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关乎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农村文化建设时,农民主体力量的虚弱化、农民主体地位的架空化、农民主体能动性的遮蔽化等主体性困境却客观存在.对这种困境的审视和把脉,应置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对立化、农村社会的分层化、农民精神需求的多元化和农村文化绩效考核的偏离化四个维度.通过宣传和教育激发农民文化建设的应有自觉,构建保护和发展农民主体性的文化平台,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农村文化建设绩效考核体系,是化解这种困境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农村社区的规划不是简简单单多个村庄的合并,在这合并过程中,农民的心理行为变化,以及农民迁居后对新环境的适应,都是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此,从农民社会交往与阶级分层方面,对农村新型社区的空间分布形态上进行思考,并结合城市空间形态在人的社会因素方面的研究,对农村新型社区的分布形态,提出“点块结合“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是在用地矛盾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的,建设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突出矛盾难以回避.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在中原经济区“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视角下加以观察和审视,从而搞清其理论逻辑和演进路径,破解实践中的矛盾和难题.加强协调、注重统筹、尊重规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节点和主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仍存在各种问题,无法满足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农户需求出发,基于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分层次研究农户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满意度,从而从农户需求的角度,为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型地区,与日益增长的物质水平相比,农民的文化生活严重不足,并出现了精神状态空虚的情况。政府作为文化公共品供给的重要主体,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多重困境,结合实证分析,理清困境存在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化解当下政府文化公共品供给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是在乡域占有特定地理空间的、以农业为根本产业的、由农村居民构成并通过互动方式形成稳定依赖关系的生活共同体.自古及今,农村社区经历了基柱要素逐步繁育、衍生要素不断增多的发育逻辑.人类应该遵循农村社区发育规律,确定优先建设基柱要素,次后建设衍生要素的农村社区建设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创新的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提供了有效载体。文章对新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模式进行了评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点、不足和适应范围。同时,还对现阶段涌现出来的各种新型扶贫模式如社区主导型模式、“中农合创”模式、“社区基金”模式等9种扶贫模式进行了评述,指出扶贫模式创新的趋势和特点: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项目决策权交给项目受益人;强化市场机制,充分调动扶贫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西部地区农民子女辍学率反弹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农民子女教育辍学率反弹原因。结果 提出了变“以县为主”为“以省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等对策。结论 国家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中,要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将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西部地区农民子女辍学率反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与现代农业高效园区建设基本处于各自为政、分散发展阶段.文章在调研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观点:(1)“三区”融合是科学的发展思路;(2)“三区”融合将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3)“三区”融合的实质就是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重新分工与优化组合,将打造“农民居住在新社区,工业生产在集聚区,农业生产在高效园区”的全新经济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公共财政在农村养老保险中本应发挥的作用,使公共服务成为农村养老保险中的"盲区".根据农村养老保险的产品属性清晰界定了公共财政的职责权限,对农村养老保险中财政主体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规范公共财政各主体之间的权力资源配置,利用公共财政的制度先进性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区是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的平台。居民住所空间方位的转换和人口集聚体的形成给传统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巨大挑战。加快实现新型社区管理由传统的村落监控型管理向城镇社区居民服务型管理转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即要以“两委”班子重构为抓手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推动土地制度、集体资产、城乡管理体制等“村改居”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变革,深入广泛地宣传引导居民转变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生产方式,提高居民素质。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社区是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探索形成的一种新的空间行政单元.文章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研究的背景,回顾了社区规划相关理论的发展演化,以新乡卫辉市孙杏村新型社区规划为例,总结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认为农村社区规划有利于避免农村无序建房和重复投资等浪费现象,节约土地,共享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河南新农村建设“三化”合力推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依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的增强;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的增强,依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强调建设新农村不是忽视工业化城镇化,更不是放慢工业化城镇化,而是要更好地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既要从农业农村的视角看待新农村建设,又要跳出农业农村看待新农村建设,要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工农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面对多元异质的民族文化,我们既要有能力采撷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又要善于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闪耀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在宽容中交流互动,在宽容中理解融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文化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转型迫切需要社会管理内涵的思维转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公民素质,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营造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外部环境,形成公众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权益保障视阈中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权益正义蕴含于其中。青少年作为一个群体,其权益的保障是和谐社会正义理念的体现。由于青少年的弱势地位及政府政策行为失当,导致其群体权益的被疏忽与被侵害,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障碍。因此,实现青少年权益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有:转变观念,变消极的救助为积极的保障,注重提高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提供机遇,使青少年相对平等地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而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终端,文化产品品牌的培育则能促进文化产品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文化产品品牌培育的必要性以及文化产品品牌的内涵,认为政府的政策制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文化产品的创新性是影响当前文化产品品牌培育的因素.基于此得出文化产品品牌培育的对策: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对文化产品品牌进行扶植,培育文化产品消费群体以及推进文化产品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18.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主体性和融合性、无形性和群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非物质性、多样性和活遗产性等特性。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特性的全面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围绕秦始皇"坑儒"问题,集中对骊山坑儒谷的相关史实进行梳理。有别于过去学界多从政治方面对"坑儒"问题进行反思,主要从文化方面追根溯源,挖掘这一残暴行为背后的文化原因,发现坑儒与秦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坑儒"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破坏,也为后世帝王统驭国家开了恶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