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在被读者阅读和接受之前都只是一个半成品,译者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不仅要忠实于原著,同时还要对译本的读者负责。由于所处的年代和环境不同,不同译者的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翻译策略有较大的差异,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程度也并不一致。从接受美学视角,通过对《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从翻译策略、语言风格、文化诠释三个方面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简·爱》的过程中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研究盗墓类题材电影字幕英译的翻译策略。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从归化和异化两方面对《盗墓笔记》《寻龙诀》两部盗墓类电影字幕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盗墓笔记》《寻龙诀》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实现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归化使电影中文化意味较强的表达更符合英语受众的理解习惯;而异化则在翻译过程中适当保留原语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让受众能从译文中感受到原语文化独特的异国情调,正是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巧妙结合使得《盗墓笔记》《寻龙诀》的字幕翻译取得了成功,并对其在海外的影片宣传和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开放的新形势下,影视翻译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字幕英译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在文化视差之下,字幕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语言层面外的影响翻译活动的诸多因素受到翻译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研究的主体也由一元走向多元。现代翻译理论改变了传统语言学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忽视,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而翻译活动的主体间性能避免译者主体性发挥超过其合理的尺度。赛译《水浒传》在原著版本选择和具体的翻译操作上彰显了译者主体性,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体现了与作者和出版商的对话与妥协,通过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部中国古典名著首次被成功传播到海外。  相似文献   

5.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互文性活动。译者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需利用互文性知识,把源语语言文化和目的语语言文化联系起来,从而既保留译文的民族特色,又让读者易于接受。从互文性的角度,以《洗澡》四字格的英译为研究个案,分析其目的语言特性,论证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探讨翻译策略,以期对翻译实践与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基于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以《聊斋志异》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活动中不同译者发挥其主体性造成的翻译差异,以研究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论文依据翻译伦理,从交际原则、规范原则和再现原则出发,选取《红楼梦》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习语。通过举例和对比批判性分析译者的译文,体现了翻译伦理在翻译实践和鉴赏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你吃饭了吗?"的翻译为例,探讨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应如何实现功能对等.本文认为,译者应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为目标,在翻译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时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大胆选择异化翻译法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这样的翻译策略不仅能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而且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飞机飞行手册是一本技术性手册,其高质量的翻译水平对飞行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以《赛斯纳525飞机飞行手册》翻译为例,通过两个翻译版本对飞行手册的常见翻译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更能直接明了地看出飞行手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为飞机飞行手册的译者,尤其是为初次接触这一领域的译者提供借鉴与帮助,从而有助于手册翻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目的、译者翻译观、翻译行为发起人、译文受众等诸多因素对重译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探讨重译,有助于我们认识躲在不同译文之后的译者本身和译文赖以生发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不同译本,也更深刻地认识重译在推介文化上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视角对作家隗静为小说《A1机场,一个美丽的传说》所作英译本中体现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并得出启示。通过文本分析总结出三种翻译策略及技巧,包括增译、省译及异化,得出译者要能把控翻译目的、具备良好的跨文化素养及扎实语言功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目的、译者翻译观、翻译行为发起人、译文受众等诸多因素对重译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探讨重译,有助于我们认识躲在不同译文之后的译者本身和译文赖以生发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不同译本,也更深刻地认识重译在推介文化上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翻译的语篇分析》旨在探讨中国新闻的翻译机制及译者在新闻制作环节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包括其所受的"操控性"影响.梁霞(音译)运用综合分析法,从文本、语篇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批评性语篇的原则,从《参考消息》在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制度背景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对选定的英语源新闻和汉语译文进行了文本比较.  相似文献   

14.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在翻译生态系统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一方面,译者是翻译主体间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译者对翻译的生态环境的有着巨大影响。反过来,翻译的生态环境对译者具有限制作用,译者自身是生态环境的产物,其翻译行为也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制约。在翻译中,译者应该合理发挥其主体作用,为促进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英式幽默是英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于经验主义,主要形式为讽刺和文字游戏。在制作字幕时,译员应根据笑话对语言文化的依存度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讽刺若逻辑简单,可以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受众理解,则可以将其直译。而文字游戏因基于英语,在目标语中或许不存在相对应的语言文字,译员可以选择整体概括。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它能传达人类的思想,所以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由于不同的地域起源和风俗习惯,中西方所产生的文化不同,这些文化在各自的语言中就有所体现,例如宗教信仰的不同、历史发展的变迁、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人们头脑中的思维方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所以在翻译中就不得不考虑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既要考虑到相似性,又要考虑到差异性,本文主要从中英文化相似和差异入手,来阐述中英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是翻译中常碰到的问题.本文从语言习惯、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几个方面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用差异,并揭示其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关系,强调思维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翻译界试图用关联理论来重新审视"译者—译本—读者"三者的关系,同时对不可译和对等性这些理论提出了质疑。但少有研究从实际译本出发,用关联理论来评价译本。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着手,以《道德经》陈荣捷版本第一章的翻译为例,来看从关联理论评价译本的可行性,为译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9.
桂林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向外国友人介绍桂林旅游文化时,不免涉及旅游文本的翻译。以《魅力桂林》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总结翻译桂林旅游文本时可采用的几种翻译策略,以期为翻译相关旅游文本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化空缺现象是一种语言文化异质性的极致表现。如何弥补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实现文本连贯重构无疑给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文化空缺的可译性及其翻译手段,如意译要做到对源文本的深度忠实等,希望为解决由文化空缺所带来的翻译问题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