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硬度决定度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规程进行外,还要注意下列问题。1定度前标准硬度计的检定首先,用过期或废硬度块多压几点(10次以上),使硬度计处于工作状态。其次,检定标准硬度计的基准(比对)硬度块应尽量选择均匀性好的,以减小传递误差。再次,在硬度块上应尽量接近原压痕处打硬度,以便接近原试验条件,减少传递误差。见图1。2检定标准硬度计和定度硬度块要同一个人,换人要重新检定标准硬度计,以减小人员操作误差。对于非数字显示的硬度计,操作人员的眼睛视线应尽量与读数装置保持同一位置,以免造成视线变化,引起读数误差。3对…  相似文献   

2.
根据金属布氏硬度试验原理和计算公式,应用光栅传感器(或差动变压器),高精度电子组成元件,对HB3000型硬度计(附加测深装置)进行技术改进,测量压痕的深度h的操作方法;通过技术软件,从而实现HBs(w)示值检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JJG 147-2005《标准金属布氏硬度块》以及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给出了一种间接评定标准金属布氏硬度块测量不确定度的新方法。建立了硬度测量的新模型,并对该测量模型进行了较严密的分析,剔除了间接评定时,各耦合项对不确定度的重复贡献。按规程的测量条件和方法,以(125~225) HBW10/3000标尺标准块为例,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系统的间接评定。  相似文献   

4.
单晶铝纳米级硬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纳米硬度计对单晶铝进行了纳米压痕试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压痕形貌进行扫描并计算硬度值,重点观察和分析了纳米级条件下单晶铝的硬度性质,结果表明,当压痕深度小于2000nm时,单晶铝纳米硬度存在尺寸效应现象;从材料性质的角度分析了纳米硬度尺寸效应现象;探讨了纳米硬度和传统硬度本质上的区别,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尺度下人们对材料性质的关注点不同。  相似文献   

5.
主要以综合评定法对硬度法测定渗氮层深度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分别讨论了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和有效渗氮层深度由于界限硬度值要求不同,导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同,并对每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和方法下,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明显小于硬度法测定有效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其原因在于试验测定结果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是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而硬度法测定有效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却是由计算模型中插入的界限硬度值引入的。另外,采用硬度法测定深度,应注意硬度计工作台移动的分度值和垂直度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确定金属材料硬度分布区间的统计分析方法,并且通过对 2024铝合金新时效制度下硬度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给出了 2024铝合金在新时效制度下,具有置信度的硬度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一种纳米尺度下测试材料显微硬度的试验方法——深度硬度试验法。并研制了深度硬度试验装置,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实现微位移和激光测试超低载荷,该试验装置分辨率高,可以实现纳米级压痕的显微硬度测试。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直流双脉冲电源对 7075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试验,研究了正向电压、占空比和脉冲频率等电参数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硬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一水平因素下的膜层硬度平均值的变化规律,发现了通过电参数提升膜层硬度的方法;通过相对极差分析,发现正向电压对膜层影响程度最大,脉冲频率对膜层影响程度最小。提出了针对 7075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硬度提升的电参数优化方案:提升氧化膜硬度,应优先考虑增大正向电压;保证氧化膜硬度的同时兼顾其他表面性能,应优先调整对膜层硬度影响最小的脉冲频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维氏硬度和里氏硬度的对应关系,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维氏硬度和里氏硬度的关系式,并对原换算表的低值部分进行了扩展.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基于纳米硬度试验的二层薄膜的硬度测算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探讨了二层薄膜一基体材料系统的硬度随压痕深度变化的规律,进而推导和验证了材料系统硬度一位移曲线的拟合公式,最后给出了以压痕实验为基础的二层薄膜材料硬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宋欣  沈华  陈龙宝  李天玉 《航空学报》2021,42(3):224759-224759
将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民机结构设计时,细节疲劳额定强度(DFR)法仍是重要的评估方法。根据新型铝合金疲劳试验数据,全面分析了Weibull分布形状参数对DFR计算参数的影响;分析标准S-N曲线斜度参数对DFR的影响时,应考虑可靠性寿命的变化,采用低可靠度寿命计算曲线斜度参数可降低Weibull分布形状参数的影响;比较了采用不同分布参数估计值与传统上采用波音公司给定值进行DFR计算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通过符合性检验的试验数据,使用不同Weibull分布的参数估计值计算得到的DFR都大于按传统方法(用波音公司给定值)的计算结果,其中,三参数Weibull分布计算的DFR最大,至少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LY2铝合金的激光冲击强化区硬度和残余应力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处理对LY2航空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Nd:YAG激光器对航空铝合金LY2进行了激光冲击强化处理,测定其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经过激光冲击处理后,试样表面没有受强脉冲激光和冲击波的破坏,而显微硬度和残余压应力明显提高,激光冲击处理后的强化区与光斑相当,深度约为1.2mm.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技术浇铸Cu-0.8Cr-0.1Nd(wt%)合金.经过固溶处理、变形和时效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电导仪分析其在铸态以及经过各阶段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硬度、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Nd能对铜合金基体起到明显的净化作用,而且对晶粒有一定的细化作用.从实验中还可以看到,Cu-0.8Cr-0.1Nd合金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硬度变化都是先增大而后减小,且变形量越大硬度越小.当达到峰值后,变形量越大的合金硬度下降的幅度越大.不同变形量的合金在时效初期电导率迅速上升,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电导率处于平缓上升的趋势,且变形量越大的合金电导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14.
顾启泰 《航空学报》1987,8(2):69-7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结构图数字仿真的方法。由于采用分子和分母都是二阶的典型环节,因而通用性强、使用更方便。文中推导了系统结构图和状态方程之间变换的数学表达式。所设计的计算矩阵指数的子程序保证了系统仿真精度不受计算步长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本软件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并备有多种类型的输入函数,还可以在任意环节加入初始条件,所以很适合于工程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洛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OM)、电子拉伸试验机等技术对7075铝合金时效行为、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7075合金的硬度及强度都具有时效双峰特征.两个时效峰的硬度和强度相差很小,在较低温度下时效第二峰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纳米力学探针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材料微区力学性能检测系统NanoIndenterII纳米显微力学探针。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是一个压入系统 ,其实验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 ,压头的位移精度可达到 +/ - 0 .0 4nm ,因此可以研究材料的微区力学性能 ,它更适合于分析各种镀膜材料、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等材料的硬度分布及其弹性模量。它与显微硬度计的最大差别在于它能连续记录载荷 位移数据 ,通过载荷 位移数据计算材料微区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而不需要通过光学方法测定压痕面积 ,因此避免了测量和材料弹性恢复引入的误差。本文阐述了它的实验原理、硬度及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列举了它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点蚀是航空铝合金材料在服役环境下常见的损伤形式,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容易形成裂纹,缩短结构的疲劳寿命。为了深入研究点蚀对航空铝合金结构腐蚀疲劳寿命的影响,基于铝合金电化学腐蚀机理和铝合金微观结构,以点蚀蚀坑尺寸为研究参量,对航空铝合金点蚀扩展行为进行建模研究,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LY12CZ铝合金点蚀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铝合金点蚀扩展模型较为合理地反映了铝合金点蚀蚀坑尺寸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简易单向拉伸蠕变试验装置,对2024T4铝合金在175℃、多个应力水平下的单向拉伸蠕变进行了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的特点,将2024T4铝合金的蠕变本构关系分解为由一个双指数函数和一个一次函数组成的两分量表达式,并利用试验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拟合确定出本构关系中的待定参数,得到2024T4铝合金175℃时的本构关系。通过对拟合数据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蠕变本构关系能够有效表征2024T4铝合金175℃时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行为。  相似文献   

19.
飞机谱载荷下裂纹扩展的三维约束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郭万林  张田忠 《航空学报》2000,21(4):294-298
研究裂纹端部三维应力约束、塑性约束和位移约束等对谱载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用适于三维应力状态的修正条带屈服模型 ( Modified Strip Yield Model)计算与裂纹扩展有关的三维约束因子。利用所得约束因子的理论解改进 NASA多年来发展的 FASTRAN-II寿命预测软件 ,使其避免了依赖经验确定的约束因子进行寿命预测的局限 ,仅利用一组常幅疲劳裂纹扩展数据和材料的常规机械性能便可预测飞机谱载下的裂纹扩展寿命。对多种谱型、应力水平、过载比和材料的组合情况进行了分析 ,预测寿命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证明本文方法和改进软件可以用于实际结构的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