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近年来,我厂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大力推广应用无机粘结技术,目前已用于刀、夹、模、量具以及设备维修等方面,被粘结的材料有硬质合金、钢结硬质合金、高速钢、合金钢、铝合金、铸铁、铜、塑料、陶瓷、玻璃、砂轮、木材等,经近千件大小零件的粘结实践表明,效果很好,解决了一些生产中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返修的无机粘结模具进行清洗,一般是用稀硫酸、氨水和丙酮作洗涤剂。这种方法浪费大,保证不了清洗质量,同时对人体有害。如我厂模具小组每清洗一次需花费15元,并耗费两小时。为此,他们根据磷酸盐溶解于水这一机理,进行了多次试验,找到了无机粘结模具的新的清洗方法—热开水泡洗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复合粘结维修技术的定义及特点,着重分析了其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复合粘结是延长飞机寿命的一项重要维修技术。  相似文献   

4.
1 KY— 5应变胶粘剂本成果研制的应变胶可粘结金属与非金属材料 ,可作为电气元件的绝缘涂层、防潮涂层 ,在国内最先解决了聚酰亚胺应变片的粘结问题。胶主体选用锌酚醛树脂 ,取消固化剂 ,研制成单组分应变胶。在 10 %稀酸、稀碱及一般无机介质中浸泡 2 4h以上强度不下降 ,应变极限可达 2× 10 4 με以上 ,疲劳寿命达 10 7次。使用温度 - 190℃~ 180℃ ,绝缘强度达10 5mΩ ,耐腐蚀性能良好。本成果有推广应用价值。2 高精密石英谐振器金锗焊本成果金锗焊高精密晶体的优点是 :由于采用新工艺而避免了锡焊工艺的松香污染 ,结构耐温从12…  相似文献   

5.
粘结薄层法补强水泥混凝土道面技术,适用于结构性能尚好,但表面功能很着的水泥混凝土的旧道面。该项技术的重点是清理旧道面、层间粘结和保温。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单晶高温合金DD32上制备HY5金属粘结层,通过振动光饰、吹砂2种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改变粘结层表面状态,再在粘结层表面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陶瓷层。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粘结层表面状态的影响;测试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下制备的热障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此外,探讨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界面元素成分及失效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处理可以去除粘结层表面较大的凸起,提高表面平整度,提高热障涂层抗氧化性能。与粗糙界面相比,光滑界面形成的TGO层均匀致密,Al含量高。经长时间的高温氧化后,粗糙界面的TGO层出现明显皱曲现象,陶瓷层开裂剥落。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DZ40M合金表面制备了Ni Co Cr Al Y粘结层,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粘结层表面制备了陶瓷面层,并对整体热障涂层进行了真空预氧化处理。通过高温静态氧化实验研究了真空预氧化对热障涂层的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预处理可在MCr Al Y粘结层和陶瓷面层的界面处形成连续、致密的α-Al2O3层;在1050℃下氧化800h后,喷涂态涂层TGO中除α-Al2O3外,还生成了大量尖晶石氧化物,而预氧化涂层TGO则以α-Al2O3为主;预氧化处理有效抑制了涂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尖晶石氧化物的形成,从而降低了整体氧化膜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抗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技术是一项用于保护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技术。热障涂层除了要完成降低热端部件工作温度(或提高发动机工作温度)的任务之外,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防止高温腐蚀。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实,在以ZrO2为基的隔热层中,由于粘结层氧化所需氧量极少,其氧气分压与环境中的氧分压几乎一样,因此热障涂层系统中粘结层的高温氧化与陶瓷层厚度基本无关。同时还系统地分析了粘结层合金的选择、不同合金元素的作用及其对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静态氧化过程中热障涂层的剥落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氧化试验方法,评定了采用阴极电弧镀方法制备NiCrAlY粘结层、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Y-PSZ陶瓷层的热障涂层在1100℃的抗氧化性能。重点研究了粘结层表面预处理方法对陶瓷面层剥落模式及失效界面特征的影响,考察了1100℃静态氧化过程中涂层的氧化动力学和相结构的变化,讨论了引起陶瓷面层剥落失效的机理。试验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粘结层氧化是陶瓷面层剥落失效的主要原因,这与表面预处理不当导致的粘结层抗氧化性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存放期间粘结界面易出现脱粘的情况,采用超声纵波对其一二界面粘结质量进行检测,得到的二界面脱粘缺陷回波信号通常混叠了一界面多次反射透射的信号,无法与一界面粘结信号区分。为了区分不同界面回波信号,选用EMD(经验模态分解)对回波信号分解,并根据相关性系数得到信号主导作用模态分量,提取其检测信号幅度特征,得到界面粘结情况,再根据时间确定粘结位置是一界面还是二界面。结果表明:通过EMD对超声回波信号的特征提取可以实现固体火箭发动机界面最小直径为4 mm的脱粘缺陷检测,同时有效地降低分析计算的数据量,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粘结检测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IC10合金基体上制备NiCrAlYSi粘结层,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在粘结层上制备YSZ陶瓷面层,研究TBCs涂层对IC10合金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C10合金沉积TBCs涂层后,980℃高温持久寿命高于IC10合金,持久塑性略高于基体合金,IC10合金沉积TBCs涂层后,对高温持久性能无不良影响,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TC11钛合金上制备两种以NiCoCrAlY为粘结层,8wt%Y2O3-ZrO2(YSZ)为陶瓷层的热障涂层,粘结层制备技术分别为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和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陶瓷层由EB-PVD同炉沉积.两种热障涂层的微结构、显微硬度及热循环测试表明,EB-PVD制备的粘结层均匀致密,上层YSZ组织细密,硬度较高,而HVOF获得的粘结层疏松不均,上层YSZ晶粒粗大,硬度较低;前者有较好的抗热冲击性能,裂纹较分散,防护性能较好,而后者易开裂剥落,裂纹密集,防护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自动铺放过程中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与铺放工艺的关系,自行设计了一套模拟高速铺放过程的预浸料粘结性能测试系统,采用自动铺放和剥离实验分开进行的"两步法"作为粘结性能的测试方法。利用该测试方法研究了CCF300/BA9916-2环氧树脂预浸料的自动铺放粘结性能工艺特性,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铺放工艺参数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运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各铺放工艺参数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随着铺放压力和铺放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铺放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铺放温度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铺放压力,铺放速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主要阐述了等静压技术在金属、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聚合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等静压技术与3D打印复合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等静压仿真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等静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材料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介绍了热障涂层的结构、陶瓷表层材料和中间粘结层的材料发展趋势。热障涂层的结构已由经典的双层结构向成分、结构连续变化的梯度结构发展,涂层的寿命有明显的提高。制备方法中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具有明显优势。热障涂层表层材料的最佳成分是(质量百分数6%~8%)Y2O3部分稳定的ZrO2陶瓷材料。粘结层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能同时保证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低Al含量NiCoCrAlY。  相似文献   

16.
超高温刚性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新型航天飞行器高温隔热(约1 500℃)的迫切需求,开展了超高温刚性隔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采用陶瓷纤维和无机粘结剂,经过湿法抽滤成型、高温热处理等工艺制备了刚性隔热材料。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纤维有效粘结在一起;通过改变纤维和粘结剂的比例,可以调节材料性能;热导率、力学性能与密度近似呈直线关系。材料在1 500℃经1 h处理后线收缩率<2%,密度为0.3~0.5 g/cm3,热导率为0.06~0.09 W/(m.K),压缩强度为0.6~1.2 MPa。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酯类修补剂是一种由主剂和引发剂、增塑剂等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粘度可以通过反应温度和时间来控制,是一种适宜修补混凝土微细裂缝的材料。本文主要针对丙烯酸酯类修补剂的粘结强度和可灌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添加有机改性剂,来提高粘结性能和可灌性。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改性后,粘结强度提高了14%以上,可灌性提高了20%~30%。  相似文献   

18.
极化继电器的接点粘结问题至今未得有效解决,影响了它的寿命和可靠性。为解决接点粘结这一难题,国内外一直在探索各种途径。本文在探讨接点电磨损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接点保护电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止接点粘结的有效方法,将JHA型极化继电器寿命提高50倍,达到1.62×10~8次。本文承蒙北京航空学院王宝龄副教授审阅,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9.
针对空间级硅橡胶与聚酰亚胺的粘结界面呈现低表面能、粘结可靠性差的现状,利用有机硅烷的润湿和键结作用对界面进行预处理,改善其粘结强度。通过FTIR、1H-NMR和GC-MS分析,有机硅烷的主要成分中对粘结性能影响较大的是正硅酸丁酯和丙基三甲基硅氧烷,采用两种偶联剂对聚合物表面进行预处理,在聚合物间不同均相结构层通过硅烷相互扩散和互穿网络形成的分子桥可实现致密交联。力学试验表明,经有机硅烷对待粘结界面表面预处理,粘结构件的剪切强度值可达0.65 MPa;选择适当的有机硅烷作为附着力促进剂,利用其有机官能团、成膜性和交联性可提高粘结构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一些完成的超薄粘结混凝土罩面工程为例,详述了在旧沥青道面上加罩粘结水泥混凝土层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