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BCM码是由Imai与Hirakawa首次提出的^「1」,能够在不扩展带宽的前提下获得很大的编码增益,BCM码的译码有多种方法,其中多级译码较好地实现了性能与复杂度的折衷。本文在多级译码的基础上,利用^「2」中给出的三种方法来改善BCM码的译码性能。不同的是此处用于软输出译码中的可靠信息不是通过MAP算法而是由软输出Viterbi译码算法(SOVA)得到的,从而使得译码复杂度大大降低,文中对成分码选用重复码、汉明码时的BCM码在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AWGN)中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对BCM进行译码时可在误码率为10^-5时获得1.7dB的编码增益,而复杂度仅在原硬输出译码的基础上增加了50%,是MAP算法的25%。  相似文献   

2.
针对Turbo码译码过程需要占用大量存储资源的问题,在Max—Log-MAP算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节省存储资源的译码方法^[1]。通过逆运算在反向递推计算后向路径度量的过程中同时计算部分前向路径度量,节省了近50%前向路径度量的存储资源;通过使用一种性能良好的线性运算代替查表法求得Jacobian(雅可比)对数函数,避免了查找表资源的使用。在避免路径度量溢出进行的归一化操作中,采用了一种有效的方案,进一步节省了计算资源。实验表明,文章方法在有效节省存储资源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RS码的优点及选用RS(31,15,17)码的原因,阐述了RS码的构成及其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RS(31,15,17)码的编码设计和译码设计,用软件实现了编,译码过程并进行验证,得到了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由Imai与Hirakawa提出的多层编码方法可用来构造具有任意大最小平方欧氏距离的分组调制码(BCM码),对于用此方法构造的码字的译码可采用多级译码,文章给出一种新的方法来实现多级译码,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多级译码方法比传统的多级译码有更好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期望最大算法(EM)的编码辅助位定时算法是最常用的定时偏差估计算法,其在估计定时偏差时会引入大量的乘法和加法运算,计算复杂度较高。文章针对计算复杂度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通过选取合适的门限值,去除了LDPC码译码之后不可靠符号的译码软信息,减少了同步参数估计时参与计算的不可靠样点的个数,可以有效减少原算法的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系统误码性能及参数估计的均方根误差(RMSE)与原EM算法的性能接近,同时减小了原EM算法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6.
DVB-S2标准中联合LDPC译码的16-APSK星座迭代软判决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大正  刘爱军 《宇航学报》2011,32(3):634-639
对DVB-S2标准中的16-APSK(幅度相移键控)星座软判决算法展开研究,在比特LLR(对数似然比)软判决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译码的星座迭代软判决改进算法。经仿真分析发现,该改进算法在具有与原算法相近的误码性能的同时至少降低了一半的计算量,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FPGA最大迭代次数可变的LDPC译码器设计方法。与传统的固定的最大迭代次数译码相比,该方法将译码的实际迭代次数少于分配的最大迭代时间用于对下一帧数据的译码,可以有效利用LDPC迭代译码过程中的空闲时间,来提高译码器的译码性能。在同样的数据吞吐率下,有效地提高了译码性能,而在同样的译码性能情况下,有效地降低了使用的FPGA硬件资源。非常适合译码性能要求高条件下实时高速译码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焦健  聂胜贤  杨轶  顾术实  吴绍华  张钦宇 《宇航学报》2016,37(10):1232-1238
为缓解深空探测器与地面站之间的超远距离和星体遮挡,而导致巨大的信号衰减以及链路频繁中断的问题,基于容迟/容断网络(DTN)协议框架,利用轨道器进行多跳中继组网传输,设计了多个探测器经过轨道器向地面传输场景下的分布式系统Raptor编码传输方案(DSRC)。提出了联合译码简化方案,理论分析推导了DSRC方案及改进方案的性能参数,并与现有分布式无速率纠删方案进行仿真比较,在译码冗余为5%时达到了0.01的译码失败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工种经网络应用于通信中均衡与译码问题,提出了能同时完成均衡与译码的新方法。计算机仿真证明,这种新方法,既适于最小相位信道,也适于非最小相位信道,还适于非线性信道。同时,讨论了非高斯噪声中信号的检测问题,证明了多层神经网络能被训练作为信号检测器,其性能优于传统的线性配匹滤波器和局部最佳检测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卫星在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数管直接指令和地面直接指令无法正常执行的遥控异常,从卫星遥控信息的传输流程、遥控译码的工作原理入手,对导致直接指令执行异常的因素进行了排查,定位了异常原因为遥控译码故障。提出了对于单一频段遥控通道的卫星,通过调整部件的指令控制策略和将直接指令转换为数据指令的方法来实现卫星管理;对于多个频段遥控通道的卫星,除以上两种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拓展遥控上行通道的方法,增加遥控上行冗余度来降低遥控译码通道异常的风险。所提出的安全管理方法经故障卫星在轨管理阶段的试验验证,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因一路译码故障给卫星安全带来的风险,可为卫星其它重大故障的及时发现、定位和有效规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旨在提出一种运动学冗余空间机器人抓捕自旋卫星后的消旋策略和协调控制方法。首先,给出运动学冗余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后的动力学模型,作为协调控制器设计基础。然后,基于四阶Bézier曲线和满足特定约束的自适应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算法提出抓捕后的最优消旋与路径规划策略,最优消旋策略中同时考虑对消旋时间和控制力矩进行优化。提出一种跟踪所设计参考轨迹的协调控制方法,调整基座的姿态达到期望值。所提方法有效地衰减了自旋卫星的初始角速度,同时实现对基座姿态的控制。文末给出利用7 DOF冗余空间机械臂消除目标自旋运动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The results of a large number of the antenna radiometric measurements at bands of 92, 18, 6.2, 1.35, and 1.7-1.2 cm are presented by the data of the standard telemetry system of the Spektr-R spacecraft. Both special sessions of calibration object observations in the mode of a single space radio telescope (SRT) operation and numerous observations of researched sources in the mode of the ground-space interferometer were used. The obtained results agree with the first results of Kardashev et al. (2013), i.e., within 10–15% at bands of 92, 18, and 6.2 cm and 20–25% at the band of 1.35 cm. In the main, the measurements for the eight subbands at wavelengths of 1.7-1.2 cm indicate a monotonic increase in the spectral system equivalent flux density (SEFD) of noise radiation with a frequency consistent with the calculated estimates for the discussed model. The sensitivity of the ground-space interferometer for the five subbands at wavelengths from 1.35 to 1.7 cm can be higher by a factor of 1.5, and for the three subbands from 1.35 to 1.2 cm lower by a factor of 1.5 than at the band of 1.35 cm. The SRT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ferometer sensitivit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SEFD is close to the design one at the bands of 92 and 18 cm and decreases the design sensitivity approximately by a factor of 1.5 and 2 at the bands of 6.2 and 1.35 cm, respectively. These differences of implemented values from the design on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cientific program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重复使用运载器因面临恶劣电磁环境而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可重用、高可靠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桥接控制器的四余度1773A光纤总线双网络冗余控制系统方案。该方案在实时性、数据处理、缓解信息拥塞、电磁兼容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控制系统实现了集控制、传感、通信、网络、故障诊断与容错处理于一体的功能。通过对计算机、综合控制器、伺服机构等关键部组件及系统级总线进行冗余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火箭弹概念设计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在火箭弹概念设计阶段就可综合考虑质量、气动、动力及弹道等诸多学科的影响和耦合作用,引入了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对该方法应用中的问题定义、基本流程、总体方案作了详细说明,对涉及的一些难点和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原型弹相比,单级推力方案的有效载荷比更高、最大马赫数更小、发动机工作时间更短;在射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双级推力方案比单级推力方案的最大马赫数更小、火箭弹总的飞行时间更短,有效载荷比大幅降低。最后,讨论了包括密集度问题在内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运载火箭制导系统冗余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云中 《航天控制》1998,16(2):10-15
针对提高运载火箭飞行控制系统可靠性问题,从制导系统角度给出了两种系统级冗余方案,对其冗余配置、可靠性、冗余管理、故障检测和隔离、系统同步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临近空间可变形滑翔飞行器轨迹优化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临近空间滑翔飞行器的变形需求,提出一种具有较高环境适应性的伸缩式可变形滑翔飞行器(MGV),建立了含有冗余控制变量的MGV轨迹优化模型,利用伪谱法量化分析了MGV在射程覆盖能力、规避绕飞能力和末段打击能力三方面的性能收益,得到了飞行过程中的最优控制律和最优变形律,可指导制定变形策略和设计变形控制系统,为滑翔飞行器的后续发展和变形飞行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空间冗余陀螺仪在轨标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波  张士峰  蔡洪 《宇航学报》2010,31(1):104-110
针对航天器冗余陀螺仪误差系数的在轨标定问题,利用模型置换方法建立 了冗余情况下的隐式标定模型,该模型结构简单,能够充分利用所有陀螺仪的测量信息。并 以美国EOS-AQUA卫星的冗余陀螺仪为背景,利用仿真方法分析了该模型的优良性能。结果表 明,利用模型置换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误差系数标定精度,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伪码的快速捕获 ,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累加的非相干序贯检测判决逻辑 ,同时给出了一种估算连续积分 /累加序贯检测逻辑的采样数的概率分布密度和平均采样数上限 ASN(Average Sample Number)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 ,连续累加非相干序贯检逻辑达到了预期的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 ,且性能优于传统序贯检测 ,证明了检测逻辑的正确性和可用性。此方案可以为扩频通信系统中如何解决伪码捕获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风喜  刘海颖  华冰 《宇航学报》2015,36(2):173-178
为了满足低成本、高性能惯性导航要求,解决传统单一主惯导系统的成本高、体积大等问题,利用低成本MEMS惯性传感器,采用传感器斜装冗余配置,在最优卡尔曼滤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传感器的最优信息融合技术,简化了测量系统的动态模型,减小计算的同时提高了测量精度。将斜装冗余惯性测量节点安装在载体的不同位置构成基于斜装冗余传感器的分布式导航系统,分析了分布式结构,利用基于虚拟传感器的等效模型,设计了分布式导航系统的测量融合系统。通过仿真试验,校验了基于虚拟传感器的最优信息融合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基于斜装冗余传感器的分布式导航具有较高的导航精度,同时证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抑制载体局部随机扰动对导航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余度数字伺服控制系统结构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三余度数字伺服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和余度配置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通过空载故障模拟试验证实了三余度数字伺服控制器的软硬件功能及3个通道间的同步、余度表决均达到预期设计目的。与非冗余模拟伺服系统相比,此系统的任务可靠度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