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航天继电器触点粘连故障机理分析及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卫星供配电系统功率继电器接通瞬间浪涌电流导致触点粘连故障进行研究,分析电路导致浪涌电流的机理,并对一种继电器触点浪涌抑制保护电路开展分析和试验测试,提出有效消除继电器触点粘连故障的方案。研究结果对帮助指导航天继电器的使用,提高航天继电器在轨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继电器电磁干扰的诊断和抑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电器是电子设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干扰源,在其触点断开和闭合的瞬间产生的瞬态电压会引起严重的电磁辐射干扰。文章通过一例继电器电磁干扰的诊断分析说明了继电器电磁干扰的机理,提出了诊断这种干扰的试验方法和有效的干扰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航天继电器接触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为全面分析其接触性能,研究了一种融合触点表面微观粗糙度参数与宏观性能参数的方法。利用非接触式表面形貌仪扫描恒定温度应力贮存加速试验后的触点表面,建立触点组接触差平面,提出接触粗糙度参数的概念并计算这些参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接触电阻与多个特征参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以接触电阻为桥梁,根据参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对多维特征参数进行融合,特征融合之后的参数与接触电阻参数曲线图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继电器微观和宏观参数进行有效融合,综合反映继电器贮存期间的接触性能情况。  相似文献   

4.
密封电磁继电器有其固有的漏率,在应用于空间真空环境下由于气体泄漏使得其内部气体压力逐渐降低,导致继电器的触点在低气压环境下工作失效(负载切换时)。文章选择国产继电器样品对上述机理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对继电器内部气体压力与触点电弧失效的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DC/DC变换器启动特性建模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和分析了单管正激型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指出变换器内置输入滤波器决定了其启动瞬间阻抗特性;提出变换器内置滤波器构成了二阶欠阻尼系统,当有阶跃电压输入时,滤波电容充电电流会产生衰减振荡,即为浪涌电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对浪涌电流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推导出浪涌电流的时域公式。提出了单管正激型DC/DC变换器启动特性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建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磁继电器存在的二次释放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运用小波理论对采集的波形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去除噪声干扰后的线圈电压和触点电压波形;然后通过对多种型号的电磁继电器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发现电磁继电器存在二次释放的普遍特点,分析二次释放过程产生的机理,发现:二次释放时刻与常开触点电压上升时刻为同一时刻;继而对继电器的二次释放过程进行改善,减弱继电器的二次释放现象,并研究二次释放对继电器性能的影响,得出二次释放会导致继电器的释放时间延长,而且还会导致触点燃弧时间增加,使得继电器的寿命缩短。本文研究结论对改善电磁继电器动态性能有较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定浩 《航天控制》2007,25(4):87-91
将二次电源的浪涌电流抑制问题提升到"最佳抑制问题"讨论。目的是寻找一种浪涌电流,它不仅满足一次电源要求的限制浪涌电流幅值,二次电源设计限定的完成浪涌过程时间,而且使浪涌抑制管在这过程中产生的最大瞬时功率值最小。本文给出了满足这些要求的最佳浪涌电流的解析式,对常用的线性浪涌电流抑制作了分析和评述,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航天继电器多余物自动检测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继电器内部多余物的存在导致继电器可靠性下降,成为困扰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多余物PIND(微粒碰撞噪声检测)方法检测精度低,且无法对多余物进行自动检测。分析了航天继电器PIND检测输出信号特性,将信号分为四类,并提出采用计算波峰系数、实小波幅值检测、复小波相位检测等算法,实现了对不同特点信号的高精度多余物检测,并通过实际继电器检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卫星用浪涌电流抑制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止容性设备产生的浪涌电流对整星供电系统的危害,提出一种卫星上常用的浪涌电流抑制电路,并对该电路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最后,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浪涌电流抑制电路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电磁继电器已被广泛应用在航天系统地面设备中,对它的质量控制成为提高全武器系统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在应用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继电器的前期,曾用"监控手段"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经过20多年的贮存,通过对贮存后的继电器进行寿命和环境应力试验,并对其进行贮存和寿命评估,以实施闭环控制来评定继电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配电系统中广泛采用多继电器线圈并联电路作为平台设备和负载的供电通路开关。文章从继电器互感效应入手,对多继电器线圈并联电路在指令发出、指令结束2 种工况下的电路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继电器线圈并联电路存在可靠性隐患。因此,针对隐患提出了在继电器线圈前串接二极管的电路可靠性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路形式可以有效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中继卫星系统的天基测控通信是近代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够有效地满足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测控通信需要。文章分析了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和欧洲"阿特米斯"(ARTEMIS)中继卫星对"自动转移飞行器"(ATV)与"国际空间站"(ISS)交会对接任务的测控通信支持,总结了国外中继卫星系统支持航天器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3.
中继卫星在轨动态捕获跟踪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继卫星在轨捕获跟踪高速运动目标的动态性能测试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止目标(中继卫星地面站),利用中继卫星姿态连续偏置运动模拟中继卫星与用户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开展中继卫星在轨动态捕获跟踪测试方法的研究。仿真分析和在轨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我国首次天基数据中继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神舟飞船和天和空间站径向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的工作模式下,神舟飞船宽波束中继S终端对中继卫星视场缩小导致测控覆盖率降低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组阵和时空分集技术的宽波束中继S链路的设计构想,通过在天和空间站宽波束中继S终端内部增设功分器和合路器,以及在组合体径向对接口的对接总线内部增设高频电缆。利用天和空间站的宽波束中继S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传送神舟飞船的宽波束中继S信号。神舟飞船宽波束中继S终端,同时接收和处理组合体对接总线内部高频电缆和神舟飞船I/III象限收发的宽波束中继S信号,解决了中继卫星过顶遮挡导致的测控覆盖率降低的问题,提升了链路可靠性。经仿真分析,相比单独工作模式,测控覆盖率提升了25.3%。对于接收链路,采用时空分集技术,对3个方向的宽波束中继S信号进行互相关解算和最大比合并,获得信号合并增益,有效提升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和有效带宽。  相似文献   

15.
海事卫星系统在载人航天数据中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志坚  翟政安 《宇航学报》2003,24(3):268-272
对海事卫星系统用于载人航天器数据中继的基本方法及可能性进行了讨论。从海事卫星系统的构成、链路能量和天线跟踪等方面论证了使用海事卫星系统中继载人航天数据的可能性。论述了工程实施中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措施。提出了采用导频接收机来实施多普勒频移补偿的解决方案。最后认为使用海事卫星中继载人航天数据是可行的,可有效提高载人航天器的测控通信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支持航天器全时监控的中继卫星全景波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正蕊  孙宝升  姚艳军  贺超 《宇航学报》2020,41(11):1434-1439
针对中低轨航天器监控全时全域覆盖的特点,提出一种采用中继卫星多址返向全景波束联合相扫前向波束支持航天器在轨全时监控的模式。对该模式涉及的全景波束技术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选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和1.5 dB交叠的波束构型形成全景波束,设计新的短报文和连续业务数据传输协议,分别用于航天器自身健康信息汇报和常规管控,链路预算余量高于3 dB,单颗中继卫星可服务不少于1000个短报文用户。为下一步全景波束演示验证试验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Under consideration is th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on a spacecraft motion in Newtonian central gravity field. With the use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electrojet propulsion device (EPD) with solar energy source, proposed earlier in paper [1], the dependence of the EPD working substance choice on both the duration of the given dynamic maneuver and the propellant expenditures for its fulfillment is investigated.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is carrying out of optimal control of variable valued thrust as well as that for relay mode thrust and relay mode thrust with optimal fixed thrust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