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要回顾了直升机用新型抗静电底漆的主要研制内容,详细阐述了工程应用过程中所开展的涂料喷涂工艺、涂层性能测试,减重和成本分析等应用研究工作。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新型抗静电底漆在直升机上应用取得了预期减重效果,有效减轻了结构重量,简化了工艺并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2.
利用浸渍试验研究了B737-300货舱重要承力结构件的不同涂层在ω(NaCl)=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讨论并评价了各种涂层对基底金属7075-T6铝合金的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环氧底漆和环氧底漆与聚氨酯面漆的组合防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铆钉疹有损飞机的外观,同时会引起腐蚀,ANAC(AkzoNobel)公司称波音民航机公司已同意采用一种高性能底漆可解决这一问题。所谓铆钉疹是指飞机铆钉头上的油漆的缺失。ANAC 公司开发了一种环氧底漆,该底漆经凝胶型预处理时能显著减少这种铆钉疹。  相似文献   

4.
简讯     
<正>我国AC313民用直升机复合材料使用率达50%2010年3月18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在江西省景德镇市首飞成功。作为我国第一款大型民用直升机,该机完全按照适航条例研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AC313的首飞成功,填补了我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的空白,标志着我国与欧、美、俄一样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中国直升机事业开创之初近30年的历程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近10年直升机研制已步入春天的辉煌,介绍了近10年直升机研制概况,并展望了今后10年中国直升机研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总体设计是直升机研制工作中的重要阶段,总体设计的优劣决定了研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也影响着一个机型研制的成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直升机总体设计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国内直升机总体设计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首飞成功。作为我国目前自行研制生产的唯一的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完全按照适航条例研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填补了我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的空白,表明中国和欧、美、俄一样具备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在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AC313的成功研制,使昌飞公司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近日,记者有幸走访了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围绕科研生产,对副总经理周新民,第一副总工程师王贤玉,副总工程师方鹏飞、李萌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手册》本手册收录了156种型号的直升机,特别是对近20年来研制的新型直升机作了重点介绍,每种型号的直升机分为研制概况,技术数据,设计特点,三大部分进行阐述。重点型号直升机附有各种性能曲线、零部件及结构图。本手册还附有直升机机载武器、发动机、通信与导航系统、电子战  相似文献   

9.
结合直升机的研制工作,探讨了型号研制过程中应开展的材料工作--材料标准化和材料工程化应用研究,说明了材料工作与直升机研制的紧密相关作用,阐述了材料工作对直升机研制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王锋  井立  祁圣君 《飞行力学》2021,(1):7-11,34
变稳直升机在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回顾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航空强国各个阶段典型变稳直升机研制历程,系统性梳理了变稳直升机研制中所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如变稳能力分析、变稳安全策略、变稳控制方法以及可变人感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外研制经验提出了上述技术的设计原则和相关要求。同时,对变稳直升机在飞行品质标准研究、新技术演示验证及飞行员培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任务科目基元的飞行试验是ADS-33E-PRF对直升机飞行品质的判定标准。针对直升机设计过程中飞行品质难以事先评定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优化策略的直升机任务科目基元数值仿真方法。该方法将飞行品质规范对直升机位置、姿态和速度的限制处理为状态量的边界约束,以完成任务科目基元的时间为目标函数,结合直升机自身的性能和安全性约束,建立了针对任务科目基元的直升机轨迹优化模型。求解该模型得到直升机完成相应任务科目基元所用的时间,便可定性判断直升机飞行品质是否满足ADS-33E-PRF对这一任务科目基元的要求,从而在设计之初对优化直升机总体设计参数提供参考。对某型直升机悬停转弯机动科目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架具有自主返回模块和增稳模块的模型直升机。该直升机硬件电路以C8051F020单片机作为机载部分控制器,使用MEMS陀螺仪和MEMS~JI速度计测量姿态信息,运用无线收发模块实现和地面站的通信。文章介绍了模型直升机系统的软件流程和实现,用系统辨识法分通道建立了直升机模型,设计了直升机的增稳控制模块。设计的模型直升机可完成悬停、返回、着陆等简单的自主飞行任务,为后续舰载小型模型直升机自主起降开发与验证平台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驾驶人员的可靠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直升机的使用及型号研制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直升机的可靠性分析中必须考虑人的失误对直升机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并根据THERP(Technique for the Human Error Rate Prediction)方法,建立了人的失误的分析和计算程序,最后以直11型机为例详细地说明了THERP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简单回顾了直升机技术发展的历程和技术特点,介绍了直升机的技术进展,最后展望了新世纪直升机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直升机外部噪声控制技术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外部噪声控制技术是直升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对直升机外部噪声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基于我国直升机外部噪声控制的技术基础,从基础研究、主被动控制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直升机外部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电控旋翼直升机配平及操纵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洋  王浩文  高正 《飞行力学》2005,23(2):43-46
对采用电控旋翼直升机的配平及操纵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电控旋翼的刚体桨叶变距运动方程,推导了襟翼操纵量与桨叶桨距的显式关系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电控旋翼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以WZ-1直升机为样例直升机,对比分析了电控旋翼直升机与常规直升机的配平特性和操纵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电控旋翼直升机具有与常规直升机类似的配平和操纵特性,桨叶预安装角和桨根扭簧刚度这两个参数对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UKF的共轴式无人直升机模型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共轴式无人直升机系统非线性模型,并针对其非线性强,不同飞行模态下气动参数差异等问题,将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引入共轴式直升机系统非线性模型辨识,不但避免了直升机线性模型仅仅适用于悬停模态的局限性,同时为直升机系统在线自适应控制提供了基础条件,使得共轴式无人直升机自主全包线飞行成为可能.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FH-1共轴式无人直升机为例进行了仿真辨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共轴式直升机在线非线性模型辨识不依赖于参数初值的选取,模型参数能在10s内收敛,各状态量辨识精度达到80%以上,明显高于传统的预报误差法(PEM),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高技术航空电子系统在直升机上得到应用。在提高系统灵敏度的同时,也带来了闪电间接效应防护问题。在分析闪电间接效应防护的适航要求的基础上,结合AC313型机适航验证结果,提出适航验证方法,对其它直升机闪电间接效应防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热分析方法无法满足直升机主减速器结构复杂多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获取主减速器温度场分布的通用热分析方法。以典型直升机主减速器为样本,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并结合热网络法(thermal network,TN),分析获得3种通用热分析单元体模型。对于不同结构的主减速器,通过单元体及其衍生体的组合可以迅速且有效地建立其系统热分析模型,求解获得温度场分布。以某直升机主减速器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了热分析,并与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高效计算主减速器的温度场分布,计算值与试验值最大误差为5.07%,满足主减速器热分析工程计算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翼面类部件雷达目标特性分析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相闻  招启军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1):2691-2700
基于准静态原理,采用电磁高频法开展直升机翼面类部件的雷达目标特性分析及评估.首先,为获得翼面类部件对直升机散射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考虑旋翼高速旋转的动态效应,着重分析了装配不同翼面类部件后机身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变化趋势、强散射分布和回波信号的时频域谱特征,揭示了翼面类部件雷达散射影响机理;然后,在评估直升机强散射源分布特征和多元响应特性的基础上,比较装配不同翼面类部件后机身的雷达探测距离,提出并建立了方位、俯仰与滚转姿态下直升机的雷达4级预警机制和角域范围,并针对性的给出对抗雷达探测的方案.研究发现:装配平尾、短翼及平尾和短翼组合的直升机相比孤立机身的雷达暴露距离分别增加11.54%,14.88%和18.06%,综合隐身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