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375篇
航空   1005篇
航天技术   216篇
综合类   118篇
航天   2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2 毫秒
21.
本文介绍一种亚超音速机翼最佳弯扭综合设计的计算方法,它应用了有限基本解方法。分别在亚超音速各选取一个设计点(M数和C_L),进行机翼弯扭设计,其目的是减小与升力相关的阻力。在此基础上,顾及亚音速和超音速这两个设计点的气动力特性,还要兼顾到飞机其它性能和结构上实现的可能性,进行机翼的综合设计。本文分别给出了亚音速最佳弯扭设计,超音速最佳弯扭设计和综合设计的计算结果。经过分析表明,计算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2.
钱瑞战  段卓毅  付大卫 《飞行力学》2006,24(2):86-88,92
为进行超临界机翼气动设计技术的飞行验证,将某教练机改装为飞行验证机,为此必须进行增升装置的重新设计。在保持原型机襟翼平面参数和运动机构不变的条件下,完成了验证机增升装置的气动力设计工作。风洞试验表明,改装成功的验证机增升装置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23.
王旭  张冬  王龙 《飞行力学》2020,(2):17-22
基于NACA0012对称翼型设计了前掠机翼、后掠机翼和平直机翼,采用CFD方法计算了3种机翼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通过压力云图和流线图分析了3种机翼的气动特性及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前掠机翼上表面的流动是由翼尖流向翼根,翼根首先出现分离,而后掠机翼上表面的流动是由翼根流向翼尖,翼尖首先出现分离,平直机翼由于受翼尖涡的下洗影响,翼根首先出现分离;在30°斜掠角下,前掠机翼形成了机翼前缘涡,表现出旋涡流态气动特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机翼之间的流动差异,有助于在飞行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气动布局。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光船的地面演示自由飞行试验中激光束扩展、光船相对激光束的倾斜和漂移等因素对光船飞行高度的影响,采用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表明,激光束的扩展将导致光船接收激光功率的减小,光船相对于光束的倾斜会影响激光的聚焦和光船推力方向,但光船的倾斜力矩不会在飞行过程中累积而使光船倾斜过大,而光船的漂移则会改变光船推力以及侧力的大小。光船飞行数值模拟仿真表明,在横向偏移扰动下,光船在没有达到最大可能高度之前将脱离光束从而失去动力。研究结果显示,减小光船的横向偏移和激光束的发散角可以有效提高光船垂直上升的高度。  相似文献   
25.
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主动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奇凯  陈桂彬 《航空学报》1991,12(10):453-458
 本文对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一小展弦比带外侧导弹的机翼颤振模型,模型具有外侧后缘控制面。依据该模型的全部动力特性和刚度特性,以最优控制为基础,采用动态补偿器方法,设计了两阶控制律。对该控制律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颤振临界速度提高了14%以上。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6.
一种以后掠75.7°薄三角翼为主要特征的典型航空航天飞行器模型,在激波管风洞马赫数为11.9和15.4两种条件下,攻角范围20°~50°,用模型自由飞方法测量了它们的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特性。相应的实验雷诺数分别为3.19×10~4和1.64×10~4,这两种流动条件均属于稀薄气流的滑流区。 实验结果表明在M_∞=11.9和15.4两种条件下,两种剖面外形模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均随攻角加大而递增,其变化规律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对马赫数并不敏感;但从体轴系来看,不仅两种模型的轴向力系数不同,而且因粘性干扰的缘故,同一模型A在M_∞=15.4时比M_∞=11.9时有相对较大的轴向力系数,但两者随攻角变化的规律一致,且当α>45°时接近牛顿值。此外,实验表明两种模型的压心系数随攻角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7.
Observational evidence of the 11-year solar cycle (SC) modulation of stratosphere temperatures and winds from the ERA-40 dataset is reviewed, with emphasis on the Northern winter hemisphere. A frequency modulation of sudden warming events is noted, with warmings occurring earlier in solar minimum periods than in solar maximum periods. The observe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fluence of the SC and the 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on the frequency of sudden warmings is noted as a possible clue for understanding their mechanism of influence. A possible transfer route for the 11-year solar cycle from the equatorial stratopause region to the lowest part of the stratosphere is proposed, via an influence on sudden warming events and the associated induced meridional circulation. SC and QBO composites of zonal wind anomalies show anomalous wind distributions in the subtropical upper stratosphere in early winter. Mechanistic model experiments are reviewed that demonstrate a sensitivity of sudden warmings to small wind anomalies in this region. Various diagnostics from these experiments are shown, including EP fluxes and their divergence and also the synoptic evolution of the polar vortex,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Some recent GCM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SC/QBO interaction are also described. They simulate reasonably well the observed SC/QBO interaction of sudden warming events and appear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ropical/subtropical upper stratospheric wind anomalies ar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timing of sudden warmings.  相似文献   
28.
Schunker  H.  Donea  A. -C.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99-102
We present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high resolution observations obtained with the Michelson Doppler Imager (MDI) instrument on the SOHO of two large solar flares of 14 July 2000 and 24 November 2000. We show that rapid variations of the line-of-sight magnetic field occured on a time scale of a few minutes during the flare explosions. The reversibility/irreversibility of the magnetic field of both active regions is a very good tool for understanding how the magnetic energy is released in these flares. The observed sharp increase of the magnetic energy density at the time of maximum of the solar flare could involve an unknown component which deposited supplementary energy into the syste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9.
提出了一种将柔性翼和刚性翼相结合的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新概念布局型式,通过与刚性翼微型飞行器的风洞对比试验研究了该新概念布局的气动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试验原理样机的飞行试验验证。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的新概念布局是可行的;与刚性翼微型飞行器相比而言,柔性-刚性混合翼微型飞行器具有更好的气动特性,对解决微型飞行器抗风稳定飞行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
基于仿生的大展弦比机翼结构布局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大展弦比直机翼的结构布局形式,本文借鉴自然界中的鱼骨与树叶的叶脉形式,利用有限元分析与满应力优化作为设计手段,对3种不同的结构布局形式(A构型、B构型和常规构型)开展基于强度、刚度以及质量条件限制下有关响应的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度的等质量条件限制下,“A构型”弯曲刚度最大,扭转刚度居中;“B构型”弯曲刚度居中,扭转刚度最小;“常规构型”弯曲刚度最小,扭转刚度最大。分析结果证明,机翼的翼肋布置应该“适当地”倾斜。最后给出3点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