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移动机器人加工系统在航空大部件装配领域应用广泛。由于移动机器人加工系统脱离定点作业模式进行移动加工,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其大部件待加工部分的高精度定位以及切削加工过程的加工稳定性问题必须要得到研究和解决。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移动机器人加工系统的研究综述,重点研究移动状态下大部件高精度定位技术以及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抑制问题,以实现移动机器人的稳定切削加工,并对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RapidIO包交换模块是嵌入式数字信号并行处理系统中的关键模块,为系统中的各个数据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交换和传输高速数据。从计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出发,介绍了高速互连技术的发展,特别是RapidIO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基于串行RapidIO协议的包交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部件描述进行系统容差分析的自动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志平  李应红 《推进技术》2001,22(5):404-407
为了实现对复杂系统容差的自动化分析,提出了一种部件描述方法,通过输入部件的参数信息和参数关系信息,用有向图法及改进的拟牛顿法,进行参数间的误差传递计算。将之应用于发动机液压机械式控制系统的容差分析中,求出元件参数的容差范围。这一方法能够处理系统中参数的非线性传递和网络化关联等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系统和较大系统的容差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4.
该论文主要阐述了影响某产品支架部件刚度的主要因素,并从设计结构优化、工艺方法完善等方面提高支架部件的刚度,并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严格挑选出支架部件刚度偏低的产品,解决了以前批次中存在支架部件刚度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陶瓷燃气轮机(CGT)的商品化问题正受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陶瓷部件的可靠性,陶瓷材料供应,陶瓷部件的设计,加工和试验验证。本介绍了美国联信发动机公司为陶瓷一级导向器和陶瓷的轮叶片商品化所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设计方法,叶片连接技术,无损评估方法,陶瓷氧化/腐蚀等关键技术的开发,涡轮陶瓷构件的加工,部件和发动机试验等。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测量技术是实现飞机高质量、高效率自动对接的基础。iGPS具有多点同时测量、测量范围大、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可以为飞机部件对接提供全局性、实时性的位置姿态信息,是实现飞机部件自动化对接数字化测量和定位的有效手段。针对将iGPS引入飞机部件对接环节所面临的问题,概述基于iGPS的飞机部件对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提出系统所面临的实时测量、坐标系统一、位姿比对、调姿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并根据现有算法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ARJ21翼身对接作为应用实例,验证了系统各关键技术解决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围绕当前航天测控网对于高速数据网络传输的需求,分析了多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技术的嵌入式高速网络传输的解决方案,并对这个方案的关键技术和开发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测控系统高速数据网络传输的工程实现有很好的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8.
TB-20飞行模拟器数字式电动负荷系统采用高速并行多处理器、总线互联结构,上、下位机之间以及各处理器间的数据是以通讯数据块CCB为通讯协议来具体实现的,系统的实时性和迭代速率得到了有力保证,满足实时控制系统之间高速数据交换的要求,为飞行模拟器人感系统的实时性和仿真度提供了技术前提。  相似文献   

9.
全尺寸复合材料机身筒段静力/疲劳试验是国内首次规划的全复材大部件试验,为顺利完成试验并积累相关技术经验,介绍了现有民机及大型运输机静力/疲劳试验技术现状,研究并应用了全复材大直径大载荷机身特殊边界模拟、撑杆-差动组合静定约束系统、静力/疲劳试验一体化加载系统技术。这些新技术在试验中的成功应用加快了试验实施速度、提升了试验安全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技术安全、可靠、有效,达到了试验要求和预期目标,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全尺寸复合材料机身筒段大部件试验技术,为宽体客机机身复合材料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要替代有人驾驶飞机 ,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执行各类任务 ,必然面临着自主控制的巨大挑战。先进飞行控制和导航技术作为最主要的支撑技术 ,目前只能适应相对结构化任务环境的要求 ,而要解决动态、不确定环境下的自主飞行控制问题尚有很大的差距。当前 ,由自动飞行到自主飞行 ,已发展到了一个大的转折点。本文将从人与机器的关系和人 -机分工及演进的角度阐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现状、发展和面临的挑战所进行的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利春 《航空学报》1987,8(4):198-203
在余度飞行控制系统特别是主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为了探讨余度系统的设计优化问题,需要从可靠性预测和分析,余度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以及系统部件的电路学等多方面着手。这些复杂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部件结合区域引入链接网格方法生成网格,以便解决复杂流场计算使用嵌合体技术在接合部位的找点问题,并将指针变量附加到嵌套网格的数据结构中形成一个系统数据流控制来处理多部件复杂流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从网络应用存在的最基本的安全问题出发,论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术及解决思路,介绍了目前被广泛应用的SSL安全标准协方的基本工作原理。希望能以此为基础,搭建专用系统安全平台。  相似文献   

14.
动调陀螺器轴稳定平台系统(以下简称平台系统)是制导控制系统的惯性基准测量部件。平台系统弹上仪器包括四轴平台,电子箱,电源箱,地面仪器有平台对准组合。由于平台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了上许多技术,新方案故该平台系统具有高精度,体积小,重量轻,结构较紧凑等特点,这些无疑给生产厂家的试制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我厂从1989年开始试制生产制造平台系统以来,各部门紧密配合,克服了生产制造周期短,试验攻关项目多  相似文献   

15.
普惠欲打破垄断今年年初,普惠公司公布一个大胆的计划,将设计、制造和取证由通用电气和斯奈克玛联合研制的CFM56-3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并称这些部件将优于原设备制造商(OEM)的部件。普惠公司打算制造48种CFM56-3发动机部件,其中19种为时毒件。这些部件将采用普惠公司在金属和涂层方面的最新技术,及其独特的燃气流和寿命计算软件。新部件的制造测试过程与普惠公司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部件是一样的。普惠公司称首批零部件将于2007年年初推出。美联航是普惠公司CFM56发动机时寿件的启动用户。FAA正就此进行紧急磋商,此前FAA从未被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将数学优化问题公式化,用于设计下一代飞机电气配电系统的一些部件。由一个输入滤波器和一个直流一直流补偿转换器组成的简单内联系统作为优化验证的原型。在性能、稳定性和峰值电压约束条件下,部件被设计成重量最小。提供的优化设计包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和全系统的优化设计。它表明在滤波器和转换器设计问题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因而重量的改进需要考虑这些影响。论述的优化方法能够使设计人员高时效完成电气配电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动力传输系统是航空发动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航空发动机动力传输系统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介绍了国外发动机动力传输系统的技术特点。结合中国发动机动力传输系统技术的实际,从动力传输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组成部件和系统检测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发动机动力传输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类描述和分析;指出了发动机动力传输系统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同时阐述了未来航空发动机动力传输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了磷光测温技术的物理机制、测量方法、常用材料及制备工艺,并从磷光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温度测试方法及系统、发动机环境下信号传输方案三个层面梳理了磷光测温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表面温度测试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通过对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磷光测温技术研究进展的全面分析,充分验证了磷光测温技术与待测面发射率无关,受复杂燃气组分吸收散射影响小,可测量半透明介质内部温度场的独特优势,凸显了磷光测温技术在航空发动机极端环境下热端部件瞬态温度场测试中的应用潜力,有望实现更高的测温范围和测试精度,支撑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精细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MEMS的微型飞机(MAV)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微型飞机的概念出发,对基于MEMS的微型飞机及其相应的能源系统,动力系统,空气动力学特性,导航系统以及有效负载,部件的集成等关键技术及可行性做了较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系统结构的初步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程超  王曦  姜震 《航空发动机》2023,49(6):91-98
针对现有导叶伺服系统模型跨平台联合仿真速度慢、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特性方程的、部件通用性 强的导叶伺服系统通用建模方法。采用部件建模法从底层方程到部件级模型,再到顶层系统,形成层次化、模块化的建模架构,使 原理与工程应用有机融合;通过对导叶伺服系统各组成部件进行工作机理分析,建立导叶伺服系统的AMESIM模型,推导各组成 部件的动力学特性方程,开发Simulink部件模型库;与AMESIM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构建Simulink导叶伺服动力学系统机理模型。 结果表明:系统模型稳态误差不大于0.12%,斜坡响应跟踪误差为3.7%,对于幅值为作动筒位移5%的不同频率正弦指令信号,导 叶伺服闭环系统带宽不小于8 Hz。该导叶伺服动力学系统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动态特性,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明 显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跨平台多学科联合仿真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