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航宇局(NASA)已开始对由从航天飞机派生的一种不载人大型航天运载器进行方案论证,这种载货运载器取名为SHUTTLEC。现在有人将它看成是美国空军的先进发射系统(ALS)的竞争对手,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SHUTTLEC和ALS是两种不同用途的运载器。 对空间运输体系的研究认为,运载器的寿命周期费用取决于运载器尺寸、发射频率和采用的技术。 对现有运载器进行比较后发现,有效载荷发射能力为45400~68100公斤时其效费比最高,而SHUTTLEC的低地轨道发  相似文献   

2.
有效地开发空间的关键是用低费用运输系统把有效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许多有见识的观察者认为,如果能把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费用降低到每公斤2000~4600美元,航天运输市场就会大大兴隆起来。美国火箭公司正在研制一种用固液火箭发动机推进的工业运载器(ILV),来实现这个降低费用的目的。本文概述了这种推进系统的性能特点以及它特有的对低费用商业发射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1986年,美国的航天运载器连续出现故障,这促使美国重新评价其未来的航天运载系统。对美国航天运载工业界来说,一是要集中力量研制近期运载系统;二是要确保低费用地出入空间。本文是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文章讨论了设计2000年以后航天运载系统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欧洲、日本和俄罗斯先进可复用运载器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旭 《中国航天》2001,(8):22-24
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是降低航天运输成本、提高运载能力和发射频度的必由之路,因此受到航天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美国在可复用运载器方面的研究开发活动起步早,项目多,投资高,并已研制出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与此同时,其它航天发达国家和地区着眼于未来航天运输的需求,也在开展各种技术准备工作。本文对欧洲、日本和俄罗斯在可复用运载器方面的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以后,美国实施了新的航天运输政策,即同时用航天飞机和火箭来执行民用和军用发射任务,这是一项更为实际的战略。美国准备在将来利用大型运载器和商用火箭以低廉的价格把有效载荷送入低轨道,而载人航天飞机则用于运送人员和进行轨道服务及往返运送高价值有效载荷。 最近美国已有若干种新型运  相似文献   

6.
科明 《中国航天》2001,(9):24-26,29
可复用运载器代表了未来航天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世界各航天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欧美和日本等都在为从一次性使用火箭时代向可复用运载器时代过渡进行着各种技术准备。美国政府在研制出了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后,还曾开展过空天飞机研制计划及 X- 33和 X- 34等可复用运载器技术验证计划,今后 5年里将动用 45亿美元开展“航天发射计划”( SLI),为第二代可复用运载器的研制工作开路。美国的一些私营企业也提出了多种可复用运载器方案,试图在未来的航天运输市场上抢得先机并有所作为。欧洲正在通过其“未来运载器技术计划”( …  相似文献   

7.
可复用运载器代表了未来航天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世界各航天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欧美和日本等都在为从一次性使用火箭时代向可复用运载器时代过渡进行着各种技术准备。美国政府在研制出了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航  相似文献   

8.
科明 《中国航天》2000,(6):28-30
近年来,在技术进步和航天发射市场需求增长的推动下,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航天运输方案,其中不少方案把目光投向了可以重复使用的商业航天运载器,试图避开一次性火箭发射周期长、成本高、射前准备繁琐等一系列缺点。目前各公司一方面在对其运载器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同时也在着手准备进行系统的建造和试验工作。虽然各项目的进展情况各不相同,但却普遍存在筹集不够所需资金的问题。去年以来,经营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铱公司因吸引不到大量用户而申请破产保护,加上美国政府明显地不愿承担商用可复用运载器的部分研制和生产费用,使筹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天运输频次的大幅提升,航天发射需求对航天运输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出发,着重阐述了以组合发动机为动力的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起源,对组合动力运载器领域的国际发展格局与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技术角度出发,结合空天飞行任务需求和组合动力工作特性,分析了组合动力运载器发展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文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航天运输系统包括一次性运载火箭、重复使用运载器、轨道转移运载器3个领域,目前一次性运载火箭仍是我国满足进入空间需求的主体。我国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共研制了17种运载火箭、9种上面级,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和不同有效载荷的能力。对我国航天运输系统60年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与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孙捷 《中国航天》1993,(5):29-29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GD)准备研制一种单发动机半人马座上面级,以求提高美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目前该公司正在寻求让美空军为该计划投资。 这种单发动机上面级将在90年代末投入使用。它可用于通用动力公司的宇宙神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的大力神,提高其有效载荷运载能力和可靠性,改进可操作性,同时降低操作费用。它还可用于太空升运者(Spacelifter)运载火箭。太空升运者是用来接替已被取消的国家运载系统计划的新一代运载器,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9吨。  相似文献   

12.
孙捷 《中国航天》1992,(6):19-23
美国火箭公司研制的阿奎拉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混合推进系统的航天运载器,能把1450kg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这种火箭成本低,可靠性和入轨精度高,生产、处理和飞行安全。本文介绍了该火箭的特点、构造和性能,特别是混合推进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孙广勃 《中国航天》2001,(7):18-21,25
目前,世界上各种航天器基 本上都由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来发射,只有美国航天飞机可以实现部分重复使用。由于一次性运载火箭使用成本高昂,所以迄今只有那些有足够资金支持的厂家、政府部门和军事机构有能力进行卫星发射。如何降低发射费用已成为整个航天工业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从长远来看,航天运载器实现可重复使用是降低航天运输成本、提高运载能力和发射频度的必由之路。基于这种考虑,各航天大国很早就开展了可复用运载器的研究论证工作,陆续实施了多项技术计划和研制计划,其中尤以美国最为活跃。美国政府不仅研制出了世界上…  相似文献   

14.
作为推动载人飞船研究的第一步,到达低地球轨道的低费用运载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降低研制费用的关键因素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降低研制风险。基于以上的程序,一份关于应用起飞助推器的单级入轨(SSTO)火箭发动机运载系统的报告已经完成,而且起飞助推器似乎可以降低技术难度,并且增加研制单级入轨运载器的可能性。翼艇——一种在水面上航行的有效的运载器,它可在海面上空几米处飞行,速度可达0.4M,由于其负重快速飞行能力及似乎低的技术研制风险而被选中作为起飞助推器。在参考文献4中提到应用同样的运载器可以完成洲际飞行任务,几次常规的洲际飞行将减少操作系统费用。目前的研究包括系统确定、弹道(轨道)分析和接口确定。  相似文献   

15.
<正>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3型运载火箭6月5日在斯里哈里科塔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进行了首次轨道发射,将"静地星"19实验性通信卫星送入静地转移轨道,使印航天运载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GSLV-3型火箭此前已在2014年12月进行了一次亚轨道试飞,当时携带了可能用于印未来载人航天项目的一个乘员舱,以考核其再入特性。不过,由于该型火箭要用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8,(5):43
印度在2008~2009年国家预算下为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拨款12.5亿卢比(3100万美元),供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启动载人航天前期工作。印拟在2014年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所用飞船重4吨,将由研制中的“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3型火箭发射到400公里的低地轨道,飞行持续时间为36小时。根据预算,GSLV-3得到了17.5亿卢比的经费。它将能把10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定于本年代结束前首飞。  相似文献   

17.
航天电磁发射具有运载效率高、单次发射成本低、无污染、可适用于多种运载器型号、推射装置可重复使用、发射过程力学及电磁环境复杂等特点。本文在深入分析航天电磁发射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航天装备试验鉴定条件和工具进行创新研究。基于低轨卫星发射试验任务应用需求,从总体设计思路、试验工艺流程、功能分区及主要设施等方面阐述航天电磁发射场总体方案,总结归纳与航天电磁发射场设计相关的关键技术,为实现未来航天发射场“快响型航班式运输投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空天瞭望     
德国宇航院研究亚轨道远程客机德国宇航研究院(DLR)航天运载系统分析小组正在开展一项概念和技术研究,对象是可乘50位乘客的一种可重复使用两级远程飞行火箭。该院研究人员认为,亚轨道旅游用的运载系统可用于洲际运输市场。他们研究的概念飞行器称为“太空航班”,采用液氢/液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根据航天运载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航天运载器液体火箭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苏联的航天运载器除了一种于1977年发射后停止使用外,其余6种可用不同上面级的基本型号目前仍在继续服役。这些运载火箭为苏联的科研、民用和军用航天发射提供了极为可观的发射能力。它们每年向低地轨道发射的有效载荷重量超过了450吨,相当于美国航天飞机20次飞行的总运输量。这些火箭的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