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广 《中国航天》2010,(8):10-11
<正>白宫6月28日推出了全新的美国国家航天政策。新政策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并重申要在2025年前派宇航员造访一颗小行星。这份14页的航天政策文件不只涉及奥巴马总统2月份提出的NASA新设想,即把美国载人航天的目标从重返月球转向造访小行星和火星,还触及对地观测、空间碎片和空间安全方面的未来需求。  相似文献   

2.
数据分页技术在WEB应用程序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良好的数据分页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服务器的负裁,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本文介绍了动态网页上数据分页的几种技术,然后通过XML可扩展标记语言实现数据的存储,在静态网页上实现数据分页;最后对该程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测试。  相似文献   

3.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华民族掀开了向浩瀚宇宙进军的崭新一页。4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当年研制中华第一星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从"东方红一号"卫星起步,在自主创新旗帜的指引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月11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工程从探月、落月到世界首次月背软着陆探测,以五战五捷、连战连捷的辉煌成果,在我国深空探测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一页,而每一个突破和跨越,无不昭示着中国航天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新高度,无不闪现着"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嫦娥"工程  相似文献   

5.
电子战模拟何自强 电子战技术文选198,年第S期第23~29页宽带电子战接收机的性能标准季金龙顾跃平 电子战技术文选1989年第5期第43~50页机载电子战设备用天线刘胜利 电子战技术文选198兮年第S期第51~的页辐射源定位技术王继堂李振初 电子战找术文选1989年第5期第30~42页激烈争论中所揭示的隐形战斗机和轰炸机张德文 李振初 电子战技术文选198兮年第S期第19~22页舰载电子战(第二部分:北欧的解决办法)张德文 何自强 电子战技术文选1989年第5期第6~18页欧洲机载电子战第一部分适用于如年代的装备 楼亚栋姜东波 战略防御1989年第4期第54~59页欧…  相似文献   

6.
<正>上世纪的199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空局携手将"哈勃"空间望远镜送入地球轨道,自此揭开了宇宙探测史上具有革命性的一页。在20年的服役期间,"哈勃"望远镜不断向地面发送此前从地球上根本无法观测到、充满神奇和梦幻色彩的宇宙深空照片。  相似文献   

7.
现代海战中的电子战王洪儒 电子对抗参考资料1988年第5期第1~4页 苏联电子战飞机陈小林 电子对抗参考资料1988年第5期第S~8灭 美国陆军举行“2004年情报与电子战,讨论会袁分地 电子对抗参考资料1988年第5期第,~10页 九十年代的电子战全寿文 电子对抗参考资料扮88年第5期第11尸以14页 在战略防御体系中的区域性雷达对抗系统王殿勇 电子对抗参考资料1988年第5期第ls~23页 现代雷达体制及特点周国富 电子对抗参考资料1988年第5期第24~32页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沈学勤 电子对抗参考资料1988年第5期第肠阳38页 雷达千扰与抗干扰刘胜利 电子战技…  相似文献   

8.
国外电子对抗试验鉴定方法及设备聂晓利等 无线电工程动态1990年第1期第1~36页质心千扰与机动飞行赵恩起 无源千扰与光电对抗19%年第1期第15~17页机载无源干扰投放设备矩阵式顺序器的可行性、技术性、有 效性探讨颜鸥 无源干扰与光电对抗1990年第1期第18~21页半波偶极子云双站散射截面研究赵勋杰陈静 无源干扰与光电对抗1990年第1期第1~14页机载无源干扰投放系统步进电机的自动升降频控制方法 冯晓荣 无源干扰与光电对抗19%年第1期第钊~47页热象系统在红外对抗中的应用魏云海 无源干扰与光电对抗1990年第1期第48~s1页激光雷达肖俊远 无源千…  相似文献   

9.
快速自适应算法结合高速处理器件在跳频电台 侦察中的应用黄德双等 电子对抗1990年第i期第i~6页对COZ激光辐射源的侦察告警初探杨文轩 电子对抗1990年第1期第7~巧页电子对抗天线的新进展林泽祥 电子对抗1990年第1期第16~22页一种新颖的数字式动目标模拟器陈跃超等 电子对抗1990年第1期第23~29页一种新的扩频通信系统尚志祥覃林 电子对抗1990年第1期第37~44页军事测向训练模拟系统李自立等 电子对抗1990年第1期第45~50页SALM仿真语言在电子对抗作战模拟中的应用石海 电子对抗1990年第1期第51~55页2000年电子测量技术的展望周敬酞 国外电子…  相似文献   

10.
逆增益干扰初步分析王万通 电子对抗技术1989年第2期第1~14页地对空雷达干扰系统张锡祥 电子对杭伎术1989年第2期第别~37页GaAs MMIC能满足电子战的要求唐臻富李振初 电子对抗伎术198,年第2期第48~51页天线自适应抗干扰极化聚类系统方若飞 电子对抗找术1989年第2期第52~59页大功率行波管功率合戍中的宽带相位均衡找术李振初 电子对抗技术1989年第2期第43~47页ESM接收机数字式自适应恒虚警处理电路胡进播联安 电子对抗技术1989年第2期第38~42页消除或减轻电视同频干扰的伎术措施及差值天线之调整 蒋绍勤 电子技术应用1989年第4期第2,~31…  相似文献   

11.
Poland has a long-standing tradition in space activities. Polish institutions have participated as co-investigators in almost all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science projects, as well as on many other missions. However, the first Polish satellite (PW-SAT) was only launched in 2012. Poland was one of the first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to conclude a Cooperation Agreement with ESA in the peaceful use of outer space; it was signed in 1994 and followed by a second in January 2002. Negotiations on Polish membership in the ESA were started in autumn of 2011, and ended in April 2012. Following ratification of the agreement, Poland officially became the 20th Member State of ESA on 19 November 20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Poland is setting its way as a space nation. It describ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Polish space programme, including the road to Poland's full membership in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相似文献   

12.
李莉 《中国航天》2001,(5):38-41
战斧,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使其名声大振。自1991年以来,美国海军平均每年要消耗100枚战斧导弹。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近千枚战斧从一艘艘美国战舰和潜艇上发射,使得战斧成为美国强权政治的急先锋,也成为对别国实施远距离精确打击的中坚力量。 但近几场局部战争同时也提出了要发展一种造价便宜、全天候作战、精确打击以及可对加固目标进行打击的新型战斧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战术战斧(TacTom)应运而生。北约空袭南联盟后,美国海军根据战斧巡航导弹的作战使用,开始重新评估未来战斧巡航…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22日,我国在北京-西安-成都-昆明以东的广大空中交通管制区实施了雷达管制,这使得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进入了新的时代,贵阳区域管制室也开始了划时代的雷达管制工作。实施之后,随着雷达管制工作的深入运行,一些在实施前未考虑到的问题相继暴露出来。在经过前期强化雷达管制模拟机培训后大部分管制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感到有不理解的问题,涉及到标准通话用语、雷达管制间隔、雷达管制和程序管制之间的间隔、雷达盲区、目视飞行与仪表飞行之间等。尤其是对间隔的掌握和通话术语的理解上存在着偏差,部分管制员在机组不作位置报时缺乏主动管制的意识,感觉到指令发的不流畅。为什么在作了大量的前期雷达管制理论准备工作和雷达管制模拟机培训后,在实际运行中还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一、雷达基本理论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释所有问题、解决运行中的所有矛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航空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民用航空运输以每年平均10%的速度增长,通用航空的需求与日俱增,军事飞行频繁,对空域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空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我国空域资源相关问题,即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空域资源优势,为不同空域用户提供可靠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research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isorientation on human ability to locate objects in space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V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memorize the location of virtual objects, and then they were asked to indicate where the objects were located while they were inside a virtual chamber. This procedure was repeated in both eyesclosed and disoriented conditions. Subject pointing responses were used to measure memory for the relative location of objects in virtual space. This method was extended from previous research in a real-world setting. The results showed systematic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disorientation on the ability to locate objects in space. Further, the use of strategies played a role in object localization ability, but strategy use was affected by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used by subjects.  相似文献   

16.
拥有“神舟”、“神箭”等著名宇航品牌,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业绩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第五届珠海航展上又给观众带来了惊喜:除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许多在研产品模型闪亮登场外.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精彩亮相,嫦娥1号卫星、环境1号C卫星等产品模型也一同展出。这些科技含量极高的产品虽然用途不同.但细心的观众不难从中看出“可持续发展”的影子,注重环境、保护生态、高效节能已成为航天科技发展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17.
Basing his comments around a report on the Space Power Systems 1997 conference, ‘Energy and Space for Humanity’, held in Montreal, 24-28 August 1997, Richard Boudreault describes the progress made in getting the concept of power from space accepted by the terrestrial utilities. Increasing worries about the sustainability of current power sources together with deregula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make space power more attractive. However, the high cost of access to space is a barrier, though this is starting to fall.  相似文献   

18.
本文市场经济、社会消极现象、应试教育、高等教育及德育教育自身缺陷等方面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消极影响加以分析,立足现实,提出问题,与高等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以求改进完善高校德育工作。作者坚信,真正找到了问题所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周威 《中国航天》2007,(1):22-24
世界各大宇航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度过了2006年。新年伊始,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公司在2006年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情况。  相似文献   

20.
The Ariane transfer vehicle (ATV), an Ariane 5 borne, unmanned propulsion vehicle, is designed to transport the logistics needed to resupply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and the man tended free flyer (MTFF) step 2 with pressurized and unpressurized cargo and to dispose the waste. The ATV is an expendable vehicle and is disposed of by a safe atmospheric burn 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5 schedule it should be operational in 1996 for missions toward ISS and beyond the year 2000 for MTFF 2 missions.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he proposed ATV are the modified AR5 third stage L5, an upgraded VEB steering the launcher as well as the ATV and the P/L-adaptor providing mechanical and umbilical links to the payload. The mechanical part of the RVD-kit will be placed on the payload-module, the main RVD sensors are located on the adaptor and the needed computer intelligence will be integrated on the VEB. To minimize the development, and recurring costs, the ATV concept fully complies to the idea of maximum use of exist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mainly from the AR5, Hermes and Columbus programs thus minimizing development and recurring costs. The ATV is compatible to ISS, MTFF and OMV and is able to transport logistic modules compatible with NSTS and U.S.-expendable laun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