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进气道旋流是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的一个重要扰动参数。在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方面,进气道旋流的效应不可忽视。从飞机总体布局、发动机设计和进气道设计入手,研究了现存战斗机对旋流的防止和反抗措施。  相似文献   

2.
空天飞机/吸气式推进系统一体化性能的模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一体化角度出发,进行了空天飞机/吸气式推进系统一体化性能的数值模拟。给出了涡扇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参数选择方法和计算结果, 采用工程计算的方法, 计算了进气道和喷管的特性。最后给出了性能一体化的合成结果  相似文献   

3.
某型飞机进气道对发动机性能和台架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发启  江勇  桑增产  孔卫东 《推进技术》2001,22(2):137-138,146
对某双转子涡喷发动机装与不装飞机进气道进行了台架对比实验,测量了发动机的状态参数和进口压力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飞机进气道引起发动机的进气畸变和对发动机台架性能及台架点的影响,并讨论了造成变化的原因。实验结果对于正确使用该类型双转子涡喷发动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某型战斗机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在某型战斗机设计过程中,对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问题所作的研究。该研究主要是建立在3项基本试验的基础上,即通过进气道缩比模型吹风试验获得不同飞行状态下进气道出口的畸变参数和图谱;通过发动机低压压气机部件畸变试验获得畸变对低压压气机特性的影响;在上述3项试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评估,获得偏离进气道调节规律的上边界-发动机喘振限制边界和下边界-进气道喘振限制边界,最后选择了3个飞行状态下进气道出口流场图谱和平均紊流度,研制成模拟板,在高空台上进行了全台发动机进口畸变模拟鉴定试验,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和评估,为某型战斗机试飞提高了必要的安全保证,并为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设计定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飞机快速机动过程中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进气道/发动机推进系统一体化动态数值模拟计算系统,对飞机快速俯仰机动飞行过程中的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获取了飞机快速俯仰过程中的推进系统气动性能的变化特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快速变化的外部扰动会诱发发动机内部热力循环参数和性能更大的动态波动;在机动飞行的同时,增大燃油量,发动机推力下降程度得以减缓,发动机的单位燃油消耗率上升.   相似文献   

6.
F/A-18E/F飞机发动机的CARET进气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国才 《推进技术》1997,18(4):31-35
介绍了与F/A-18E/F飞机发动机提高性能相适应的、设计Ma=2.0的固定几何的“CARET”进气道的设计,分析了新设计的E/F进气道性能和机体/进气道一体化的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该进气道新概念设计对我国在研或预研的某些机种都有较好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飞/发性能一体化技术在航空发动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国内外飞/发性能一体化设计技术的发展,中国现处于飞机和发动机双方通过协调确定各自技术状态阶段,尚未开展系统一体化设计。详细阐述了前机身、进气道与发动机在流场、流量及隐身性能,发动机尾喷管与飞机后机身在安装性能、隐身性能,飞机功率提取、环控引气与飞/发性能、稳定性等一体化设计技术的研究内容。详细分析了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应用飞/发性能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关注点,并指出了飞/发一体化设计技术推广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 《推进技术》1989,10(4):43-45,82
本文建立了由进气道节流特性风洞实验数据和发动机流量特性求其共同工作点的计算法.应用此法能准确计算任意给定飞行条件、大气条件和发动机工作条件下进气道性能数据.与国内进气道设计中常使用的图解法相比,这个计算法便于建立推进系统一体化的数学模型,并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减轻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张线尾撑的进气道低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φ3.2m风洞中开展战斗机大迎角进气道特性试验研究,结合该风洞开口试验段及支撑装置的特点,研制了能够模拟战斗机进气道流量的小型引射器装置,发展了基于引射器/张线尾撑一体化设计的战斗机大迎角进气道试验技术。为了验证该项试验技术,研制了进气道流量测量装置,以及基于数字阀的气源控制系统;进行了装置性能研究,并利用某战斗机模型开展了飞机鸭翼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射器引射流量达1.34kg/s,引射器/张线尾撑一体化方案可完全满足我国已有战斗机在3m量级风洞开展进气道试验的流量模拟及开展大迎角试验研究的需求;鸭翼对战斗机进气道性能影响研究为进气道试验模型外形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全尺寸飞机进气道/发动机匹配工作流场测试系统的基础上,给出了在发动机前安装飞机前机身后,在南面台架试车时测得的进口压力场数据,计算了进口压力场的畸变指数,分析了流场畸变图谱。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用于飞机武器发射时测量发动机进口动态温升时序的机载小惯量探针,以其独特的研制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机载小惯量测温装置、频响与可靠性兼顾这一测试难题,并在武器发射时,成功地用来评价发动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流场匹配方面进气道反旋流措施的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国才 《推进技术》1994,15(2):17-24
根据进气道旋流产生的机理,从进气道设计方面,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现存飞机进气道旋流的一些防止和抑制措施,将有益于解决工程上由于旋流而造成的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场匹配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发动机地面装机条件下的进气畸变大小,对1种全尺寸进气道与发动机地面台架开展进发联合试验研究。试验速度条件为飞机静止状态,对应飞机迎角为0°,马赫数为0。参试进气道为2元外压式超声速进气道,参试发动机为大推力双转子带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采用地面台架联合试车的方法,获得了不同进气道条件下的进发匹配特性数据,包括在发动机不同工作转速下进气道出口流场的稳态总压特性、动态畸变特性等参数,并与进气道缩比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尺寸进气道的出口畸变随发动机空气流量增加而增大,与风洞试验结果一致,但防护网对于畸变的影响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14.
舰载作战飞机发动机的研制道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舰载作战飞机发动机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功地实现了由涡喷发动机向涡扇发动机的转变。研究了国外舰载作战飞机发动机的发展,归纳了其研制道路。  相似文献   

15.
某型飞机进气道与发动机地面匹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某型飞机进气道与某型涡喷发动机匹配的地面台架试验,用40点总压和20支周向安装的三孔针组成的测量环获得了进气道出口截面总压的分布和周向气流速度分布。计算了稳态压力周向与径向畸变,获得了它们随发动机进气流量的变化规律。发现了进气道出口的旋流与对涡,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测量了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如推力、排气温度等在安装飞机进气道后的变化,并分析了引起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战斗机进排气一体化试验数据准度,基于推阻划分原理,提出了一种修正进气道内流和迷宫密封压差影响的试验数据修正方法。为提高修正可靠性,在总压测量方面,采取了按流场均匀度布置测量点的方法,对流场均匀度较差区域进行测量点加密,提高了总压测量准度;在总压计算方面,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总压,提高了总压计算准度。为验证该修正方法,在FL-14风洞开展了某型战斗机进排气一体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修正方法对试验精度影响在国军标相关试验精度指标范围内;本修正方法仅适用于中等迎角以下的进排气试验数据修正;与未修正试验结果相比,修正后的全机升力线斜率和升力值减小,阻力值增加。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速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匹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的流场数值计算结果为基础,得到超声速进气道主要内特性能参数与其进出口边界条件和几何结构参数之间的解析关系,此解析关系即为进气道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数学模型,研究了进气道与发动机之间的共同工作规律,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进气道二级斜板角度对进气道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向欢  杨应凯  谢锦睿  吴永胜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0-523460
为掌握战斗机在大迎角和过失速机动飞行时进气道的稳、动态气动特性,采用基于动态嵌套网格的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 (URANS)方程和大迎角风洞试验方法对某战斗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大迎角和过失速机动飞行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大迎角稳态下进气道气动性能随迎角增大逐渐降低,天地相关性吻合良好,而计算仿真和飞行试验均捕捉了眼镜蛇机动下进气道的非定常迟滞效应。通过研究获得了战斗机在大迎角和过失速机动下的进气道气动特性,建立了过失速机动下进气道非定常非线性特性问题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检验弹类等小型飞行器推进系统的进气道与发动机工作匹配特性,在暂冲式高速风洞研制了适于小型推进系统进发匹配测试的特种试验技术.研究分析了小型推进系统进发匹配高速风洞试验模型和支撑系统气动和结构问题,给出了试验方案与试验流程,解决了环境污染、试验安全性、模型热防护等关键技术问题.试验表明利用现有暂冲式风洞,能够在地面试验阶段解决小型推进系统进发匹配问题,实现发动机高空试验台或推进风洞的进发匹配试验功能,能为小型推进系统在模拟外流条件下的进发匹配测试提供良好的试验环境,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