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介绍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用XSZ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模块设计角度信号测量仪的设计思路和电路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报废的航材,制作航空地面测试设备的可行性,并以制作ARINC429信号发送器和角度信号发送器为例,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型飞机襟缝翼角位移传感器的交流信号在经过长距离传输后产生电压幅值升高的现象,导致角度测量超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正余弦传感器利用信号解调技术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论述了正余弦传感器和AD2S1210解调芯片的解调原理,设计了正余弦传感器的监控方法、AD2S1210的外围接口电路及FPGA的配置和时序控制方法。该设计方案已应用于某大型飞机的襟缝翼控制器计算机,良好的试验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解决传感器交流信号长距离传输带来的测量超差问题。该研究可以应用于大型飞机的角度及线位移测量领域,对于提升大型飞机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AD2S1210解调芯片供应链的不稳定性设计了国产化的旋转变压器传感器的激励电路原理,正弦、余弦输入信号的解调及监控方法原理作为备用方案。  相似文献   

4.
GPS M码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码信号是GPS系统采取的主要抗干扰措施,M码信号设计是未来军用GPS基础设施的核心问题,美国GPS联合计划办公室已于2001年8月批准了M码信号结构,计划在2004年发射第一颗M码卫星。本文介绍GPSM码信号的设计要求,M码信号调制方式设计以及信号捕获设计。  相似文献   

5.
飞行模拟器的模拟逼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典洗出算法的参数好坏,而其参数固定、信号缺失等弊端使洗出运动存在相位失真、延迟和错误暗示等诸多问题,导致飞行模拟逼真度不足。本文设计了多通道变参数滤波器结合模糊控制器实时改变其固定的截止频率;引入带通滤波器将输入信号与平动高频、中频、低频信号差分后经过二次滤波补偿缺失信号;结合平动高频信号中掺杂少量的低频信号经过滤波、角度转换环节补偿洗出角位移。通过Simulink建模仿真对改进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较经典洗出算法平台运动空间更大、持续加速度模拟度更高,优化了相位延迟、错误暗示等问题,提升了飞行模拟逼真度。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雷达装备不断增长的保障需求,研制了一套便携式雷达装备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超宽带雷达信号模拟器。模拟器采用低频段基带信号与高频段本振信号2次混频来模拟产生0.05~16 GHz范围内多种体制的雷达信号,最后完成了电路实现,经过信号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某高速信号处理模块的信号完整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号完整性设计越来越成为高速电路设计成败的关键。基于某高速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经验,从器件选型、布局设计、叠层规划、电源地设计、时钟网络设计和布线要求等六个方面总结了信号完整性设计的工程化设计方法,并给出了高速串行信号特殊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雷达信号环境及其对电子靶场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电子靶场内场的功能与基本构成,着重介绍了现代电磁仿真所需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的初步设计方案。阐述了解决脉冲交叠引起的脉冲丢失的方法,最后简述雷达信号环境模拟器软件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GPS中频信号是分析研究GPS信号特点和捕获跟踪方法的关键环节,高动态旋转条件下得到GPS中频信号十分困难,需要利用仿真手段模拟生成。在综合分析卫星仰角、GPS天线增益以及空间载体旋转对GPS卫星可见性和GPS中频信号影响的基础上,导出了高动态旋转条件下GPS中频数字信号模型,提出了载体旋转条件下GPS中频信号的生成方法,并利用Matlab平台模拟生成了高动态旋转条件下GPS中频信号。该方法可用于高动态旋转载体的GPS轨迹测量方案设计验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实际工程应用角度出发,针对多框架平台系统旋转变压器的特殊使用方 案,即不平衡负载采样测角系统所造成的误差进行研究。分析了造成其误差的主要原因 和误差消减的方法,实验验证了误差消减方法的可行性。所设计的系统已在型号产品中 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平面扩压叶栅最佳弯叶片生成线与叶栅折转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优化的方法研究了扩压叶栅最佳弯叶片生成线与叶栅折转角之间的关系,在8个不同叶栅折转角下优化弯叶片生成线的弯角和弯高.积叠线是由两段贝塞尔曲线和一段直线组成,在这种积叠线形式下,相同弯角下弯叶片损失随弯高增大不断减小,弯叶片的最佳弯高为0.5.在相同的叶栅折转角下弯叶片损失随弯角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弯角使弯叶片总损失最小.随着叶栅折转角增大,弯叶片收益增大.最佳弯角随着叶栅折转角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在给定计算条件下,最佳弯角与叶栅折转角之间呈类似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侧滑角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会影响当地侧滑角测量的准确性,并且其尾迹涡可能会影响到布置在机头两侧其他传感器,因而研究侧滑角传感器的安装定位对民用飞机的操控特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简称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侧滑角传感器安装位置对机头附近当地侧滑角和对当地攻角的影响。计算构型分别为全机干净机身构型和全机干净机身加上安装在机头上两组不同位置分布的侧滑角传感器构型。计算工况为来流马赫数0.85,来流攻角±2°,干净构型的来流侧滑角为0°~20°,传感器构型来流侧滑角0°和10°。对三种构型的流场、机头偏移面处当地侧滑角、当地攻角分布和无量纲涡量分布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侧滑角传感器处当地侧滑角随来流侧滑角的变化规律,以及侧滑角传感器的尾迹影响区域及其对机头两侧当地攻角分布的影响,并给出了侧滑角传感器尾迹影响下机头两侧攻角传感器的合理布置区域。  相似文献   

13.
水陆两栖飞机的机身外形复杂,采用单一迎角传感器难以消除侧滑角的影响。对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前机身模型进行风洞试验,根据机身两侧迎角传感器受侧滑角影响的特点,在机身两侧对称位置安装迎角传感器,研究左右两侧迎角传感器的测量值随模型迎角、侧滑角的变化规律;根据左右两侧测量值的均值和差值,反算得到飞行迎角和侧滑角,并对此迎角、侧滑角解算方案进行试飞验证。结果表明:机身两侧安装迎角传感器可以消除侧滑角影响,从而得到准确的迎角信号,还可根据左右迎角差值计算得到侧滑角,采用机身左右两侧的迎角传感器解算飞行迎角和侧滑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迎角对钨杆斜侵过程的影响,开展了带迎角钨杆斜侵彻铝板数值仿真研究。仿真中采用SPH方法,Shock状态方程和Steinberg本构模型。钨杆共有两种尺寸,分别为Φ10mm×23mm和Φ10mm×46mm。铝板厚10mm,撞击速度为2km/s,撞击角度为60°。为简化分析,将迎角分解为俯仰角和偏航角,其中俯仰角范围为-90°~90°,偏航角范围为0°~90°。对钨杆侵彻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斜侵彻存在临界迎角,在临界迎角范围内钨杆所受力矩可忽略不计;在临界迎角范围外,钨杆将发生弯曲甚至折断。对钨杆的剩余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偏航角为0°且钨杆未折断时,剩余质量只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当俯仰角为0°时,剩余质量随迎角增加线性减小。对钨杆的剩余速度分析结果表明:偏航角对剩余速度的影响与俯仰角对剩余速度的影响基本一致,剩余速度曲线关于0°迎角基本对称。根据仿真结果,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给出了钨杆斜侵彻铝板的剩余速度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5.
拦阻钩初次碰撞道面反弹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刚  聂宏 《航空学报》2009,30(9):1672-1677
分析了飞机着舰拦阻时,拦阻钩初次接触道面碰撞后被反弹的动力学成因,建立了飞机拦阻钩碰撞道面的弹跳模型。研究了下滑轨迹角和甲板角对拦阻钩碰撞反弹角速度和拦阻钩所受冲量的影响,并分别考虑了航母俯仰运动和甲板凸起物对拦阻钩碰撞反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轨迹角约4°时,拦阻钩反弹角速度和其所受冲量随下滑轨迹角呈线性变化;反弹角速度与甲板角的余弦成反比,道面冲量与甲板角余弦的平方成反比;航母向上的俯仰运动和甲板凸起物增大了拦阻钩反弹角速度,凸起物达到一定角度时,机身推拦阻钩的冲量变为拉拦阻钩的冲量。该模型的结果为机身和拦阻钩装置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常规弹丸在使用地磁算法测量滚转角的过程中,常将偏航角设为0°解算弹丸滚转角。当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偏航角发生变化时,滚转角解算精度受到一定影响。针对偏航角变化带来的误差与多种因素有关,且规律不清楚。在建立偏航角误差系数的基础上,使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弹丸在不同偏航角、俯仰角、射向条件下的误差模型。首先建立了横风修正的质点弹道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方法仿真弹丸的轨迹分布,分析了弹载环境下磁测算法的滚转角误差,并验证了误差系数的准确性。通过仿真验证,误差系数可以较准确地表示滚转角误差与偏航角变化之间的关系,误差系数计算的误差与理论误差的差值小于10%,为后续实弹试验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7.
喷管收敛-扩张角对爆震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曾昊  何立明  章雄伟  罗俊 《推进技术》2011,32(1):97-102
为了研究喷管收敛-扩张角对爆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氢气和氧气混合物为例,对不同喷管收敛-扩张角下的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喷管收敛-扩张角对爆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并不相同。增大扩张角,喷管出口面积增大,推力投影面积增大,排气时间减少,喷管内压力下降较快。收敛角为5°或扩张角为5°时的爆震发动机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小角度晶界对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籽晶法制备了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5小角度晶界试样,研究小角度晶界对DD5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70℃中温拉伸中,晶界角度小于16.1°时,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无明显变化;晶界角度小于11.4°时,伸长率维持在15%以上;晶界角度大于11.4°后,伸长率开始快速下降;在980℃/250 MPa持久条件下,当晶界角度小于5.1°时,持久寿命维持在140 h以上;当晶界角度大于5.1°时,持久寿命随晶界角度增大开始缓慢下降,至14.8°时,持久寿命仍保持为原来的85%;当晶界角度大于14.8°后持久寿命开始快速下降;在1093℃/158MPa持久条件下,当晶界角度小于5.1°时,持久寿命维持在30 h以上;当晶界角度大于5.1°时,持久寿命随晶界角度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空天飞行器高动态、长航时的运动特性可能导致一体化安装的惯性/天文组合导航系统中星敏感器与惯导间产生安装误差角。设计了一种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角动态辨识方法,建立了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角模型,设计了基于天文角度观测的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角动态辨识方案,分析了不同机动飞行方式下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角的可观测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动态辨识方法能够在飞行器机动过程中快速地对星敏感器安装误差角进行在线标定,对安装误差角的标定值可以达到实际误差值的8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组合导航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收-扩喷管与飞行器后体的一体化气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任超奇  王强  胡海洋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0):2294-2302
以轴对称收-扩喷管与飞行器后体的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基于部分正交多项式的响应面法结合自编程序进行了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选取流量系数和推力系数为优化指标,选取收敛半角、喉道半径、扩张半角、底部面积和尾部收缩角为研究对象,在两种工况下进行了分析.通过响应面函数的构造及求解,结果表明:扩张半角和收敛半角对气动性能的影响程度约为90%;只考虑流量系数时,收敛半角、喉道半径和底部面积的影响程度约为85%;只考虑推力系数时,扩张半角的影响程度约为85%;只考虑H=0km,Ma=0工况时,扩张半角、收敛半角和喉道半径的影响程度达到90%以上;只考虑H=20km,Ma=2工况时,扩张半角和收敛半角的影响程度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