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航天继电器浪涌电流作用下电接触寿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卫星上的航天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多次触点粘连故障,经分析发现,虽然在继电器设计中均根据其稳态工作电流进行了一级降额设计,但由于非纯阻性负载的存在,继电器在通断瞬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浪涌电流,该浪涌电流可以使触点迅速熔蚀,甚至熔焊失效。文章针对继电器接通瞬间浪涌电流对触点的熔蚀现象开展研究,利用试验测试并验证航天继电器的抗浪涌电流能力,对触点熔蚀、熔焊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可以指导航天继电器的使用,提高继电器在轨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密封电磁继电器有其固有的漏率,在应用于空间真空环境下由于气体泄漏使得其内部气体压力逐渐降低,导致继电器的触点在低气压环境下工作失效(负载切换时)。文章选择国产继电器样品对上述机理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对继电器内部气体压力与触点电弧失效的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航天继电器触点粘连故障机理分析及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卫星供配电系统功率继电器接通瞬间浪涌电流导致触点粘连故障进行研究,分析电路导致浪涌电流的机理,并对一种继电器触点浪涌抑制保护电路开展分析和试验测试,提出有效消除继电器触点粘连故障的方案。研究结果对帮助指导航天继电器的使用,提高航天继电器在轨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继电器电磁干扰的诊断和抑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电器是电子设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干扰源,在其触点断开和闭合的瞬间产生的瞬态电压会引起严重的电磁辐射干扰。文章通过一例继电器电磁干扰的诊断分析说明了继电器电磁干扰的机理,提出了诊断这种干扰的试验方法和有效的干扰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航天继电器接触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为全面分析其接触性能,研究了一种融合触点表面微观粗糙度参数与宏观性能参数的方法。利用非接触式表面形貌仪扫描恒定温度应力贮存加速试验后的触点表面,建立触点组接触差平面,提出接触粗糙度参数的概念并计算这些参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接触电阻与多个特征参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以接触电阻为桥梁,根据参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对多维特征参数进行融合,特征融合之后的参数与接触电阻参数曲线图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继电器微观和宏观参数进行有效融合,综合反映继电器贮存期间的接触性能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从分析继电器失效问题谈起一个控制系统电子设备的生产厂,短短半个月内,在一个控制设备上,使用了1500多只同一规格的密封继电器,装机后检查发现24只出现接通不可靠的问题。后来发现失效模式主要是簧片触点接触不上,是继电器生产质量有问题?还是使用中造成的问题?经继电器生产厂派人前来解剖发现,与簧片点焊在一起的引出腿发生了扭转。又通过调查整机装焊情况,终于了解到该厂为了焊接牢靠,工艺要求在焊接时,导线要在继电器接点上绕上几圈,再用钳子夹紧拧一下,这样就给了一个扭力。由于继电器内部触点间只有0.2毫米间隙,绝缘子产生0.5°的扭转,就会导致簧片的位移失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潜入式喷管燃气二次喷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利用AUSM+格式,并结合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喷管内二次喷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二次喷射阀门作动过程中侧向力的变化规律,分析正弦波、三角波2种作动方式和5、7、10 Hz 3种频率对侧向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阀动过程中侧向力变化与阀门开度变化趋势相同,大体上侧向力随阀门开度增加而增加,随阀门开度减小而减小,但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滞后,侧向力变化滞后于阀门位置变化,最大侧向力出现在半个周期以后,即最大开度出现时刻之后,且阀门重新闭合后,很短时间内仍有侧向力残存,相同开度下,侧向力有如下大小关系:关闭过程大于准稳态,二者又大于开启过程中的侧向力;从最大侧向力出现时刻分析滞后时间τD,在波形上三角波下滞后时间τD要大于正弦波下的τD,在频率上10 Hz下的τD最大,5 Hz下的τD最小;从侧向力相对残存时间τR分析时间滞后,在波形上三角波下的τR要大于正弦波下τR,在频率上7 Hz下的τR最大,5 Hz下的τR最小。  相似文献   

8.
小卫星从母星释放过程的GPS卫星可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坤  王宇  袁洪 《宇航学报》2008,29(4):1414-1419
针对小卫星的一种安装、在轨二次发射方式,通过分析小卫星从母星释放过程中的GPS星座可用性,研究了小卫星的弹出旋转式在轨二次发射的可行性问题。首先,分析了小卫星对单颗GPS卫星可见的数学条件,然后导出了小卫星在二次发射从母星释放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中对单颗GPS卫星可见的数学描述,最后研究了整个过程的GPS星座可用性,提出了一种保证释放过程中GPS星座可用的弹出时刻选取方法,并完成了数值计算验证。本文提出的选取方法,能够保证释放过程中GPS星座可用,避免释放过程中小卫星与母星发生意外碰撞的可能,从而证明了这种弹出旋转式在轨二次发射方式具有可行性。这一结论对我国小卫星在轨二次发射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新的电磁继电器转换电压的测试方法,这种测试方法引入了自反馈控制的原理,对于提高电磁继电器的测试速度,简化测试引线,减小测试误差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更有利于电磁继电器的可靠性质量保证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固体发动机试验点火控制电路及其三个主要环节:交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及引线,后者为长约300m的导线,模拟研究表明,在点火瞬间及点火前预调点火电流时,引线会产生自感电压对线路产生干扰,研究了提高时序控制精度,点火可靠性及电路安全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饶彬  肖顺平  王雪松 《宇航学报》2011,32(8):1813-1818
基于微波暗室静态测量数据,结合弹道学理论,分析了战术弹道导弹(TBM)弹头在再入段的运动学特性和电磁散射特性。研究表明,典型战情下再入舱的RCS比弹头目标的RCS大10~30dB。当采用LFM波形时,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旁瓣遮掩效应,即脉冲压缩后末修舱的旁瓣会遮掩邻近微弱弹头目标的主瓣,导致弹头漏检。从理论和仿真的角度分析了相关设计参数(例如带宽)以及伴随物相关参数(速度、相对距离、相对RCS等)对弹头目标CFAR检测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检测性能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带有振动抑制的压电结构动态形状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压电结构在动态形状主动控制过程中的振动抑制问题,以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作动器驱动的悬臂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控制方程。由于不合理的作动器电压加载方式会导致结构的瞬态和残余振动,影响形状控制精度和系统稳定性;本文在静态形状控制基础上,提出电压加载时间历程的优化问题。结合有限差分法和二次规划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最后,以悬臂板弯曲形状控制为例,对所提动态形状控制算法进行了校验;并与阶跃、斜坡等电压加载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优化后的电压加载时间历程,能够有效抑制结构的瞬态和残余振动,提高动态形状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LEO航天器高压大功率太阳电池阵静电放电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5,(4):65-70
为了避免低地球轨道(LEO)航天器的高压大功率太阳电池阵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而发生静电放电(ESD)现象,导致太阳电池阵弧光放电引起太阳电池阵失效,须要确定高压大功率太阳电池阵产生一次放电和二次放电的电压阈值。文章模拟LEO真空等离子环境,采用刚性基板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试件,试验研究了LEO条件下发生一次放电和二次放电的电压阈值。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发生一次放电的电压阈值为95V;在提高电池串间隙时,发生二次放电的电压阈值由120V提高到145V。分析一次放电和二次放电的产生原因可知:一次放电主要发生在三交结区;二次放电是由电子轰击产生的,2.0mm间隙可以有效提高二次放电电压阈值。此研究结果可为LEO高压大功率太阳电池阵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半导体桥点火器在工程应用中通常为多个产品并联在同一供电回路中使用,以实现火工装置同步点火。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出现某个火工装置点火失败的现象。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桥点火器本身电阻变化对单路点火过程电流、电压的影响,对多路并联半导体桥电流响应特性的研究较少。半导体桥点火器在多路并联同步使用时,作用机理及故障原理不清限制了其在该场合中的应用。文章设计搭建了多路并联半导体桥点火器点火电路,通过试验发现点火器多路并联使用时,支路电流存在突然下降或上升速度缓慢的现象,均可能造成点火器半导体桥区烧蚀不完全或瞎火。结合半导体桥点火器的点火机理分析得出电路电流突然下降会导致相变过程中止、电流上升较慢会导致相变能量不足,均会造成半导体桥电爆能量无法正常释放,进而无法正常激发内部起爆药,这是半导体桥点火器用在多路并联电路情况时出现点火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宇航用电磁继电器生产工序控制为主题,介绍了电磁继电器在宇航型号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加强电磁继电器生产工序控制的必要性,选取了某微型电磁继电器的关键工序——"线圈绕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工序控制要素识别,进行了工艺参数验证试验,明确了线圈绕制工序的控制要求和检验要求,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工序控制和检验要求研究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生产单位进行工艺改进,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固有质量水平,同时能够为电磁继电器其他工序的控制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密封式继电器进行了加速寿命贮存试验,对触点表面进行了形貌和失效分析,提出差平面概念还原触点接触面,建立接触电阻模型。利用非接触式三维形貌仪扫描触点表面,采集三维坐标计算表面的三维粗糙度参数值和分形维数,分析粗糙度参数与分形维数的关系。利用扫描电镜扫描触点表面,根据特定元素分析触点的失效机理。充分考虑触点表面的接触关系,选定相对触点平面,利用MATLAB还原触点表面,为从真实形貌角度进一步建立接触电阻模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氧气/醇类燃气发生器启动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氧气/醇类燃气发生器进行了热态试验,对启动过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引入点火时间和着火延迟两个参数深入研究了燃气发生器的启动规律。研究表明,燃烧室流量密度的增加对燃气发生器的点火时间影响不大,但会引起着火延迟的明显增加;时序中氧气与燃料两种组元进入燃烧室的时刻对启动过程有较大的影响,二者存在一个最优的时间间隔,可以保证燃气发生器快速、平稳、安全的启动。  相似文献   

18.
深圳雷达站安装的Alenia SIR-M二次雷达服役将近20年,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稳定运行期后,现在设备元器件开始老化,故障率上升,特别是电源部分,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通道无法工作。论文对Alenia SIR-M二次雷达28V电压调整模块电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一次28V模块故障维修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尤其是当强场存在时,用频设备的工作状况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接收机的灵敏度下降、发射机辐射信号存在其它频率分量等。通过深入分析模块化射频器件的工作特性和注入式实物试验,验证了射频电路中非线性器件工作特性变化是导致用频设备工作性能下降的本质机理。通过改变不同试验条件,研究了互调发射、接收机减敏等现象随强干扰信号参数改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强电磁环境下用频设备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微重力落塔电磁悬吊、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磁悬吊、释放、提升机构是微重力落塔的一个主要分系统。文章论述了微重力落塔电磁悬吊、释放、提升机构研制的关键技术及难点、电磁释放过程的特性分析以及微重力落塔实际试验的情况。采用万向架悬吊结构和电磁释放过程可调技术解决了落塔微重力试验落舱释放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释放过程可调和控制,减少和降低了落舱释放的干扰,保证了落舱的微重力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落舱释放平稳,下落状态无倾斜,完成了电磁释放全过程并安全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