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分析了焊接回路中连接和焊接处产生热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整机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焊接回路中连接处采用相同材料,消除接触电位差,扩大接触面积,尽可能减小接触处的接触电阻,加强流动水冷却是减少发热,提高电阻焊机使用可靠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焊接回路中连接处产生热量和焊接处产生热量的关系及其对整机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焊接回路中连接处采用相同材料,消除接触电阻,连接电位差,扩大接触面积,加强流动水冷却是减少发热的主要措施。提高焊机使用的稳定性是确保焊机固有可靠性,延长焊机的使用寿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点焊和凸焊中的飞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点焊和凸焊中产生金属飞溅是由于焊接压力不够形成的.提出了自感电流、电位差、塞贝克效应对产生焊接飞溅的影响,并分析电压和电流变化应以新的热量公式为依据和设计焊接压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元(FEM)基础理论,建立了拉拔式摩擦塞焊(FPPW)二维轴对称热-力耦合模型,对FPPW焊接过程中的焊接温度场、塑性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因界面处摩擦热向外部环境散失,焊接初始阶段的界面温升速率高于准稳态阶段。试板侧温度梯度高于塞棒侧,热量易在塞棒侧进行集中;材料强度和变形抗力随温度和应变上升而下降,试板上壁面优先形成摩擦界面并先于下壁面出现塑性金属流动形成飞边,下壁面材料待充分软化后方才出现塑性金属流动;FPPW焊接过程达到准稳态阶段后,焊接界面处应力状态呈中心压应力、两侧拉应力分布,拉应力驱动了上、下壁面处焊接飞边的成形。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GH6159合金/GH4169合金激光焊接螺栓组件,在试验后发现螺栓顶端焊缝处存在裂纹。为分析螺栓组件裂纹产生原因,对裂纹螺栓进行断口和金相分析,确定裂纹的性质为过载断裂,裂纹从焊合区和未焊合区的界线起始,沿焊接深度方向扩展。为分析裂纹产生规律,采用金相法测量焊接深度,发现裂纹处焊接深度大多比非裂纹处焊接深度小,且焊接深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对螺栓组件使用情况和强度进行分析确定,弹簧片优先受力,使得焊接结构承受较大载荷,焊接薄弱处因焊接有效承载面积小而过载破坏,是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结构和焊接优化措施,在试车过程中螺栓组件开裂问题未复现,说明采取的优化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6.
环控导管使用时管嘴断裂,通过失效分析,查明了是由于导管的焊接质量差,在焊接残余拉应力、装配应力及使用时工作应力的共同作用下,焊趾处形成了疲劳源和疲劳裂纹,产生了疲劳断裂,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焊接热塑性纤维时 ,材料只在界面熔化 ,而不是穿过整个厚度 ,这种技术已在英国Abington的TWI的先进材料和加工集团研制成功。用这种方法连接比其他连接方法更具有灵活性 ,更光滑。纤维主要通过断续焊连接。纤维的大部分焊接是把能量施加到材料的外表面 ,称作热密封。当施加到大部分材料上时 ,称为介电焊接。这种方法熔化了材料的大部分厚度 ,达到密封 ,从而加强了焊缝。更灵活的焊接方法是Clear -Weld ,它可控制热量 ,只接触表面。这种选择性加热通过在纤维的一面或两面添加低可视度激光吸收染料完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相似文献   

8.
搅拌头材质对搅拌摩擦焊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焊接试板及搅拌头自身的温度分布曲线,分析搅拌头材质对搅拌摩擦焊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材质搅拌头,焊接试板及搅拌头自身温度场分布规律相同。焊接试板温度及温度梯度随测温点远离焊缝中心逐渐降低,焊接方向测温点的峰值温度依次升高,前进侧温度高于后退侧。稳定焊接阶段,摩擦产热传递至搅拌头的热量与通过其散失的热量保持动态平衡,搅拌头温度波动很小。采用比热容小、热传导系数大的材料制作搅拌头焊接时,一方面可以向焊接试板输入更多的热量,另一方面其自身散失的热量也更多,焊接试板及搅拌头自身的温度均较高。因此,搅拌头材质的选择应综合评定其热物理特性,以获得摩擦偶之间更高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9.
电容放电焊(CDW)是一种快速凝固连接工艺,由美国矿业局开发,用于焊接不产生平衡显微组织的部件。CDW产生高可靠性的焊接,不会形成引起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也不会产生焊区气孔,其有潜力降低成本并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在CDW工艺中,被焊部件作为两极。阴极通常为圆柱形杆,在焊接面成形为点火尖结构形式。阳极一般为板或另一圆杆结构。当点火尖端与阳极接触时,大电容器组放电,小的凸出部分对很高的放电电流形成很大的电阻,从而使其加热,迅速形成电弧,并使表面熔化而焊接。金属表层以等离子或者熔融粒子的形式被排出焊区。…  相似文献   

10.
搅拌头几何特征对搅拌摩擦焊试板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类型搅拌头条件下铝合金焊接试板特征点的温度曲线,分析了搅拌头轴肩尺寸和搅拌针形状对焊接试板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轴肩是搅拌摩擦焊接热输入的主要来源,搅拌头轴肩尺寸越大,产生的焊接热量越大,对应试板测温点的温度越高。搅拌头针形对焊接初始阶段试板的温度有明显影响,稳定焊接阶段,试板温度与搅拌针的几何特征及其作用下焊缝金属的塑性流动有关。采用圆台形搅拌针时焊接试板温度最高,采用圆柱形搅拌针时试板温度次之,采用螺纹形搅拌针时试板温度最低。通过对采用圆柱形搅拌针时垂直于焊缝方向上焊接试板温度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了焊接试板宽度方向温度分布的二次解析式。  相似文献   

11.
一种随机表面间接触热阻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慰兰 《航空动力学报》1995,10(3):233-236,309
介绍了一种随机表面间接触热阻的计算方法, 即将接触点简化为圆盘接触模型计算单点接触热阻, 用计数函数的方法确定接触点的分布函数, 最终得到接触热阻随接触表面所受挤压应力变化的半经验公式, 本文还依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出一种实验条件下的半经验公式, 并对此实验拟合曲线的分散度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上制备Al涂层,以提高搅拌摩擦焊接头耐蚀性。通过数字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化学工作站对Al涂层的结构及耐蚀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冷喷Al涂层质量良好,孔隙率仅为0.77%,涂层内部存在等轴晶、细化晶粒以及拉长晶粒,涂层界面以机械咬合为主,涂层/接头区界面质量明显优于涂层/母材区界面;电化学数据显示,涂层腐蚀敏感性较低,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均低于热影响区,冷喷涂层降低了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腐蚀敏感性;晶间腐蚀实验表明,腐蚀6 h后,涂层最大腐蚀深度仅为热影响区最大腐蚀深度的50%,证明冷喷涂技术显著改善了搅拌摩擦焊接头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3.
铝合金与不锈钢物理化学性能较大的差异使两者采用常规焊接技术较难实现连接。本文采用惯性摩擦焊接技术进行了LF6铝合金与不锈钢异种金属连接,分析研究了接头的微观组织及拉伸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F6铝合金与不锈钢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相对不锈钢一侧,LF6铝合金一侧发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飞边主要由LF6铝合金摩擦挤压而成;微观组织显示LF6铝合金一侧分为细晶区、拉长晶区和母材区,细晶区中呈现为细小等轴晶状组织,拉长晶区为摩擦剪应力作用下的板条状拉伸组织。EDX分析表明,在摩擦热和顶锻力的作用下,焊接界面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形成了数微米的扩散反应层;力学断口断裂于铝合金一侧受力薄弱区。  相似文献   

14.
C/C复合材料与高温合金GH600之间高温接触热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翼前缘的热防护技术方面,采用内置高温热管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热防护方法,其中C/C复合材料结构与内置高温热管之间的界面接触热阻对传热效率及热力耦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自主搭建了一套高温接触热阻试验平台,并针对三维编织C/C复合材料与高温合金GH600在不同界面应力、界面粗糙度及界面温度下的接触热阻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平台在进行高温接触热阻试验研究上是切实可行的,利用该试验平台得到了三维编织C/C复合材料与高温合金GH600之间接触热阻的变化规律,有关结果可以为中国新型内置高温热管热防护结构的设计及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始的焊接方式焊接筛网式推进剂管理装置的收集器合格率低、可靠性差。为此,采用纯钛箔作为过渡层进行了不锈钢筛网与钛合金支压板的电阻缝焊试验以及随后这两者与钛合金骨架的电子束焊试验,然后进行了地面力学环境下的振动试验,以验证焊接方式改进后收集器的可靠性。焊接试验结果表明,纯钛箔过渡层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筛网在电阻缝焊时的焊接热量,有效地减小筛网的热变形;另一方面可以在电阻缝焊后形成牢固、封闭的纯钛/不锈钢筛网焊缝过渡区,有效地增加电子束焊时筛网的变形抗力,从而使得焊接后试样的合格率和性能大幅提高。振动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方式改进后收集器的可靠度置信下限从0.90增加到了0.96。  相似文献   

16.
近期对00Ni18%高强度马氏体沉淀硬化时效钢的焊接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出了适用于该钢薄壁旋压筒体自动钨极氩弧焊的焊接工艺规范,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该钢氩弧焊接头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焊接规范参数下,固溶+焊接+固溶+时效后焊缝及热影响区已有了一定的细晶粒,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间化合物沉淀强化质点,焊接接头及母材都呈现出了高强度和高韧性相搭配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a numerical model combining conduction and radiation is developed based on two flux approximation to predict the heat transfer behavior of fibrous insulation used in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s. Monte Carlo method is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modified radiative properties with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transient external temperature as high as 1 000 K. It is found that the estimated radiative properties become time-independent after about t = 3 000 s.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to the measured results in transient state, the contact resistance exerts significant influences up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specime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d absolute deviation is 3.25% when contact resistance is neglected in heat transfer model, while 1.82% with no contact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5):534-548
The dissimilar materials joining of C/C composites to T2 copper wer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by thermo-compensated Resistance Brazing Welding (RBW) with AgCuTi filler powder. 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phase composition, and shear strength of the resistance brazed joi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relevant analysis method.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rder affecting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C/C-Cu joint was welding current, welding pressure, and welding time in turn. The shear strength of backward thermo-compensated RBW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orward thermo-compensated RBW due to the Peltier effect. The maximum shear strength of the C/C-Cu joint was 11.56 MPa in the optimized welding parameter with welding current of 8.0 kA, welding time of 60 ms, and welding pressure of 0.10 MPa by backward thermo-compensated RBW. The interface structure at the resistance brazed joint with this welding parameter was C/C composites/TiC/Cu (s.s)/T2 copper. The TiC phase was verified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brazed joint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EDS),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Considerable fractures occurred in the C/C composites and partial fracture occurred at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 layer.  相似文献   

19.
柴立和  彭晓峰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3):264-267,345
本文基于Helmholtz不稳定性原理建立了微重力下双组分高热流时核态沸腾的双层汽泡结构模型。由于浮力很小,这种结构能维持到CHF状态。通过对该结构的深入分析,导得了汽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及液体层初始厚度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CHF模型。分析结果同实验结果及地面条件下的结果作了比较,对异同之处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