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达仁  王惜慧 《推进技术》2005,26(5):439-442,457
点火起爆过程对爆震波形成起关键作用。点火起爆过程和充填过程紧密相连,合理控制点火起爆是保证脉冲爆震发动机稳定工作的前提,研究中定义了点火起爆控制因素,给出了点火时刻估算方法,分析了点火延时和点火频率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给出脉冲爆震发动机点火起爆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2.
小能量点火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脉冲爆震发动机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通过二阶迎风格式差分逼近二维欧拉方程,模拟以煤油和氧气为可爆混合物的小能量点火触发爆震的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采用CFD软件中spark ignition模型模拟实验中电火花塞点火,实现了50mJ小能量点火触发爆震。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说明所采用的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区长度,即放电区间隙不变,体积大小对脉冲爆震发动机点火起爆的影响,以丙烷为燃料,空气和纯氧为氧化剂,充分考虑其详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将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区等效为高温高压火核,对放电区长度为20,40,60mm三种结构,利用Fluent软件,对点火起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区等效为高温高压火核是可行的,能够得到完整的点火起爆过程;不同放电区长度,对初始火焰形成、火焰传播速度和缓燃转爆震(DDT)时间有很大影响,对爆震波峰值压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点火技术是航空航天动力领域研究前沿。本文概括了等离子体点火研究背景和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在脉冲爆震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指出脉冲爆震发动机中利用等离子体点火具有诸多优势,如点火能量大、能有效缩短点火延迟时间、提高DDT特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应用于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等离子体点火驱动电源、等离子体点火器以及两种典型等离子体点火方案。最后针对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在脉冲爆震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脉冲爆震发动机快起爆的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点火过程,用二维欧拉方程和Korobeinikov两步爆震模型对爆震波快起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用高温高压未燃气体点火方式来模拟试验中的电火花塞点火。研究表明:电火花塞的能量不足以直接点燃爆震波,爆震波是在经历了一系列反射激波的相互作用后最终建立的。激波.爆震波转捩是快点火过程,是爆震波建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理。在设计点火装置时,火花塞要尽可能靠近壁面和拐角,以便产生高强度的反射激波。同时还要控制反射激波的方向,使之向未燃气体中顺利传播,才能起到很好的点火效果。  相似文献   

6.
点火能量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以汽油-空气为推进剂的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了点火能量及工作频率对发动机点火-起爆时间和发动机推进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点火能量的提高,点火-起爆时间逐渐减小,脉冲爆震发动机平均推力逐渐增加。随着发动机工作频率的提高,点火-起爆时间也逐渐减小,发动机稳定工作的最佳油气当量比减小,发动机平均推力接近线性增加;但是点火能量对发动机点火-起爆时间的影响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点火位置改变对旋转爆震波(RDW)起爆过程的影响,在圆盘形旋转爆震发动机上进行点火实验,研究了不同点火位置、质量流率条件下旋转爆震波的建立过程及工作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点火位置下,RDW的起爆过程皆经历点火器放电、爆燃转爆震以及稳定旋转爆震3个阶段。点火位置靠近喷注面附近时,RDW起爆过程中的无序缓燃模式缩短,起爆时间缩短,且一致性更好。在燃烧室出口位置点火,低质量流率条件下,RDW的起爆时间明显增加;质量流率小幅度提高有效缩短了RDW的起爆时间,而质量流率大幅度提高增加了RDW起爆过程的波头数。模态转变的临界条件附近,点火位置改变可能会影响RDW起爆段的工作模态,在燃烧室中心位置附近点火,更容易得到多波旋转爆震波。点火位置改变对旋转爆震发动机(RDE)稳定段的工作模态和爆震波参数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交流驱动低温等离子体点火触发爆震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克服交流驱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连续低温等离子体应用于脉冲爆震发动机点火的困难,通过频率控制,成功设计了按一定频率周期性地产生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参数可调,单次放电时间为0.1~1000ms频率为0.1~100Hz。等离子体点火器采用同轴电极结构,单次放电时间0.5ms实现了可燃混气点火,成功触发爆震,这些结果表明采用交流驱动低温等离子体点火触发爆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缩短脉冲爆震燃烧室轴向长度,开展了气液两相U型脉冲爆震燃烧室(U-PDC)点火起爆特性试验研究。试验时采用火花塞点火和热射流点火,且点火能量可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点火方式均可实现U-PDC工作频率10~30Hz稳定工作,且DDT时间随工作频率提高而缩短,在5~11ms之间。此外,实现U-PDC稳定工作时,热射流所需的点火能量为0.05J较火花塞点火能量1J更低,并且热射流点火DDT距离更短,约718mm,起爆位置距来流入口的轴向距离约280mm,缩短了起爆所需的轴向长度,有利于工程应用。但是,进一步提高热射流点火能量,其DDT距离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点火方式对旋转爆震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磊  王栋  李飞  马虎  杨成龙  武晓松 《推进技术》2016,37(11):2193-2200
为研究并改善旋转爆震发动机的点火-起爆性能,进一步深入了解点火方式对旋转爆震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采用小能量火花点火装置、高能量火花点火装置、爆震管三种点火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旋转爆震发动机起爆实验,发动机采用环缝-喷孔对撞式掺混方式,燃料为H2,氧化剂为空气。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点火方式下旋转爆震发动机的点火起爆性能及点火方式对发动机工作特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点火方式均成功起爆旋转爆震波,并周向稳定传播。通过对旋转爆震波起爆过程详细分析发现,不同点火方式引燃的不同初始状态的火焰均需在环形燃烧室经历一个类似DDT的火焰发展过程才能成功建立爆震波,且火焰发展过程的时间间隔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但总体来看爆震管点火时爆震波建立时间较其他两种点火方式短。此外,该工况条件下三种点火方式起爆发动机时其工作状况可重复性均可达100%,稳定工作过程中的传播特性与点火方式无明显关系,爆震波传播频率较为稳定,在5437~6440Hz波动。  相似文献   

11.
方传波  夏智勋  胡建新  王德全  游进 《航空学报》2012,33(12):2153-2160
针对含硼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内硼颗粒聚团的着火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考虑硼颗粒聚团内部气相扩散及颗粒聚团与周围环境的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一维硼颗粒聚团着火模型,详细分析了环境总压、环境气体温度、氧气摩尔分数、聚团半径、聚团孔隙率以及硼颗粒粒径对硼颗粒聚团的着火温度和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硼颗粒聚团能够在比单颗粒硼着火温度更低的环境温度下实现着火,且着火温度随聚团半径、氧气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环境总压、聚团孔隙率以及硼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增大;硼颗粒聚团着火延迟时间随环境气体温度、氧气摩尔分数和颗粒聚团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硼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在较高的环境总压下,硼颗粒聚团的着火延迟时间随环境总压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某折流燃烧室的间接点火过程,对三种不同初始火核位置的燃烧室进行大涡模拟计算,并结合燃烧室点火试验和性能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折流燃烧室的主燃区可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主回流区、横跨气流区以及次回流区;燃烧室点火成功的关键在于初始火炬进入次回流区;通过大涡模拟计算得到的贫油点火边界油气比与点火试验结果的绝对误差在0.004以内。  相似文献   

13.
针对波音737NG飞机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导致航班不正常激增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对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唐井峰  向安定  李寄  谢宗齐  鲍文  于达仁 《推进技术》2021,42(11):2531-2537
针对光壁面超声速燃烧室的点火需求,利用中心嵌入式等离子体射流在模拟马赫数6,总温1860K的直连式试验台上实现了煤油燃料的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研究了超声速燃烧室起动过程中等离子体建立与维持特征,获取了不同当量比下火焰传播与燃烧特性。试验表明:在自身工质的高压射流维持下,等离子体点火器可以在点火起动的不同压力变化环境中保持稳定;中心等离子体射流产生一定尺度的高温区域且含有丰富的自由基,但需要在恰当的中心喷油流量形成的混气当量比下产生等离子体诱导火焰;诱导火焰沿燃烧室轴向传播进而发展形成了稳定的超声速燃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种蒸发式Z形值班火焰稳定器进行了点火性能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和图像处理的方法获得了不同点火位置下初始火核的生成及发展过程,并对回流区油雾分布及时均火焰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薄膜蒸发式火焰稳定器,蒸发式Z形火焰稳定器的贫油点熄火当量比在马赫数超02时能降低311%和194%。Z形值班火焰稳定器具有双燃烧反应区特征,点火位置影响初始火核的形成,当第二反应区对火核生成起主导作用时值班火焰稳定器的点火性能较好、火核发展较快。点火位置位于Z形槽下拐角附近时能获得较好的点火性能,而靠近回流区与主流交界面时点火性能较差;同时低温高速条件下低燃油蒸发率导致的燃油分布不均会带来点火性能的展向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制成一种用于涡喷发动机的旁路式、长明灯两相加力点火系统。这种点火系统特别适用于全锥加力燃烧室结构,以改进加力燃烧室性能;并能以长明灯方式工作,提高了加力燃烧室工作稳定性。点火器及喷嘴的研制是本系统的基础,而加力点火供油调节和状态调节系统的改进是研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流点火是当今世界上行之有效的一种先进的点火方式,是航空航天以及劣质难燃烧燃料领域极有前途的点火技术之一。对该技术的机理及其发展现状做了简单的描述,并从情报信息角度对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某型发动机起动试验点火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动机点火特性是其在极限高度与极限边界成功起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利用某型涡扇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的试验结果,选取其中3次左边界起动试验的数据,着重对该发动机的风车起动点火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活塞式发动机中,电嘴故障在点火系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大部分是电嘴本身的故障,也有一些是其他机件(如高压线、磁电机)的故障在电嘴上表现出来。本文对活塞式发动机电嘴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外加辐射热流和电火花点火高度对木材着火时的点燃时间、表面温度、质量损失速率等点燃特征参数的影响,提出了室内火灾中木材点燃的临界质量通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外加辐射热流,木材点燃时间缩短,点燃的临界表面温度减小,但临界质量通量不变;增大电火花的点火高度,木材点燃时间延长,点燃的临界表面温度升高,临界质量通量增大;对于特定场所,可以用临界质量通量作为木材点燃的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