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IEEE推荐的线加速度计精密离心机测试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供了一份关于线加速度计精密离心机测试的操作和分析指南,包括从制定计划开始的每个测试阶段。论述了可能的误差源和数据分析的典型方法。目的是提供对离心机试验中包含的影响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的详细分析,既涉及离心机自身,又涉及数据采集过程。讨论了模型方程,既涉及离心机,又涉及典型的线加速度计,每种方程都针对适应各种特定特征和各自的误差源的需求。给出了从离心机测试数据推导被测加速度计的各种模型方程系数的一套新的迭代矩阵方程解。  相似文献   

2.
微机械加速度计发展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以IC工艺为基础发展以来,微机械加速度计便作为其中一个耀眼的应用实例大放异彩。在国外,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低精度微加速度计产品,同时国内也开始了相关研究。时至今日,微加速度计已经按高精度、中精度、低精度三个精度等级分别发展。以麻省理工大学(MIT)Draper实验室为代表的一些国外机构已经研制出10-7g级别的高精度微加速度计样机并尝试在潜射导弹、洲际导弹再入等方面取得应用,乃至将来替代高精度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PIGA);以COLIBRYS、Honeywell等公司为代表的商业机构,依托自身科研能力,致力于将中精度微机械加速度计推出量产化的单表和组合成品并推向低端军用和高端民用市场;以AD、ST等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依托自身工艺线,推出大量的微机械加速度计,占领了消费电子市场。国内的研制分工也越来越细化,技术路线、行业分工、研究内容、需求牵引都越来越明确,其中压阻式、热对流式微机械加速度计已经产业化,微机械加速度计已有小批量的产品,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也显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试对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3.
对线加速度计高次项系数的校准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对加速度高次项系数校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和初步分析,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算法仿真,为进一步研究线加速度计高次项系数校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线加速度计后置对自动驾驶仪线加速度反馈控制回路的影响,然后采用在系统前向回路中增加串联环节的方法进行补偿,根据对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析,研究了补偿参数的设计,并通过一个计算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讲述了线加速度计动态参数的计算及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讲述了线加速度计测斜系统的原理,结构,及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陀螺加速度计的标定精度,有必要对交叉二次项进行精确的标定。提出了一种陀螺加速度计交叉二次项在精密线振动台上的测试方法,通过分析陀螺加速度计的测试原理建立了包含交叉二次项的误差模型。利用分度头将陀螺加速度计翻滚到不同的位置,测量陀螺加速度计进动整周期的相关时间参数和输出数据。通过计算加速度计模型输出与平均角速率积分之间的关系,准确辨识出陀螺加速度计误差模型中的各误差项系数。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陀螺加速度计的输出误差,提高标定的精度。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准确辨识出陀螺加速度计的二次项、交叉二次项等高阶误差项系数,辨识精度达到了10~(-7),进一步提高了陀螺加速度计在线振动台上的标定精度。  相似文献   

8.
线加速度计模型方程系数的测量不确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线加速度计静态数学模型方程的精密离心校准方法,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推导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并分析了线加速度计模型方程系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于线加速度计精密离心试验的精密离心机设备各项误差的来源和定义。详细分析了精密离心机各项误差在线加速度计离心机试验中对仪表给定加速度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在线加速度计精密离心机试验中,可根据每个误差项的具体来源和影响,对误差项进行补偿或忽略,以提高测试精度和降低试验难度。对于计入的误差项,可计算出具体的数值,从而综合确定出精密离心机设备对整个测试实验的不确定度影响。通过研究精密离心机误差模型,找到了提高精密离心机给定加速度输入精度的途径,给出了工程化的用于精密离心机精度评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姜宏伟 《飞行试验》2001,(2):34-36,42
本文以验收美国Lucas公司的A263型线加速度计为例,来阐述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测试以及动态性能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浮空器在武器装备信息化中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浮空器在武器装备信息化中,是一种低成本防御性信息系统平台。首先介绍了浮空器的定义、基本组成和发展历史,然后详细分析了浮空器在工业发达国家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特别是平流层定点飞艇平台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武器装备信息化发展要求,分析了国内浮空器的研究发展水平、技术基础和浮空器在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商用飞机研制和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在探索实施分阶段管控的背景下,国内商用飞机研制程序有待进一步细化和统一认识。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的全面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商用飞机研制模式,归纳梳理了商用飞机研制原则,分析了国际主流商用飞机制造商的研制阶段划分原则和先进方法在商用飞机研制中的应用情况,首次对商用飞机研制分阶段管控进行了定义,并结合现有型号研制经验和实际需求,初步提出了基于门禁管控实施并行工程的商用飞机研制过程模式和模型,对需求确认、方案设计、生产制造、集成验证、运行支持等研制活动的实施时机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门禁评审和研制过程的逻辑关系,希望对商用飞机研制程序细化和实际工作安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东部与西部、西部各省、区、市的利益分配与协调问题,需要通过立法予以保障。但西部大开发实施六年以来,有关的立法却一直滞后,这不仅使各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缺乏法律依据,而且无法保障西部的战略性产业合理布局、有序竞争。因此,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加快制定和实施《西部开发综合促进法》、《落后地区开发法》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燃气轮机的发展及中国的困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借鉴国外燃气轮机的研制与发展经验,以加速中国燃气轮机的发展,总结和分析了世界燃气轮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和归纳了中国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国燃气轮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HLA以其优越的互操作能力和可重用性成为开发大规模协同仿真系统先进的框架标准,但是它本身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联邦开发规范。在总结传统HLA仿真系统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以集成作为构建仿真联邦的出发点,将集成的要求贯穿于联邦开发的各个阶段,并制定为相应的开发规范,从而形成了基于系统集成的HAL协同仿真系统开发方法。使用这种开发方法简化了联邦及成员开发的过程,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识别民机产业发展特点 提高民用航空产品研发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基本的管理规律和参数而言,所有航空产品的研制基本一致,但因为市场和客户的不同,民用航空产品研制在体系建设和技术覆盖面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适航规章要求和客户使用环境不同,使得民用航空产品的研制必须要更多地把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成功和运行支持纳入早期的研制活动,这必然带来在研制体系和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差异化,而早日识别和把握这些差别是民用航空产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必须。  相似文献   

17.
大型客机设计中的需求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的基本概念,说明了需求捕获、需求分析、需求定义、需求确认以及需求管理的具体内容。结合大型客机的设计研制特点,阐述了在大型客机设计中开展需求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与意义,重点介绍大型客机需求管理流程定义、需求管理策略、需求确认与验证等内容。实践证明,在大型客机设计中实施需求管理工作、实现需求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高需求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协调性,并确保设计结果与需求之间的一致性,促进大型客机的研制、市场和商业成功。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国外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趋势进行了分析,引出我国对海作战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产品谱系、技术领域发展路线的研究需求,还分析了我国对海作战无人机的作战需求和部署模式,得出不同形态控制站的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同时结合美军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核心能力发展情况,提出我国对海作战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重点技术发展规划,为我国对海作战先进无人机指挥控制装备的研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是为航空装备提供动力的装置,维修保障是保障发动机完成服役周期的重要阶段。随着航空发动机维修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未来大批量、高质量、高效率的维修需求,发动机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维修发展历史;从故障检查、整机清洗和整机装配三个方面综述了航空发动机整机维修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再制造发展、关键技术和技术开发流程三个方面阐述了航空发动机再制造进展;并对航空发动机维修和再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回顾我国区域开发战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区域开发战略模型.通过定量研究,得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社会公平为主目标,同时兼顾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