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290篇
航天技术   94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1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大规模、高强度、海上待战的作战模式下,海军导弹武器装备的高效及时补充,对于作战部队战斗力的恢复和持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时效性和经济性原则,围绕保障关系的决策建立辅助决策模型,帮助指挥员快速地、科学地确定保障关系,为制定精确、快捷、高效的保障方案提供辅助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并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2.
为了获得微相分离对宽温PBT叠氮聚醚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用红外光谱分析法(FT-IR)和动态热力学分析法(DMA)研究了PBT叠氮聚醚弹性体产生微相分离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用调节硬段含量、交联参数的方法调控其微相分离,控制适当的微相分离程度可显著改善推进剂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醇扩链的弹性体体系中,当硬段含量约为15%时,弹性体发生相对最大比例的微相分离,体现出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微相分离的调控可获得宽温范围内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的叠氮聚醚推进剂用粘合剂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3.
针对椭圆内锥几何约束下激波的非均匀汇聚问题,利用高超声速等价原理,将三维定常椭圆内锥激波转化为二维非定常椭圆内收缩运动激波。根据激波动力学原理,发展出一种既能得到非定常激波面演变过程及参数分布,又能沿着激波面追踪扰动传播过程的“波面-扰动追踪法”。该方法不仅具有快速预测激波非均匀汇聚及其演变过程的特点,而且有助于揭示激波面从连续弯曲演变出间断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初始沿周向强度均匀,而几何形状偏离轴对称的椭圆内聚激波受到自身产生的非均匀“Shock-Compression”扰动,在向中心汇聚的过程中,激波强度非均匀性出现且不断加剧。由于长轴附近的激波面曲率大,激波强度增长得更快。而激波强度的非均匀性会导致扰动的聚集,使得原本连续光滑的激波面出现间断,进而将初始长、短轴附近的激波面分割为强、弱两对激波段。增大长短轴比,椭圆激波的非均匀性演化更快,激波面更早地出现间断。利用“波面-扰动追踪法”对椭圆激波汇聚过程进行分析,为解决三维定常内锥激波的非均匀汇聚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4.
需求主导制造市场和市场国际化导致了新一代制造策略───灵捷制造。本文研究了其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和基本原理,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5.
SiC/Al复合丝的耐蚀性和高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果表明,SiC/L_6和SiC/LF_6复合丝在真空中加热至600℃和在空气中400℃暴露144小时,以及在蒸馏水和5%NaCl水溶液中浸泡15天后,其强度保留率大于87%,证明SiC/Al复合丝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高温稳定性,用气相层析仪和发射光谱分析了腐蚀气体、溶液和白色沉淀,初步确定其反应机理是电化学腐蚀。与C/Al复合丝相比,SiC/Al腐蚀速度缓慢,纤维—基体界面损伤极小。  相似文献   
116.
钛在波音777上的新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7.
大迎角风洞试验技术是先进高机动飞行器研制必需的关键技术。气动中心发展的高速风洞超大迎角试验技术 ,包括大迎角机构、模型、天平等。 1 .2m风洞超大迎角试验结果与 2 .4m量级的大风洞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试验精度基本达到了××标准对小迎角试验精度的要求 ,表明 1 .2m风洞超大迎角试验技术研究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8.
采用碳氢燃料冷却壁面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常用主动冷却方式。为减轻主动冷却通道结构重量、提高冷却效率,本文探讨了以网格结构为填充的新型通道,从结构轻质化、流动特性及综合传热能力等方面与常规矩形主动冷却通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由错排网格填充的冷却通道结构综合性能最佳,其减重效果达39.93%,壁面温度显著下降,且努塞尔数最高达到光通道的2.156倍。从流动传热机理分析可看出,网格前缘冲击效应形成的马蹄涡和后缘附近发卡涡结构对强化传热贡献最大,扰动边界层和激发湍动能也是强化传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9.
防风工程对风特性及铁道车辆横风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以现场实测和风洞及水槽模拟实验结果为依据,论述了不同类型不同高度的挡风墙及铁路路堤对大风特性和车辆横风气动特性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20.
电脉冲除冰系统是保障飞机在结冰气象条件下安全飞行的一种机械除冰系统,它具有高效节能、稳定性好、通用性强等优点。国外研究机构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针对电脉冲除冰系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为研究不同因素对电脉冲除冰系统除冰效果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了简单翼型前缘结构以及 NACA2414、NACA2428、NACA2407等多种 NACA 翼型前缘结构的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提出了基于除冰率的系统除冰效果评判准则。基于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仿真,分别研究了不同幅值脉冲力作用下,脉冲力作用位置、翼型几何形状以及脉冲力作用序列对系统除冰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为达到相同除冰效果,采用对称双脉冲作用所需的幅值明显小于单脉冲作用;相同工况下,相对厚度较小的翼型前缘除冰效果较好,且同一翼型的下翼面的除冰效果略好于上翼面的除冰效果;通过适当调整脉冲触发顺序,可以达到或接近通过单纯增加脉冲载荷所达到的除冰效果。本文通过仿真计算,提炼了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除冰效果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了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优化方向,为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