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消除现有脉冲爆震发动机对外部脉冲起爆装置的依赖并提高脉冲爆震燃烧室工作频率,提出了一种多个爆震室封闭串联的多管燃烧室方案,通过管间的射流传递实现爆震室内的快速短距离起爆。实验结果表明,多个爆震室间可以实现逐级射流起爆,并且可以实现快速起爆,起爆所需要的时间约为1.0~1.2ms,起爆距离约为500mm,远远小于火花塞直接点火时的结果。弱火焰射流可以通过逐级增强的方式最终在下游某个爆震单元内形成爆震波。单个爆震室内射流进入和射出的时间问隔可以达到1.2~1.5ms,大约需要8个爆震单元才可能实现爆震波的封闭串联传播: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高温来流下气/液两相多循环U型脉冲爆震燃烧室(U-PDC)的燃烧特性,使用汽油/空气为燃料和氧化剂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来流温度为373 K,U-PDC能够在15~38 Hz范围内稳定工作,且随着工作频率提高爆燃向爆震转变(DDT)距离缩短;在室温条件下、工作频率为15~25 Hz时,未能形成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瞬态等离子体点火起爆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可行性,设计了适用于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瞬态等离子体点火器,并对瞬态等离子体点火和火花塞点火的放电过程进行了对比,瞬态等离子体点火器具有更大的点火面积。在此基础上,以甲烷气为燃料,对瞬态等离子体点火和火花塞点火的爆震起爆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点火起爆过程引发爆震所需的爆燃到爆震时间和距离比火花塞点火起爆过程缩短了64%和22%。   相似文献   

4.
液体燃料脉冲爆震发动机点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牧  严传俊 《推进技术》2009,30(6):709-716
目前脉冲爆震发动机的起爆主要采用爆燃向爆震转变的方式实现,而爆燃波发展缓慢,消耗了循环周期的很长一段时间。为缩短爆燃向爆震转变的时间和距离,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蒸发管点火系统,用蒸发管对两相混合物进行预蒸发,在预燃室内点火形成火焰射流进入主爆震室,实现主爆震室内两相混合物的快速短距离起爆。热态实验在内径120mm,长2500mm的爆震室上进行。与火花塞直接在主爆震室点火相比起爆时间可以从12.5ms缩短到2~3ms,起爆距离可以从1350mm缩短到775mm。预燃室长度和个数对起爆过程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长度和个数的增加都有利于爆震波的起爆。  相似文献   

5.
点火能量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以汽油-空气为推进剂的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了点火能量及工作频率对发动机点火-起爆时间和发动机推进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点火能量的提高,点火-起爆时间逐渐减小,脉冲爆震发动机平均推力逐渐增加。随着发动机工作频率的提高,点火-起爆时间也逐渐减小,发动机稳定工作的最佳油气当量比减小,发动机平均推力接近线性增加;但是点火能量对发动机点火-起爆时间的影响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空桶型旋转爆震燃烧室内爆震波的建立过程及工作特性,分别采用火花塞点火、垂直预爆震管点火和切向预爆震管点火,实验研究了不同点火方式下的爆震波起爆和稳定传播特性。喷注器采用环缝-喷孔对撞式设计,燃料和氧化剂分别为乙烯和富氧空气。结果表明,在空桶型旋转爆震燃烧室中,3种点火方式均可成功起爆并获得稳定传播的爆震波,点火方式对旋转爆震波的传播方向影响较小;与火花塞点火相比,垂直预爆震管点火和切向预爆震管点火均能拓宽旋转爆震燃烧室的稳定工作范围;在氧化剂供给流量和当量比相同的条件下,点火方式的改变并未影响旋转爆震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使用预爆震管点火时,旋转爆震波的建立时间较火花塞点火短,且呈现出更小的离散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热射流点火对爆震管内火焰加速及爆震波触发的影响,运用34步26组分丙烷基元反应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获得了5种不同的热射流发生器几何结构下的爆震管内火焰传播规律及缓燃向爆震转捩(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DDT)的时间与距离.结果表明:爆震管中湍流在火焰加速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在爆震波触发阶段激波与火焰相互作用占有主导地位.根据DDT过程的定义,得到DDT时间在1.4~2.0ms之间,同时发现热射流发生器长度为150mm,热射流发生器孔径在8mm时DDT时间最短,热射流发生器长度及孔径对DDT距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旋转爆震发动机爆震波建立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磊  王栋  裴晨曦  马虎  杨成龙  武晓松 《推进技术》2016,37(10):1801-1809
为了深入研究旋转爆震发动机爆震波建立过程及形成机理,采用小能量火花单次点火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旋转爆震发动机起爆实验。发动机采用环缝-喷孔对撞式掺混方式,燃料为H2,氧化剂为空气,实验成功起爆旋转爆震波,并连续旋转稳定传播,爆震波传播频率为5.09~6.45k Hz,传播速度为1286~1644.8m/s。在发动机稳定工作过程中,集气腔与燃烧室相互影响,二者处于平稳的动态平衡。其次,通过对旋转爆震波起爆过程详细分析发现,点火形成的初始火焰在环形燃烧室经历一个类似DDT的火焰发展过程,成功转变为爆震波,且从点火到爆震波建立之间的火焰发展传播过程和时间间隔均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此外,为验证小能量火花点火的可靠性,还进行了小能量点火重复性实验,发现在稳定工况条件下采用小能量点火成功率最高可达100%,各组旋转爆震波传播速度在1440m/s附近波动。  相似文献   

9.
弯曲方管内爆燃向爆震转变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玮  邱华  范玮  熊姹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8):1796-1801
为缩短爆震管轴向尺寸,采用曲管爆震管替代直管爆震管.基于弯曲方管实验器,进行了二维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点火位置、点火能量及弯曲段曲率半径对爆震波形成及传播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爆燃向爆震转变(DDT)时间随弯曲段曲率半径增大而减小,DDT距离在弯曲段曲率半径最大时达到最小值;点火能量越大,爆震管内激波强度越大,DDT时间越小;在距离爆震管进口300mm处点火时,爆震管内爆震波压力峰值最大,DDT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0.
点火方式对旋转爆震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磊  王栋  李飞  马虎  杨成龙  武晓松 《推进技术》2016,37(11):2193-2200
为研究并改善旋转爆震发动机的点火-起爆性能,进一步深入了解点火方式对旋转爆震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采用小能量火花点火装置、高能量火花点火装置、爆震管三种点火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旋转爆震发动机起爆实验,发动机采用环缝-喷孔对撞式掺混方式,燃料为H2,氧化剂为空气。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点火方式下旋转爆震发动机的点火起爆性能及点火方式对发动机工作特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点火方式均成功起爆旋转爆震波,并周向稳定传播。通过对旋转爆震波起爆过程详细分析发现,不同点火方式引燃的不同初始状态的火焰均需在环形燃烧室经历一个类似DDT的火焰发展过程才能成功建立爆震波,且火焰发展过程的时间间隔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但总体来看爆震管点火时爆震波建立时间较其他两种点火方式短。此外,该工况条件下三种点火方式起爆发动机时其工作状况可重复性均可达100%,稳定工作过程中的传播特性与点火方式无明显关系,爆震波传播频率较为稳定,在5437~6440Hz波动。  相似文献   

11.
纪秋颖  李稑  赵元修 《推进技术》1989,10(2):48-51,75
用CO_2激光点火试验设备,对Al KClO_4点火药进行点燃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点火热流密度的增大,点火延迟时间减小.说明点火热流密度是点火药点燃性能中非常重要的控制量.点火药密度越小点火延迟时间也越小.在点火药主组分中加入少量固态硫作为粘合剂,会使点火药的点燃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NEPE推进剂激光点火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O2激光点火系统,研究常压下NEPE推进剂中AP在点火过程中的作用,以及AP的表面积,燃速催化剂,初温,热流密度等因素与点火延迟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HMX相比,AP是缩短点火延迟时间的主要因素,初温对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热流量的大小,存在着所谓的“拉平效应”。而降低AP粒度,提高AP表面积,在初温大于15℃时,有利于缩短点火延迟时间,而在小于15℃时则相反,适当的添加燃速催化剂也有利于缩短点火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13.
脉冲爆震发动机爆震室起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的概念、工作原理,分析了爆震燃烧的特点和起爆方法,研究了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存在的爆炸极限,分析了应用爆炸极限理论引发爆震的可行性。设计了航空煤油和空气作为起爆能源的爆震室,为了提高爆震成功率,爆震室油气混合气按照爆炸极限混合。定量计算了化学恰当比的航空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以及爆震室最终温度和压力,分析了反应混合物浓度和起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林国华 《推进技术》1996,17(5):63-67
针对影响催化点火的关键性因素,研究了一种简易可行的自激式催化点火装置。该装置采用具有高电阻的催化床,直接通电加热,从而大幅度降低来流混气的点火温度,降低点火能耗及缩短点火延迟期,可作为冲压发动机和涡喷发动机的辅助点火装置。  相似文献   

15.
1引言掺水燃烧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少量水的加入可以同时降低NOx与碳烟颗粒的生成,而不影响其燃烧效率,但也有掺水后着火时间变长的问题。燃烧过程是决定燃烧效率与排放物生成的关键过程,催化重整反应能够有效地缩短掺水燃料的着火时间。同时催化反应能够产生少量的氢气  相似文献   

16.
固液混合发动机多次点火启动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固液混合发动机(以下简称混合发动机)多次点火启动和关机的技术方案和试验研究情况,测量了混合发动机的性能数据,对影响混合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发动机可以实现多次点火启动及关机,且启动及关机的次数、时间间隔等可随意调节。  相似文献   

17.
爆震波多管点火特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爆震波多管点火的同步性能、多次点火重复性能以及点火火炬性能,组建了氢氧爆震波多管点火实验系统。采用氢气和氧气为工质,常温供气压力0.10.5 M Pa(表压),混合比1.87.2,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爆震波点火技术可以在与液体火箭发动机贮箱压力相适应的较低的供气压力下获得高温(>1300℃)高压(>1 M Pa)爆震产物,并且具备良好的点火重复性能和多管点火同步性能,多次点火重复性时间差和多管点火同步性时间差均小于0.3 m s。爆震波多管点火技术适合用于多燃烧室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同步点火。   相似文献   

18.
李庆  谭建国 《推进技术》2013,34(8):1082-1087,1094
为了考察来流参数对冲压发动机高空点火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最小点火能量的分析方法,对亚燃冲压发动机高空直连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内来流参数的变化对点火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温度升高导致最小点火能量迅速减小,其主要原因在于火焰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的逐渐增加.燃烧室内气流速度的增加导致最小点火能量的急剧增加,其中湍流脉动速度的增加导致了核心火团热量散失的增加,是导致最小点火能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当密度增加时,燃烧室内的最小点火能量会大幅度的增加,其中燃料液雾的SMD的减小是点火能量增加的次要因素,而密度降低引起了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化学反应时间的增加则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预爆震管已成为旋转爆震发动机的主流点火方式,为研究预爆震管点火方式下旋转爆震波的起始和传播过程,本文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离子探针以及高速摄影等实验手段,分析了旋转爆震波的建立过程,探讨了预爆震管与燃烧室的相互作用,总结了预爆震管出口直径、初始填充压力以及排气时间对旋转爆震波建立和传播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衍射作用,从垂直安装预爆震管传出的爆震波,在燃烧室内迅速发生解耦,形成来两道传播速度相同、方向相反的的低速燃烧波。两道燃烧波沿燃烧室周向不断加速并对撞,对撞多次后最终发展成一道旋转爆震波。预爆震管出口直径对旋转爆震波建立时间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初始填充压力的影响。增大预爆震管出口直径,可提高燃烧室内初道激波和燃烧波的强度,有利于降低DDT时间,但由于预爆震管对旋转爆震波的传播具有一定消弱作用,旋转爆震波的平均传播速度略有减小。当预爆震管处于排气阶段时,旋转爆震波仍可稳定传播,其排气过程并不影响旋转爆震波建立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