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机场跑道最大容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存在着三种比较知名的跑道最大容量评估随机解析模型,即FAA,LMI及MACAD,其建模逻辑各有不同.通过对管制规则进行分析,综合了这三种模型中的合理建模逻辑,构建了新的单跑道容量评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飞机进近速度、公共进近段长度、飞机位置不确定性、跑道占用时间、间隔标准、机型组合等参数,最终输出结果为跑道容量包络...  相似文献   

2.
目视间隔下的运行容易造成五边间隔过小,从而引发冲突,复飞作为一个重要的解决冲突的手段,也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手段,在目视间隔下显得更加重要。随着我国航空运输的高速发展,机场流量显著提高,跑道容量日趋饱和,提高跑道容量已经成为提高航班正常、确保安全的当务之急。从短时间内看,提高跑道容量要从减少五边飞机间隔和提高单位时间跑道利用率入手,目视间隔在目前看来是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不考虑飞机位置误差以及考虑位置误差两种情况下,分析了飞机机型组合、共用进近航道长度等因素对仅供着陆使用跑道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容量计算方法。同时,对混合运行跑道,在两架着陆飞机之间放行起飞的飞机间隔要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放行起飞飞机间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终端区区域中的跑道容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结合仿真方法得出了相应的容量值。模型中考虑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管制规则、公共进近航段长度、航空器跑道占用时间及随机误差等。此外。提出将某些影响航空器间隔的因素视为随机变量,并推导了在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下,管制人员需要增加的缓冲裕度。最后针对跑道实际运行特点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合随机航空器流模拟的方法.编制了蒙特卡罗仿真程序对某机场的跑道容量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终端区空中交通管制规则及影响机场跑道容量的因素,将发布着陆许可最晚时机从时空上与临界资源互斥特性结合起来,引入"跑道组件"概念。在FAA经典时空模型基础上考虑更多因素和参数,主要对跑道组件互斥占用时间和空中间隔进行探讨,构建更适用于中小机场在程序管制下仅到达、仅起飞及混合运行情形的跑道容量分析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及随机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配对进近运行模式下近距平行跑道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对进近是提高近距平行跑道容量的运行模式.通过分析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运行模式的特点,借鉴单跑道容量模型的基本思想,针对三种不同运行方式(全部用于降落、两个到达单元之间插入一架起飞飞机、两个到达单元之间插入两架起飞飞机),分别构建了配对进近运行模式下的近距平行跑道容量模型.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可行性,同时也证明了配对进近能有效提高近距平行跑道的容量.  相似文献   

7.
跑道特性对飞机起飞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跑道不平度和摩擦力对飞机滑跑姿态以及气动力的影响下,建立了跑道、飞机本体和起落架的动力学模型,并对飞机在简易跑道上的起飞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对飞机起飞的运动轨迹和姿态的数值模拟,得到了飞机起飞性能参数,以及跑道不平度对起落架及机体的随机振动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和相应的仿真方法能够满足飞机在不同跑道特性起飞性能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相比于机场一起一降的运行模式,近距平行跑道的相关平行进近运行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跑道容量.根据尾流在大气中各个阶段的运动特性,得到了以时间为变量的尾流水平侧移距离数学模型.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得到了侧风及地面效应影响情况下的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实行近距平行跑道相关平行进近的侧向尾流危险区域图,并分析得到了后机不受到前机尾流影响情况下两机需保持26.9 s的最大尾流时间间隔.利用尾流危险区域的特点,可缩短尾流时间间隔,从而大幅度提高机场容量.  相似文献   

9.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纵向碰撞风险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繁忙机场的容量饱和现象,近距平行跑道实施配对进近可有效提高机场容量、缓解跑道拥挤和航班延误等现象.为了保证配对进近的安全运行,根据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的实际运动过程,考虑两架飞机在配对进近过程中的导航误差和时间等因素,建立两架飞机的运动方程和纵向碰撞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得到随相关参数变化的纵向碰撞风险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配对进近的碰撞风险随着前后两机起始间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飞机纵向定位误差的均方差的增大而增大,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机场侧向跑道运行模式与容量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向跑道在我国大型机场规划设计中逐步推广应用,研究侧向跑道与邻近平行跑道系统的运行模式和不同模式下的运行容量对于指导未来机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侧向跑道与邻近平行跑道的使用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提出4种运行相关性与起降放行间隔:独立运行、起飞相关运行、起降相关运行和完全相关运行。以成都新机场为例,应用SIMMOD仿真软件对跑道不同运行模式与相关性进行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独立运行条件下,侧向跑道与邻近平行跑道可满足的高峰起降容量约为75~77架次/小时;起降相关运行对一组跑道容量的影响大于起飞相关运行;在完全相关运行条件下起降容量最低,约为65架次/小时,较之其他模式容量下降约6%~16%。  相似文献   

11.
合理有效地确定机场地面运行容量对于统筹8规划机场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immod仿真软件对机场3条平行跑道构型下,现状运行条件、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缩小尾流间隔3种不同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建模,分析了首都机场的正常地面运行容量和跑道起降架次.仿真结果表明,现状运行条件下,首都机场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882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18架次.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时高峰时段降落架次可提升约8%,缩小尾流间隔有助于提升机场整体运行容量,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900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38架次,高峰小时起降容量可提升约3%.  相似文献   

12.
不同运行模式的近距平行跑道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合适的到达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隔,构建了近距平行跑道容量评估模型,通过比较一降一起和两降运行模式下的近距平行跑道理论容量,并结合simmod仿真软件对实例模拟仿真,得出了近距平行跑道运行容量在低能见度离场较多时段时最佳航班运行模式采用一降一起运行模式中的航班一降两起方式,其余时段采用经典的航班一降一起方式。  相似文献   

13.
跑道容量评估是科学评价跑道规划方案、合理安排航班时刻、精准实施流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针对平行双跑道容量评估问题,分析了跑道容量影响因素,考虑到跑道分配、机型分配、起降类型分配、进离港点分配、航班流队列顺序等随机性,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变量随机性,按照离散事件系统原理,递归计算每个航班的起降时刻,通过统计1h内的航班数量获得容量值.以西安机场双跑道为例,针对现行的相关进近、独立进近、隔离运行3种模式,分别计算了跑道容量值.仿真计算结果显示,相关进近模式容量60架次/h,独立进近模式跑道容量为78架次/h,隔离运行模式跑道容量为52架次/h,平均每次仿真时间仅为1 min,说明方法效率较高.与2015年高峰61架次/h相比仅相差1个架次,计算结果说明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飞机全天候起降的特性,提出了一系列地面动力模拟试验方法,更加真实地模拟飞机着陆时所处的各种跑道状态,为飞机着陆制动提供试验数据,从而提高飞机着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以减少等待时间为目标,建立了一种多跑道机场飞机着陆调度模型,并采用Memetic算法对飞机着陆次序和时间进行了仿真优化,最后以浦东国际机场终端区内的实际数据为原型,验证了算法在解决飞机着陆调度优化问题中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从而为管制部门运行决策和跑道容量评估提供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最后进近阶段飞机距跑道入口较远时,跑道占用时间难以实现准确且实时的预测,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跑道占用时间预测方法。面向空中交通管理,考虑3类共10项影响因素与跑道占用时间的关系;然后,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按照飞机尾流等级分类的跑道占用时间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调试和训练,对模型性能、影响因素显著性和不同距离时的预测结果展开了分析。研究表明,模型对跑道占用时间的估算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2.5 s,均方根误差不超过3 s,判定系数均在0.85以上,可以很好地满足跑道占用时间的准确预测;影响因素偏差导致的估算误差随着飞机尾流等级的减小而增大;当飞机位于距跑道入口19 km时,估算误差为4.33 s,是预测跑道占用时间的较佳位置。  相似文献   

17.
跑道容量是限制终端区容量的重要因素,终端区的航班流量分布直接影响区域饱和程度。为确保终端管制区平稳、高效运行,建立基于跑道容量的终端区流量控制模型,并考虑了非持续繁忙跑道对容量的影响。以武汉终端区为背景,计算跑道与相应终端区的容量,然后计算出非持续繁忙时段下20 min和1 h的流量控制间隔,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流量控制措施,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尾流是影响机场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缩减尾流间隔能增加机场繁忙时刻航空器进离场架次,进而提高机场容量.美国和欧洲提出尾流标准重新分类(RECAT)概念,并在一些机场试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基于国内某机场一周内航空器起降机型架次,将其重新分类,对比在现行ICAO和RECAT标准下的加权尾流间隔,证明在RECAT标准下尾流间隔将会缩减.通过改变不同航空器机型占比,分析机场容量变化,得出机场容量随航空器占比变化明显,对空管安全运行和机场及跑道运行效率提高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机场终端区最大容量保障能力,即极限容量,从终端区运行特点分析出发,综合考虑进离场航线长度、飞行速度、管制间隔等因素,构建进离场网络流模型,并以跑道Pareto容量包络线作为约束,分析进离场航线网络与跑道的耦合关系,建立基于阻塞流的机场终端区极限容量评估模型。以杭州萧山机场终端区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借助模型分析了不同流量控制策略下终端区容量包络线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随着移交间隔变大,终端区容量包线有内移的趋势,进场容量由33架次/h逐步降为25架次/h。  相似文献   

20.
跑道容量的大小是机场能否进行高效率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准确评估出跑道的理论容量对机场的实际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单跑道的理论容量进行建模,在单跑道的基础上研究了近距跑道与远距跑道的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跑道容量数学模型,根据相关机场具体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用SIMMOD PLUS仿真软件对机场的场面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仿真,通过计算出的跑道理论容量与仿真出的空侧容量对比,结果表明机场跑道理论容量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