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航空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基于现有发动机进行新技术方案验证研究是一种快速探索关键技术的途径.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常规涡扇发动机发展变循环发动机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将高压压气机第1级修改作为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DFS),增加选择阀门、前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后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的总体结构改进方案.描述了该变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确定了总体性能初步方案,进行了变循环发动机的数值模拟以预估性能收益.计算表明:超声速巡航采用单涵模式,可使推力提高5%~8%;亚声速巡航采用双涵模式,对降低耗油率不明显,但可使发动机进口空气流量增加5%,从而减小进气道溢流阻力以提高发动机的安装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双外涵变循环压缩系统的涵道流动匹配规律,发展了涵道流动的计算模型,对压缩系统模式转换过程中外涵道倒流问题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压缩系统的倒流判断准则,并基于简化计算模型和全三维计算结果对倒流判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的压缩系统匹配状态,存在一个决定涵道匹配状态的临界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ore Driven Fan Stage, CDFS)总压比,当CDFS的实际工作压比高于临界压比时,压缩系统第二外涵道将发生倒流,反之则系统不倒流。复杂涵道系统内的流动损失和堵塞等特性对临界CDFS总压比有显著影响,为了准确判断压缩系统的匹配状态,需要对其进行精确模化。基于简化模型得到的压缩系统倒流临界线可以推广至全三维状态,本文提出的倒流判别准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某航空发动机全包线气动稳定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永泉  施磊  梁彩云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1):2462-2467
根据稳定性基础理论及工程经验,以某型航空发动机为例,按GJB/Z 224-2005进行了全包线气动稳定性设计,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在高空小表速节流状态下风扇和高压压气机的需用稳定裕度均较大;在发动机包线右边界,风扇需用稳定裕度较大,且基本一致;着陆过程受喷管亚临界影响,风扇需用稳定裕度较大.因此,这些工况在发动机设计和使用中应重点关注.在发动机气动稳定性设计时应保证风扇和高压压气机可用稳定裕度大于需用稳定裕度,并留有一定余量.采用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满足复杂工程研制需求.   相似文献   
4.
耐高温雷达隐身材料对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总结了耐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SiC基无氧陶瓷材料、三元层状化合物、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高温吸波剂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电子结构调控、掺杂、多层结构设计和多孔结构设计等提高材料吸波性能的方法与机制,指出了现阶段高温吸波材料研究中存在高温氧化和变温吸波特性不明晰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耐高温吸波材料应用化和智能化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美国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为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提供参考与借鉴,全面综述了美国战斗机发动机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的发展历程和典型成果,并归纳和总结了其发展特点与趋势:技术研究是产品研制的坚实基础,而核心机和发动机验证机只是用于开发与验证技术,特别是正在验证的自适应循环技术还需要深入验证;型号研制受国防武器需求牵引,是众多先进技术的有机集成;提高技术指标始终是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高可靠性和耐久性是型号使用的必然要求,并逐步成为发展趋势;提高经济可承受性是航空发动机最终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水平排气劈缝结构流动损失大的问题,提出了径向倾斜排气的设计思想,并围绕其进一步提出了直线式和曲线式两种倾斜劈缝结构。基于数值仿真研究了其内部流场,揭示了倾斜劈缝可减小冷气转折角,抑制旋涡产生,使流动更加平缓,从而减小流阻的机理。通过与水平劈缝的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两种新型劈缝结构使总压损失分别降低了约10%~12%和13%~15%。进一步考虑了燃气外流与冷却气掺混过程对劈缝内流动的影响,仿真结果同样印证了倾斜劈缝对于内流减阻能力的提高。但同时也发现了此类倾斜射流导致掺混损失增大的现象,通过给出两类劈缝结构的涡轮叶栅整体流动损失变化规律为叶片综合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飞/发性能一体化技术在航空发动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国内外飞/发性能一体化设计技术的发展,中国现处于飞机和发动机双方通过协调确定各自技术状态阶段,尚未开展系统一体化设计。详细阐述了前机身、进气道与发动机在流场、流量及隐身性能,发动机尾喷管与飞机后机身在安装性能、隐身性能,飞机功率提取、环控引气与飞/发性能、稳定性等一体化设计技术的研究内容。详细分析了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应用飞/发性能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关注点,并指出了飞/发一体化设计技术推广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推力性能优化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商用软件Isight的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性能优化方法,构建了优化设计平台,扩展了稳态性能计算程序的参数研究及优化功能。利用所建立的优化设计平台,开展了典型状态点的优化计算,并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以最大状态推力最优为目标,分析了不同工况、不同工作模式的发动机稳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Isight的优化平台能够显著提高三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性能优化的精度和效率,快速获得发动机最优性能;当以最大状态推力最优为目标时,随着进气温度的增加,推力最优的工作模式依次为单外涵+第三外涵模式、单外涵模式、三外涵模式和双外涵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