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航空   88篇
航天技术   126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30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retro-GEO是指逆行(retrograde)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GEO),该轨道与GEO轨道高度相同或相近,但倾角为180°,安装在retro-GEO卫星上的巡视器可每12h对GEO带空间资产附近碎片环境安全预警。直接西向发射retro-GEO卫星存在地面测控和发射能耗较大的困难。基于平面四体模型,为降低设计变量敏感性,以近月点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了部署retro-GEO巡视器的月球借力飞行轨道设计模型,利用轨道动力学模型延拓策略,得到该类轨道绕月后返回地球飞行时长只能约为114.79h,该结论可用于求解该类轨道高精度轨道动力学模型解。  相似文献   
72.
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的高速撞击威胁着长寿命、大尺寸航天器的安全运行,导致其严重的损伤和灾难性的失效。为精确估计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高速撞击防护屏所产生碎片云对舱壁的损伤,必须确定碎片云中三种状态材料的特性,建立了碎片云特性分析模型,分别计算了柱状弹丸撞击防护屏所产生碎片云以及碎片云中弹丸和防护屏材料三种状态物质的质量分布。通过计算分析可见,弹丸以不同速度撞击防护屏所产生碎片云三种状态物质的质量分布是不同的,速度增大,液化和气化增强,对靶件的损伤小。而在速度小于7km/s时,碎片云以固体碎片的形式存在,对靶件的损伤大。  相似文献   
73.
广 《中国航天》2010,(8):10-11
<正>白宫6月28日推出了全新的美国国家航天政策。新政策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并重申要在2025年前派宇航员造访一颗小行星。这份14页的航天政策文件不只涉及奥巴马总统2月份提出的NASA新设想,即把美国载人航天的目标从重返月球转向造访小行星和火星,还触及对地观测、空间碎片和空间安全方面的未来需求。  相似文献   
74.
天基微小空间碎片探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空间碎片数量的不断增多,天基微小空间碎片探测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首先介绍了空间碎片在低地球轨道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它对于航天器的危害,然后介绍了国外微小碎片探测器的基本情况,并在这些探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探测器方案.这种探测器的传感器采用了新型的压电材料聚偏二氟乙稀(PVDF),使用了飞行时间法(TOF)准确测定空间碎片的飞行速度,以及快脉冲分析系统分析碎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75.
空间系绳碎片碰撞生存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系绳结构和几何尺寸对其在复杂空间环境中抵抗碎片碰撞的能力有显著影响.本文根据系绳-碎片碰撞模型和泊松分布,计算了双股系绳和带状系绳被碎片割断的概率,分析了太空碎片对系绳生存能力可能造成的影响.双股系绳是由两条平行系绳每隔一段距离打结连接构成,带状系绳可视为一种横截面为矩形的特殊单股系绳.首先对单股系绳被碎片割断的概率进行建模,然后构建双股系绳和带状系绳生存能力函数,最后根据空间碎片环境模型,对比分析具有不同结构、不同尺寸的系绳的生存能力.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单股系绳,双股系绳和带状系绳的生存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6.
空间翻滚非合作目标消旋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路勇  刘晓光  周宇  刘崇超 《航空学报》2018,39(1):21302-021302
大量残存太空的空间垃圾对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其进行主动移除已迫在眉睫。火箭末级、失效卫星等非合作目标已失去姿态调整能力,且长期在失控状态下运行,受太阳光压、重力梯度等摄动力矩及失效前自身残余角动量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翻滚运动。对翻滚非合作目标直接捕获存在碰撞风险,为降低风险系数采取消旋后再捕获是较为合适的方式。在对火箭末级、失效卫星等典型非合作目标运动形式及消旋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所提出的接触式及非接触式消旋方法,并对非合作目标翻滚运动测量及动力学参数辨识和消旋控制这两项消旋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本综述将为中国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7.
SDEEM2015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碎片高速撞击研究中心"十二五"期间发布的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SDEEM 2015)。该模型可实现LEO空间碎片环境描述,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以及地基探测结果仿真,还可输出LEO航天器不同轨道位置处空间碎片撞击通量随撞击方位角、撞击速度及碎片尺寸的分布规律,地基探测设备探测区域内空间碎片空间密度及通量的分布情况等信息。SDEEM 2015适用轨道高度范围为200~2000 km,时间范围为1959年—2050年,所考虑的空间碎片来源包括解体碎片、Na K液滴、固体火箭发动机喷射物、溅射物和剥落物。  相似文献   
78.
微小空间碎片的超高速撞击对航天器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撞击损伤机制,在"天光一号"装置上开展了Kr F准分子激光照射约束层靶产生高速飞片的实验研究,利用成像速度干涉仪(Imaging-VISAR)对飞片自由面速度进行诊断。采用1.9 J准分子激光将10μm的Al飞片加速至12 km/s,且整个过程为准等熵加载。研究结果表明准等熵加载下激光能量转化为飞片动能的效率(达39.4%)比冲击加载要高得多,飞片速度也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9.
对一种利用人造粉尘清除空间碎片新方法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地轨道的空间碎片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碎片数量已达到历史最高值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行主动碎片清除十分必要.利用粉尘主动清除近地轨道空间碎片是一种主动碎片清除的新方法.本文基于此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单颗碎片与人造粉尘作用的基本假设和机理模型,并对其作用进行定量计算分析;结合碎片的空间密度分布,对该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定量估算,得出一些基本分析结论,有助于对新方法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80.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空间碎片的清除策略是实现地基激光主动清除厘米级空间碎片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制定有效的清除策略,首先对在碎片轨道不同位置上速度分量的变化对其新轨道近地点高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明了3种不同速度分量变化的降轨效果的差异;然后结合地基激光的几何和物理特性,推导了确定有效变轨区域的约束条件;最后据此提出了地基激光以连续脉冲变轨方式清除空间碎片的通用策略,并通过仿真实验,实现了利用地基激光清除空间碎片的目的,也验证了该清除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