打开过程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应用于微光机电(MOEMS)陀螺的微位移及角度控制致动器。它包括高灵敏度压电陶瓷组件和控制电路,具有对微镜进行微米级位移和角秒级角度精确定位的功能。建立并完成了该致动器的结构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提出了基于MOEMS技术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设计了液体静压丝杠驱动的超精密直线运动系统,完成了机械结构、控制系统装配与搭建;通过实验表明液体静压丝杠驱动的运动系统能够达到10nm运动分辨率(反馈分辨率5nm),具有良好的刚度特性、稳态特性以及动态跟踪特性,适合作为超精密加工设备的驱动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