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企业本质被界定为不完备要素使用权资本化交易合约履行的过程,从价值角度可以描述为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一个不完全契约组合。正确认识企业本质是探讨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的关键,会计分析必须从企业资本有机构成角度来衡量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2.
实现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这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经营管理思想。笔者根据沈飞公司的实践,对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推动企业制度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知识的四个维度与企业控制权分享及制度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的四个维度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控制权有着内在联系。比较同类知识在同类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中的分布程度,知识密度与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控制权力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比较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不同类型人力资本中的分布程度,知识强度与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控制权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当控制权所需知识的专用化程度较高时,选择“把控制权交给拥有知识的人”,可以激励专用知识的供给,提高决策效率;当不同类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并且这种互补的知识作为组织化的资本,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时,不同类型人力资本联合分享企业控制权的制度安排是比较有效的;拥有高程度默会知识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其实际拥有的控制权力大于掌握低程度默会知识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而其中掌握认识类的高程度默会知识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居于企业控制权的顶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知识沿四个维度的变迁,是企业制度由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变迁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信托作为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为什么信托能够作为企业的组织形式;二是信托作为企业组织形式经历了由盛而衰,然后再度崛起的过程,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法经济学的视角观察会发现,信托与公司在资产分割及其所导致的债权人模式上是没有区别的,这奠定了信托作为企业形式的基础;而以企业理论观察,就会发现信托与公司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上的不同,即信托将控制权安排给了人力资本所有者,而公司则是将控制权安排给了非人力资本,这一不同导致了两者在治理结构与应用范围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战略,原意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 和指导,在企业管理领域它特 指围绕企业资源、产品、业务和市场等进行的长远安排,体现了企业的能力和关系整合,表达了企业对未来的期望。有关研究发现,有战略的企业比没有战略的更容易成功,因为面对日趋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战略实施可以使企业以不变应万变,集中有限资源、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从而取得良好的竞争结果和经营业绩。 对航油企业来说,战略管理还是一个新课题,但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市场竞争,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航油企业应尽快着手开展这项工作,为…  相似文献   

6.
技能型人力资本是创新型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类型,技能型人力资本决定着新技术向新产品的转化,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在技术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必须建立和完善针对他们的激励制度.提高物质待遇、加强培训、参与管理、精神激励是技能型人力资本激励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本营运主体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营运主体是企业家,由于地方政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其经济行为对我国国有资本营运过程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制度创新与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也就成为现阶段改善国有资本驼绩效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严重枯竭,使得绿色创新成为企业提高效率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短期内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从长远看更能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然而,作为企业内部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环境伦理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文章依据自然资源基础观理论,建立了企业环境伦理、绿色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联系。对一组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适度中介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内部高水平的环境伦理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而绿色创新作为中介因素,是企业环境伦理转化为企业绩效的有效路径;此外,桥接机制在企业通过绿色创新获得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解释了企业如何将绿色思维转化为实际成果,为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管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绩效反映了企业新业务开发的数量与质量,对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尤为重要。在经济、科技、信息全球化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调查,发现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家商业和技术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积极正面作用,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职工教育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初步对策,认为要提高现代职教工作的水平,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岗位培训制度,要完善和加强在岗职工的学历教育和继续工程教育,要建立和健全“三高”人才培养制度,这样,企业驾驭市场竞争的能力才能得到足够的加强。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部地区某市130家样本企业多年的数据,研究了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比分析发现,与理论上认为产权改制能够提高企业绩效的观点不同,样本地区国有企业改制虽然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规模和产值,但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完善大型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经济两股激流冲击下,大型国企迫切需要进行不断的适时的自身完善,顺应政府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实践中有所作为."运行有序、效益显著、文化先进、科技领先、环境优美、奉献社会"是大型国企现代企业制度产生效果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实施多元化经营来提高经营业绩成为大多数企业追求的成长战略。然而,自多元化的概念被提出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关于多元化程度与经营业绩的关系仍无定论。文章从理论的角度,对多元化程度与经营业绩关系进行了文献回顾与评述,以期为中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初见成效,但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由于国有企业存在“多重代理”关系,导致国有企业“监督监督者”的机制难以建立。在分析一般企业制度中“监督者”和“监督者的监督者”机制的基础上,论证了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难题。国有企业不能照搬西方的企业制度,建立形式上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应在完善其他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对现有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将其在量上减少到必要的限度;治理机制上借鉴德、日经验,构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管理”机制,让劳动者介入企业的监督管理,成为“监督者的监督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民营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文章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中小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个性化的企业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产权要具有可交易性。对资不抵债、无规模效益、重复建设、资产闲置的国有企业实施出售、兼并、股份转让等产权交易 ,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完成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在产权交易过程中 ,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应充分注意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的资产定价、资产有价证券化、资本市场及产权交易效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企业是构成现代社会经济的细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它既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及各种污染物,对社会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这些负面影响,树立社会责任感,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技术股份化作为技术商品化、资本化和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技术创新者获取创新收益的重要渠道和方法,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促进技术创新功能,也是企业产权改革中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与资本和产权有关的技术成果资本论、人力资本论和产权分享论等,构成了技术股份化的理论依据;而正确选择技术股份化的股权形式、科学规范技术股份的市场交易、优化配置技术股份的权利与义务、合理确定技术股利的支付方式等,则是实现技术股份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对我国轿车制造业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并没有给中国轿车产业带来实质性的提高,反而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牵制合资公司的产品开发,从而导致了中国轿车产业越来越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跨国公司牢牢把持配套采购权,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受到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排斥。跨国公司在我国轿车市场的扩张所带动的主要不是中国的关联企业,而是外资企业。在中国企业与外方合资过程中,原国有企业研发力量被阉割、肢解、解散。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通过合资引不进轿车开发的核心技术,技术溢出也决不会自动形成产品开发上的技术能力,所以把通过合资生产所带来的技术知识转化成为中国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的技术能力,更需要中国企业自身的学习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