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洪都科技》2000,(1):49-49
铝合金的熔炼方法、熔化炉和熔炼工艺的选择,主要依据是否能提供纯净优质的合金液.降低熔炼过程中的金属损耗,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及减少废气排放等。  相似文献   

2.
一种铝合金换热器真空钎焊新工艺最近在航空航天部六○九所试验成功,并通过了部级鉴定。 该项工艺采用微机多点测温、控温技术和分区加热对旧式真空钎焊炉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控温自动化,提高了控温精度(±1℃)和炉温的均匀性(温差小于3℃);并通过一系列工艺试验,得出了合理的钎焊过程热循环曲线、焊接工艺参数和最佳的加镁量等,同时设计了适用的焊接夹具。从而使铝合金钎焊技术达到了工程化应用要求,成功实现了铝合金换热器芯体的钎焊。该项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使合金换热器钎焊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首次用于国产飞机换热器生产。  相似文献   

3.
普通塔式反射炉的热效率很低(一般小于20%),为了提高热效率,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炉型,尤其是铝合金车轮产量很大的企业,大部分对熔化炉进行了改造,使用新型、高效、节能的塔式连续熔铝、保温炉。在铝车轮行业内有进口的、组装的、国内研制生产的,各企业要按照自己的批量大小及经济力量进行综合考虑。选用连续式高效节能的熔铝、保温炉后,多家企业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连续式熔铝、保温炉采用高温、高速热流直接冲击被加热的金属,使之冲破材料表面上妨碍热交换的空气膜,完成高速对流方式加热,从而明显提高了热效率…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智能控温系统的设计思想、电路特点、典型智能电路及其性能,以及智能控温系统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编者按:本文作者于1998年12月获得了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选的1998年度“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研制的智能控温系统通过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民航总局科教司组织的技术鉴定,控温精度达到±0.1℃,可靠性强,操作简便,具有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箱式热处理加热炉采用双表控温时控温热电偶位置选择、超调原因及防止超调的措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位式控温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控制功率大。大多数热处理炉都采用这种控温系统。但是,位式控温波动大,控温精底低。在位式调节仪表上加入校正环节可提高控温精度。钢铁研究院热工室马竹悟把他对这方面的研完成果发表在1959年第2期《仪器与实验技术》上。他采用两个时间常数不同的、与电炉同时加热的、正反串热电偶作为校正环节,来校正控温系统的惯性滞后而减小炉温波动(图1)。  相似文献   

7.
在辽宁省国防工办的组织领导下,我厂与本地区有关工厂一起搞三结合会战,试制成功了三相高温盐炉可控硅自动控温装置,与一般控温设备相比,其控温波动幅度较小,安全可靠,噪音小,也避免了用交流接触器易于连闸跑温的事故,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蜡式自驱动温控阀的在轨卫星热控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航天器热控系统的控温适应能力,介绍了一种基于蜡式自驱动温控阀的卫星单相流体回路热控方法,提出了蜡式自驱动温控阀控温和机械泵、蜡式自驱动温控阀联合控温两种控制策略.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蜡式自驱动温控阀、热源载荷以及辐射器等部件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计算了某卫星在轨飞行中外热流周期性扰动和电气设备热耗阶跃扰动下该热控系统的温度动态特性,分析了两种控制策略的控温效果.结果表明:机械泵、蜡式自驱动温控阀联合控温既能利用蜡式自驱动温控阀的优势,达到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以及减少能源消耗,又能够克服蜡式自驱动温控阀的温度限制以及稳态误差等不足,实现回路系统的精确控温.   相似文献   

9.
电烘箱在工厂使用十分普遍,一般都有一套自动控温装置,即便如此,跑温事件还时有发生.如何提高烘箱控温的可靠性,减少或避免跑温,在工厂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根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将电烘箱由一套系统控温改为两套独立、主触点串联的双系统控温,能大大提高烘箱控温的可靠性,降低跑温概率.根据此原理改装的两台烘箱,经多年实际使用的考验,效果良好.本文介绍其中一台烘箱的改装电气原理.  相似文献   

10.
以隔热瓦、氯化锂相变复合材料、硝酸锂定形相变复合材料和季戊四醇定形相变复合材料为原料制备了隔热-相变复合热防护构件及其纯隔热对比样,采用快速升温单侧加热装置测试了其在1 200℃下的长时热防护性能。结果表明,相同加热时间7 650 s,复合热防护构件及纯隔热对比样的背温分别为222.3、644.0℃,复合热防护构件的隔热能力更强。在相近背温条件下,复合热防护构件背温199.5℃时,其控温时间为6 780 s,而纯隔热对比样背温199.7℃时,其控温时间为3 135s,复合热防护构件的控温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1.
半固态2618铝合金二次加热及成形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阻炉加热的方法对喷射沉积法制备的2618铝合金进行了二次加热实验,观察了显微组织的变化;并通过电阻炉加热、半固态挤压铸造的方法成功地试制了摩托车零件。  相似文献   

12.
A357铸造铝合金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TA357铸造铝合金在室温及150℃高温条件下拉伸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A357-T5铸造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略好TA357-T6铸造铝合金;相反,150℃高温条件下,A357-T6铸造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略好于A357-T5铸造铝合金。铸造缺陷主要是空穴或氧化铝及氧化硅沉积物。  相似文献   

13.
A357铸造铝合金拉伸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357铸造铝合金经T5/T6热处理后在室温条件下的拉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A357-T5铸造铝合金的力学性能略好于A357-T6铸造铝合金。A357铸造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A356铸造铝合金。拉伸断口分布铸造缺陷、韧窝及二次裂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时间、接触方式等因素对7A04-T6包铝及去包铝合金与橡胶抗老化涂层接触腐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铝合金与橡胶抗老化涂层接触的紧密程度都是铝合金腐蚀的显著影响因子;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与橡胶抗老化涂层紧密接触会加剧铝合金腐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A357-T6铸造铝合金在室温大气中正弦交变载荷下,应力比分别为r=-1,0.05和0.4时的疲劳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357-T6铸造铝合金的疲劳强度随应力比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疲劳极限分别是,应力比r=0.4时约为135MPa;应力比r=0.05时95MPa;而应力比为r=-1时70MPa.疲劳裂纹发生于试件表面或次表面铸造缺陷.裂纹沿着树状晶边界扩展.  相似文献   

16.
7075铝合金在超塑处理和拉伸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70 75铝合金在超塑性预处理和拉伸过程。结果表明 ,合金经过固溶处理炉冷→轧制预处理后 ,形成 1~ 2 μm的胞块组织。在超塑拉伸过程中胞块发生回复和再结晶 ,形成细晶组织 ,使合金获得优异的超塑性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对 7A60超高强度铝合金的流动应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合金流动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确定了该合金流动应力对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敏感,对应变的变化不敏感。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是影响该合金流动应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也是变形工艺控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新淬火态硬铝合金蜂窝面板的残余应力与力学性能在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下的变化规律,以退火态2A12硬铝合金薄板为对象,设计了在不同的试件取样方向、加热温度、转移时间、介质水温下的淬火正交试验,并测量试件的力学性能和长度方向上的残余应力等考核指标。通过对薄板微观组织的观察及试验中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对于新淬火态2A12硬铝合金薄板,水温变化对铝合金薄板的指标影响最为显著,而微观组织中的GP区和过渡相的相互作用对薄板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在兼顾各指标的情况下,对正交试验中所采用的工艺因素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含缺陷结构断裂评定的COD设计曲线与净截面屈服失效判据,对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结构进行了工程临界评定(ECA)。分析了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焊核区、热机影响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的临界裂纹尺寸,确定了不同载荷水平下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结构的表面缺陷容限,并对特定内压下2219铝合金运载火箭贮箱筒段搅拌摩擦焊纵缝进行了ECA评定,为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结构的断裂控制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前进边热影响区为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断裂控制的关键区域,特定内压条件下给定的表面缺陷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20.
飞机服役环境当量加速腐蚀折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依据飞机服役机场地面环境谱与腐蚀损伤等当量原则,建立了环境加速腐蚀当量折算关系,给出了飞机结构主要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的当量折算系数α及HR-α、T-α曲线。依据建立的当量折算关系编制的加速环境谱,对飞机铝合金构件进行加速腐蚀试验研究,得到了温度(T)、相对湿度(RH)对环境当量折算系数的影响规律,为飞机结构防腐控制及日历寿命研究提供了工程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