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由于飞行器动态模型航迹生成算法与惯性导航系统算法原理存在差异,无法直接仿真分析惯性传感器不同误差特性对惯性导航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基于飞行器动态模型航迹数据,提出一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高精度动态仿真实现方法,设计了惯导参数动态计算误差并行补偿方案,实现了对导航系统动态仿真过程中导航参数计算误差的有效分离.在搭建的仿真平台上,有效验证了所提出仿真方法的性能,为实际惯性传感器选型和指标选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根据载体运动状态下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的误差方程时变的特点,推导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态误差模型,并对其在几种动态环境下的误差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3.
角速率随机游走是高精度光纤陀螺的一项主要随机误差源,对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有着较大影响。分析了角速率随机游走的统计特性,推导了角速率随机游走引起的惯性导航系统姿态、位置误差的解析表达式,研究了静基座环境下的惯性导航系统在长时间导航环境下的随机误差传播规律,对角速率随机游走作用下的惯性导航系统误差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所推导公式的正确性,对惯性导航系统的设计与误差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快速原型理论与代码自动生成技术的软件开发,对于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快速原型理论和代码自动生成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imulink和VxWorks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半实物仿真,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以某型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数字仿真和半实物仿真为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一阶马尔科夫过程是描述陀螺低频随机噪声的主要模型之一,对惯性导航系统精度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研究了惯性导航系统中陀螺随机误差传播特性分析的一般方法,推导了惯性导航系统的冲击响应函数.继而结合一阶马尔科夫过程的统计特性,推导了其作为陀螺随机误差在惯性导航系统长时间导航环境中的误差传播公式,分析了其对系统姿态、位置精度的影响.最后对陀螺一阶马尔科夫过程引起的惯性导航系统误差进行了仿真,对理论结果进行了验证.论文的研究对于惯性导航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误差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魏丽娜 《飞机设计》2010,30(4):26-30
分析了真实飞机上惯性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工作原理及其测量输出参数。结合航空仿真技术发展和全任务飞行模拟器样机的任务需求,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构建捷联惯性导航仿真模型;利用RT-LAB平台构建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实现导航外部特性的半实物仿真;建立导航数据库,用于导航计算以确定飞机即时位置以及导航台自动调谐管理。将导航系统仿真模块作为整个系统仿真中的一个节点,实现与模拟机自动驾驶仪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实现自动导航。  相似文献   

7.
舰载的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中,重力误差补偿的精度与导航的精度息息相关。长航时舰载导航系统,与短航时惯性导航系统相比,重力扰动随时间积累对导航精度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不能再用简单的重力模型对重力进行近似,而需要对重力扰动误差进行补偿。本文针对舰载高精度惯性导航,理论上推导了重力扰动误差对惯性导航精度的影响,并以北向单通道模型对重力扰动误差与水平定位精度的解析关系式进行验证;进而用simulink仿真验证解析关系式的正确性,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20小时以上的长航时导航中,北向或东向重力扰动分量每增加10mgal时,对应位置误差范围约增加130m。  相似文献   

8.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静态误差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静态误差特性是基于惯性的组合导航系统的主要误差来源。为此,根据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状态方程,本文分析了不同动静态情况下的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漂移特性。针对静基座和动基座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了特征根和基于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误差特性分析模型。重点研究了陀螺常值漂移、加速度计零位偏置和随机性误差对惯性导航系统误差漂移特性的影响;全面分析验证了惯性导航系统的动静态误差特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惯性组合导航系统误差分析建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评估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的动态精度,获取更高精度的动态基准导航参数是关键.提出了一种针对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的动态基准设计方法,对固定区间平滑滤波的算法原理进行了研究,并在不改变外测信息采样周期的前提下,对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提高固定区间平滑滤波对导航系统误差估计的平滑度.经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改进后的固定区间平滑滤波算法能有效提高惯性导航系统导航精度,平滑后的导航参数可作为评价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动态精度的基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真实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难以进行重复工程实验问题,根据捷联式惯导系统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多功能捷联惯性导航仿真平台。针对不同运动载体的轨迹特点,平台实现了惯性器件信息、卫星接收机信息等多种传感器信息的仿真,并基于VC实现了载体模式选择、导航信息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信息多维显示等多种功能。系统采用Measurement Studio套件中的Graph3D控件实现了三维航迹的实时显示与对比。测试表明,仿真平台能够有效实现数据仿真、解算、显示、对比、分析等功能,可为相关导航系统算法的验证提供多种数据源,具有易维护、易扩展和高效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军用飞机在外场表现出诊断能力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飞机再次出动的效率。从军用飞机故障诊断 的实际使用需求出发,深入分析机载系统在设计、试验过程中存在的测试性设计问题;针对军用飞机整个研制 与使用过程,明确设计目标,提供设计、验证和评估方法,将原来相互孤立的设计工作进行整合,提出一套完整 的机载系统测试性设计体系,并对测试性设计过程中的诊断能力设计、测试性试验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剖析; 同时,在工作方法、专业定位和制度保障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能够有效促进测试性设计有机地融入机载系统的 设计过程,提升机载系统测试性水平,提高飞机综合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沈漳 《航空学报》1994,15(7):800-805
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概念及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辅助飞机总体方案设计系统的特点与要求。模型问题是建立系统的首要问题,根据设计理论的概念,建立了设计对象模型及设计过程模型。设计对象模型用于综合所有设计工具;设计过程模型用于描述设计过程与设计活动。通过飞机总体参数选择阶段系统的开发,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武器系统虚拟样机设计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当前武器系统设计的需要,对武器系统虚拟样机设计环境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虚拟样机(VP)研究的背景及其在武器系统设计中的意义。然后重点探讨了虚拟样机以及虚拟样机设计环境的概念,并对武器系统虚拟样机设计环境的系统结构以虚拟样机建模和虚拟实验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旨在面向大型复杂武器系统的虚拟样机及设计环境的研究与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4.
DESIGNOBJECTMODELANDDESIGNPROCESSMODELOFCOMPUTERAIDEDAIRCRAFTCONCEPTUALDESIGNSYSTEMShenZhang(AircraftCADResearchCenter,Beijin...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Harmony的基于模型的设计综合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综合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综合.其设计综合流程包括:架构分析、架构设计和详细架构设计.对每个阶段的活动及其产物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每个阶段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结果,最后说明了设计综合阶段完成后应给后续软硬件开发人员的交付物.应用结果表明,该设计综合方法能较好地衔接系统功能分析和软硬件开发阶段,并能基于模型对系统架构进行设计综合及验证,增强了系统设计综合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构建飞机刹车系统方案设计环境,以提高飞机刹车系统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效率和质量。研究刹车装置参数和防滑控制系统参数的快速确定方法,通过迭代的设计思想使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估算刹车装置性能和刹车系统的动态特性。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刹车系统模型,通过MATLAB引擎调用的方式进行刹车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以某无人机刹车系统为设计实例进行其刹车系统的方案设计,动力学仿真中刹车系统工作良好,与实际工作状况基本吻合。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飞机刹车方案设计方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7.
飞机系统设计是飞机研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飞机整体性能的提高。新一代飞机性能指标的不断提高,对各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为此,阐述了液压系统、燃油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的新发展、新要求、新方法。希望为相关的飞机系统设计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个数据采集器测试系统的构成及其软件设计,并对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法、主要功能和主要特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飞机液压管路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液压系统及用户系统的性能.为了形成设计指导,根据民用飞机的设计思路,从需求入手,总结民用飞机研制各阶段液压管路系统设计输入、输出信息的捕获、设计方法及应达到的设计目标.通过实例,验证了所采用的压降曲线谱快速分配、调整压降及管径方法简单有效,本文所总结的设计流程与方法能够指导民用飞机液压管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A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ATMS) is a network-centric system being used to manage another network-centric system, namely, an air transportation system. We are developing a design language for network-centric systems and design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system of engineers and domain specialists involved in designing and integrating systems. Note: this development system with today's technology is also a network-centric system. An outline of the design language under construction and the design guidelines being studied is provided. Specifically we discuss ATMS mission objectives (e.g., average yearly throughput of people and freight for a high demand scenario); ATMS sample usage scenarios (e.g., ATMS reroutes air traffic in time and space in reaction to major weather deviation along the northeast coast); and system objectives for an ATMS (e.g., timelines of a specific high volume of messages from aircraft, weather sensors, and airports). We lay out some key design decisions associated with both the development system of engineers and domain specialists and the operational ATMS. Examples of key design decisions for the engineering system are: 1) appropriate partitioning of functional/physical architectures of the engineering system; 2) appropriate degree to telecollabo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design/integration groups; 3) appropriate incremental delivery packages for an incremental delivery schedule of ATMS elements; and 4) appropriate levels and thrusts of the risk management program. Examples of key design decisions for the operational ATMS are: 1) throughput and security trades of the ATMS and 2) throughput and resiliency to weather changes. Finally, we relate network-centric architecture issues to both of the above sets of design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