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378篇
航天技术   74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提出一种新的雕塑曲面数控粗加工刀位规划方法。被加工曲面用多面体模型来描述 ,采用分层切削方法加工。在各切削层分别用一个参考平面与毛坯和曲面模型求交 ,根据各相交环之间的拓扑关系 ,求出有效加工区域 ,利用数控编程自动生成粗加工刀具轨迹 ,并进行干涉检查和修正。该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层切法加工雕塑曲面时不能处理岛中岛的难题。  相似文献   
62.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燃烧室设计中各项技术指标的相互制约,分析了第3、4代发动机燃烧室的技术特点和燃烧室设计及研究方法的新进展.较详细介绍了驻涡(TVC)、富燃-快掺混-贫燃(RQL)、双环腔预混旋流(TAPS)、多喷嘴单元体和陶瓷燃烧室,指出其适用性.主动燃烧控制中更为主要的是出口温度分布系数控制,长远研究应开发快速、灵敏、配置严格的油气管理系统.最后讨论了燃用液氢的可行性.建议应加快CCD与燃烧室目标设计相结合的研发过程.  相似文献   
63.
中国航改燃气轮机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论述了中国航空发动机改装燃气轮机的基本现状和应用前景,总结了航改燃气轮机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经验,探讨了中国自主开发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和途径。  相似文献   
64.
运载火箭测发网络是维系各型号运载火箭远距离测试及发射控制的重要国防基础设施,对测发网络流量进行异常检测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随着测发网络功能的拓展,其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而当前的安全检测主要依赖于基于异常特征库匹配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对一些新型攻击检测能力非常有限。本文结合运载火箭测发网络实际特点,针对以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为主的测发网络流量,设计一种新的基于固定数据包数目的流量图片样本生成方法,首次提出在测发网络流量异常检测问题上使用卷积神经网络,以原始网络流量作为输入,避开难以解决的人工特征集设计问题。通过测发网络真实网络流量数据进行实验,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召回率和准确率,验证了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5.
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紧凑、轻量化、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提出基于热管-风冷系统的新型冷却系统。设计了基于热管-风冷系统的电机结构,建立电机有限元热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该新型电机在额定功率和峰值功率下的温度场。结果表明:热管-风冷系统能有效地控制电机的温升。与水冷系统相比,无需水泵、节温器、水箱、管路以及其他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有利于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和高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66.
通常长寿命三轴稳定卫星都采用帆板式太阳电池阵进行能源供应,并使用太阳电池阵驱动装置使电池阵对日定向。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不断开发研制太阳电池阵驱动装置,以满足在大功率、小型化、适应恶劣环境等方面的特殊需求,经过几代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国内收集的相关信息和资料,通过介绍国际该领域的发展及对应需求的典型产品,尝试分析该领域中相应的应用、研究的重点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7.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传统软件开发有着很大不同.嵌入式系统具有内核小、专用性强、高时效性、高可靠性、目标平台复杂等特点,这就对系统设计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目前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尤其针对开发过程复杂,程序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sterel代码自动生成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Esterel语言来对目标系统进行建模,实现将同一个Esterel模型编译为多个目标平台的代码.通过操作系统(OS)抽象层的设计,使系统开发人员不用关心目标平台相关的实现细节,更加容易进行多目标平台程序设计,从而实现嵌入式系统的程序设计自动化.通过实验表明,Esterel模型可以正确、高效地编译为多目标平台的代码,实现目标平台代码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68.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5):652-665
There is a strong demand for Planetary Exploration Mobile robots (PEMRs) that have the capability of the traversability, stability, efficiency and high load while tackling the specialized tasks on planet surface. In this paper, an electric parallel wheel-legged hexapod robot which has high-adaption locomotion on the unstructured terrain is presented. Also, the hybrid control framework, which enables robot to stably carry the heavy loads as well as to traverse the uneven terrain by utilizing both legged and wheeled locomotion, is also proposed.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robot controls the multiple DOF leg for performing high-adaption locomotion to negotiate obstacles via Gait Generator (GG). Additionally, by using Whole-Body Control (WBC) of framework, robot has the capability of flexibly accommodating the uneven terrain by Attitude Control (AC) kinematically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legs like an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and by Force/torque Balance Control (FBC) equally distributing the 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 to maintain a stable body.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are employ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framework with the physical system in the planetary analog environments. Particularly, to smoothly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robot transporting heavy loads, the experiment of carrying 3-person load of about 240 kg is deployed.  相似文献   
69.
QR码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二维码,具有超高速全方位识读、编码字符广泛、能更有效表示汉字等特点。随着QR码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QR码的图像质量及安全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对QR码进行加密实现产品防伪是当前业界研究的热门话题。RSA算法是第一个能同时用于加密和数字签名的算法,也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公钥加密算法。针对QR码防伪的要求,提出了使用RSA算法对QR码进行加密的防伪技术。编码方首先使用公钥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产生密文信息,再用此密文信息生成QR条码。用户获得条码后,需要得到授权,才能使用QR码译码程序进行计算并获得明文,从而判断条码的合法性。经实验,测试效果良好,速度较快。该方法为生产企业提供了一种防伪新思路,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新型混合励磁电机技术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混合励磁电机是对传统单一励磁方式电机的发展,力求综合永磁电机和电励磁电机的优势和特点,有利于减少稀土永磁体用量、拓宽永磁电机调速及调压范围,在航空电源、新能源发电与驱动系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从励磁结构和磁路原理两个角度对混合励磁电机进行分类和阐述,系统总结了提出的新型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电机及并列式混合励磁电机的结构原理与运行特点,论述了基于转子磁分路机理发展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不同结构拓扑及其原理,给出了发电/电动运行控制的基本策略与方法。新型混合励磁结构拓扑及控制技术的研究为丰富和发展混合励磁电机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