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美国通用航空目视航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条例》于2003年5月1日正式生效,为保证通用航空飞行安全,航行情报部门应该提供目视飞行航图。2003年11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与美国联邦航空局签订了一份技术合作协议,目视航图作为合作项目之一,受到CAAC和FAA的重视。2004年4月,民航总局空管局一行6人赴美学习与目视航图制作有关的知识,学习期间当地媒体多有报道。作者希望以学到的知识促进我国民用航空目视航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有民航航图中,仪表用飞行航图不含地面参照物,目视飞行用航图也仅包含基本地形轮廓。因此,主要以目视规则运行的通航飞行器迫切需要一款能够包含禁飞区信息、危险障碍物、城镇居民点等各类地表情报信息的低空目视航图系统。本文介绍一种低空目视航图系统的基础架构及其基本功能。该系统采用MyEclipse作为开发环境,开发语言为JAVA;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形成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采集各数据库相关信息为客户端提供数据服务,各数据库定期更新和完善各相关数据;利用OpenLayer开发低空目视航图信息系统的WebGIS客户端,并将各基础数据、专题数据、管理数据图层叠加到用户访问界面。  相似文献   

3.
航图漂移是目前民航客机飞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通过对飞行航路及A320系列飞机在飞行各个阶段飞机位置的分析,剖析了导致航图漂移现象的各种原因及后果。  相似文献   

4.
航图制图系统是航行情报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变更的航行情报服务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航图上,一直是世界同行业十分关注的焦点之一。提出的全新图元克隆技术,实现了图元内在属性和外在表现的历史继承以及与航行情报数据库的同步更新,为最终达到航图制图全程自动化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航行情报数据库中导航数据采用ARINC424工业标准,通过配置管理与数据驱动方式,不仅可以根据需求高效准确地克隆出不同用途的航图,同时也为今后提供机载导航数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适用于飞机座舱显示的活动数字地图系统,着重论述电子航图数据库的建立、投影交换、数据压缩及解压缩技术。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设计航空器目视盘旋进近程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洁明  赵安 《航空计算技术》2004,34(1):59-61,65
说明了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飞行程序设计的问题,特别是运用几何数学中三角形三个顶点计算三角形面积,其面积值的符号与三个顶点的顺序密切相关的原理,成功地解决了航空器目视盘旋进近保护区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空中交通管制事业随着空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得到了长足发展,管制手段逐渐从程序管制向雷达管制过渡,人们在倚重空管自动化设备的同时,逐步忽视了对目视飞行规则的研究和利用。从航空发展的历史角度看,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在飞行的初期就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飞行员驾驶技术培训也是从目视飞行开始,飞行员对二者并不陌生,但由于我国现有空管规章对IFR飞行计划的航空器实施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的定义和实施条件尚未明确,导致管制员难以操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AIXM的PBN飞行程序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PBN(基于性能导航)飞行程序设计的现状,及采用AIXM(航空数据交换模型)的目的,简述了基于地理信息平台Supermap的系统构架和基于AIXM的数据库设计模型,完成了PBN飞行程序设计的自动化,包括自动绘制保护区,自动评估障碍物,自动生成航图及技术报告,自动制作及验证ARINC424编码,最后介绍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贺强  谭德强  程林 《航空学报》2020,41(5):223532-223532
疲劳是导致民机复合材料结构目视检查差错的重要诱因,疲劳检测对于减少人的差错,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基于眼动行为的疲劳度量与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民机复合材料结构目视检查实验场景,利用Tobii眼动仪提取了正常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目视检查眼动数据,分析了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注视频率、平均眼跳时间、平均眼跳频率、注视热点与轨迹和扫视速度等眼动行为与疲劳的关系,进而提取了能表征疲劳的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和扫视速度3种眼动指标,以该指标构建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了目视检查疲劳检测模型。研究发现疲劳状态下的目视检查平均注视时间更长,扫视速度更慢、瞳孔直径减小,右瞳孔减小程度更大,核函数为径向基函数和高斯函数的SVM方法对疲劳的检测效果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VM方法训练由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和扫视速度构成的眼动特征向量能有效检测目视检查中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雾霾天气对舰载机目视着舰安全性的影响难以量化的问题,利用激光雷达在近海的能见度观测数据,反演海上雾霾天气下飞行员目视着舰的斜程能见度的状况,提出 1种基于能见度指标的目视着舰风险评估方法,将舰载机着舰过程中飞行员频繁的目测压力,转变为舰上数据测量、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等程序化工作,将定性的安全分析转变为定量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指导,谋求在现有着舰控制模式下有效降低飞行员着舰压力,提升指挥引导效率,为低能见度下舰载机目视着舰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vega的导弹飞行视景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某公司某重点型号在飞行中的控制问题,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和计算机仿真(Computer Simulation)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状况,而后利用先进的仿真软件Creator/Vega,建立了某重点型号的飞行环境模型、三维弹体模型和飞行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解算弹道数据并调用API函数编写驱动程序,最终实现了导弹飞行的视景仿真。  相似文献   

13.
王树亮  毕大平  阮怀林  周阳 《航空学报》2018,39(6):321828-321828
针对传统关联波门设计方法在应用于机动目标跟踪时容易引起失跟、以及概率数据关联算法不适于多交叉目标跟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视觉选择性注意机制和知觉客体的"特征整合"理论的认知雷达数据关联算法。算法以综合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算法为基础,采取假设目标最大机动水平已知的"当前"统计模型和匀速运动模型作为模型集,通过实时交互使关联波门能够随目标机动动态调整,较好地兼顾了雷达计算耗时和跟踪成功率。在利用目标位置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整合目标运动特征,对关联波门交叉区域公共量测进行分类,使多交叉目标跟踪问题转化为多个单目标跟踪问题,优化了传统概率数据关联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关联波门设计方法相比,算法跟踪失败率和计算耗时明显降低;而且在计算资源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杂波环境适应性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视间隔下的运行容易造成五边间隔过小,从而引发冲突,复飞作为一个重要的解决冲突的手段,也是解决冲突的最后手段,在目视间隔下显得更加重要。随着我国航空运输的高速发展,机场流量显著提高,跑道容量日趋饱和,提高跑道容量已经成为提高航班正常、确保安全的当务之急。从短时间内看,提高跑道容量要从减少五边飞机间隔和提高单位时间跑道利用率入手,目视间隔在目前看来是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刘岩 《航空工程进展》2015,6(2):239-244
为实现适合所需性能导航(RNP)程序训练的飞行模拟机机场视景仿真数据库,从拉萨机场对RNP飞行程序训练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RNP程序,对地形网格算法进行人为干预,引导地形生成需要的效果和精度,满足飞行验证和训练的要求,实现机场三维全态仿真与RNP程序的结合,研究结果可推广到其他类似机场的视景仿真开发。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单目视觉里程计存在的尺度漂移和尺度不一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监督深度学习的单目视觉里程计。首先,联合使用空间几何约束和图像相似性约束,得到长序列尺度一致的深度估计网络和鲁棒的光流估计网络;然后,对密集光流进行采样,得到精确的稀疏对应关系,减少尺度漂移;最后,根据改进的ORB-SLAM初始化方法,选择最优跟踪方式,结合深度信息进行尺度对齐,从而得到全局尺度一致的视觉里程计。在KITTI数据集上进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ORB-SLAM2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的视觉里程计系统,该算法在通用评估指标方面性能有明显提升,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贾庆轩  段嘉琪  陈钢 《航空学报》2021,42(6):424063-424063
针对在轨装配过程中机器人"手眼"关系无法进行有效标定及机器人系统和被操作物惯性参数不定的情况,在传统的无标定视觉伺服基础上设计了深度估计器,基于机器人和图像运动的测量数据在线估计目标特征的深度值,并在机器人关节控制环中设计滑模控制器实时控制机器人关节运动,根据反馈图像信息纠正系统误差完成对准跟踪,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所提的无标定视觉伺服对准方法使机器人在装配过程中免去了复杂的"手眼"关系的标定程序,克服了机器人系统及被操作物惯性参数不确定性给装配精度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手眼协调"的鲁棒性,保证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下完成在轨装配任务。  相似文献   

18.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ing system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ivil and military fields due to their all-weather and all-day abilities and various other advantages. However, due to image data exponentially increasing, there is a need for novel automatic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technologies. In recent years, the visual attention mechanism in the visual system has helped humans effectively deal with complex visual signals. In particular, biologically inspired top-down attention models have garnered much attention recent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visual attention model for SAR target detection, comprising a bottom-up stage and top-down process.In the bottom-up step, the Itti model is improved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AR and optical images. The top-down step fully utilizes prior information to further detect targets. Extensive detection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on the benchmark Moving and Stationary Target Acquisition and Recognition(MSTAR) dataset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ypical visual models and other popular detection methods, our model has increased ability and robustness for SAR target detection, under a range of Signal to Clutter Ratio(SCR) conditions and scenes. In addition, results obtained using only the bottom-up stage are inferior to thos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urther demonstrat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rationality of a top-down strategy. In summary, our proposed visual attention method can be considered a potential benchmark resource for the SAR research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9.
王龙  章政  王立 《飞行力学》2020,(1):27-34
为了增强四旋翼的自主性,借用视觉导航方法要求在GPS丢失信号或信号精度不高的情况下进行辅助定位,使得四旋翼能够在某些特殊需求场合自动着陆。针对Harris角点检测算法计算量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标志图像识别算法,将一个区域内的所有角点转换成一个单值角点,替代了Harris算法中的局部非极大值抑制算法,减小了计算量,并进一步设计了视觉模式下的姿态与位置转换算法和视觉着陆控制算法。为了验证所设计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STM32单片机搭建了微型四旋翼实验平台系统,并实时在线进行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标志图像识别算法能正确检测和识别出标志图像,视觉着陆算法也成功实现了四旋翼实验平台的着陆功能。  相似文献   

20.
飞机驾驶舱视觉告警信号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机驾驶舱告警系统对提高飞行员工作效率和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概述了视觉告警信号的设计标准和信息编码的设计规定,并论述了相关标准中对颜色编码和告警字符的设计规定,为飞机驾驶舱视觉告警信号的设计提供相关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